關於克羅埃西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距離決賽還有不到30小時了。總覺得應該為克羅地亞說點什麼。說點什麼呢?

從個人視角,當然是20年前的那隻球隊立下的一個記憶楔子。年輕的國家,第一次世界盃,第三名,金靴獎。少年的我就暗暗成了紅白格子的支持者,可這遠不是全部。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隨後10年,克羅地亞足球低谷重重。2008年起,莫德里奇、拉基蒂奇開始在歐洲盃上首次聯袂出場。都能看到他倆的巨大潛力,可這依然不代表什麼,國家隊還是處在一無所獲的階段,尤其大賽淘汰賽中他們通常是過客。

至今,倏忽又一個十年。莫德里奇早已成為皇馬核心,拉基蒂奇則成了梅吹團主(褒義),加上曼朱基齊,佩裡西奇,布羅佐維奇,洛夫倫這樣的中堅力量,以及雷比奇,克拉馬里奇和弗爾薩利科這樣的角色球員,以及一個大心臟門將蘇巴西奇。嗯,終於有一支超級球隊的風骨了。

所以呢?總之這一次我非常歡迎足球世界裡的黑天鵝事件,隨著移動時代的來臨,人們對這支克羅地亞的印象,要遠遠好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黑馬冠軍(丹麥、希臘以及……葡萄牙?)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如果我承認自己在足球的審美上有些種族主義的傾向,那身處巴爾幹西南,又靠著亞德里亞海的克羅地亞人,無疑是排在全人類塔尖的。當然了,以其人口體量並不足以支撐常年不間斷地出產天才球員。缺乏足夠的天才,通常會導致他們缺乏求生欲。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而理想狀況下的優等民族,他們的表現是這樣的——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在外表上,他們是純正白種人,沒有混血,更沒有其他顏色的皮膚。這讓球隊陣容顯得整齊劃一,威風凜凜。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在身體上,他們同北歐人一起霸佔世界盃身高榜。但是不僅高,還靈巧柔韌。亞德里亞海灣從千年之前,就已經是奧斯曼帝國主要的體育人才產地——據說此地男人平均身高183,以及每50人裡就有一個2米+。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在球感與技巧上,他們自來就被稱為“歐洲巴西隊”,你理解吧?總之就是很厲害,深入基因的那種。這跟英德這種傳統上就比較糙的就不比了,和某些自以為傳控是王道的球隊相比,更從來沒人教過他們“靠控球來防守”這種低劣齷齪的套路。實際這更是源於對自己真實能量的驕傲,不屑於使用除了正大光明之外的任何手段。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在意志與精神上,簡直了。我從沒有在其他任何球隊身上看到這樣的特質:全隊人馬在比賽的所有時間裡,一刻不停,牙關緊咬,聚精會神而又毫不功利的這麼一直一直幹,一戰到底。達利奇說得好啊:我們體力是到了極限,可不是我不想換人啊,是他們都不讓換,都想這麼一直幹!——比起很多很多人依靠的詐傷、假摔和各種拖延時間……你理解我意思了嗎?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在球隊組織上,他們的團結,又是以各種不和諧組成的。比如這次就沒消停:小組賽第一輪打完,開除球員;淘汰東道主,喊了烏克蘭萬歲被查(你說你一個克羅地亞人圖啥?就因為在基輔效力過幾年?);淘汰大英,反擊媒體(而且不是人家問問題回答,是主動直接懟,非個人,集體性的)。然而這些東西反而讓人感到一種,帶點偏離感的安全——天生好鬥,兇猛夠狠,可又愚直可愛,而且帥。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嗯,就是這樣,真讓人迷戀啊。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三次加時真算不了啥。我覺得他們後面真能贏。為啥呢?因為克羅地亞人踢球,最像打仗。且戰爭對克羅地亞這個國家來說,原本就是一切的開始。

按說,能到了世界盃決賽這個級別的球員,在意志力上肯定都是出類拔萃的,是吧?多少貧民子弟,多少少年時代的艱苦生涯,挺磨鍊的。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但這跟從小就可以體味生死之別的克羅地亞人來比,還是有差別吧。經歷過窮,和經歷了死,還是後者更讓人能豁得出去。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所以比賽裡的他們,更喜歡痛快感受,痛快去整,一直整。讓你看得心裡的撕扯和吶喊聲此起彼伏,喘不過氣來。鮮血格子與白色唯美的背景,就這麼錯亂交織。

對,就讓人有種,極致的高潮感。高潮後面,不管你身在哪裡,你都知道,這幅紅白格子,真讓人愛死了。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可能對足球的理解和表現上,這種境界是我們永遠都不可觸及的。正如他們的人口永遠比不上我們一樣。

關於克羅地亞,我早已準備好要這麼吹

實在不行,就讚賞吧,也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