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交易中的靈魂,看懂少走10年彎路!

曾有一個記者靠拋硬幣在十字座標上畫線,正面就升一格,反面就降一格,拋了幾十遍後畫出一條曲線。他稱這是一隻股票的走勢圖,請一位著名的技術分析專家研究。該專家非常興奮:此股極具上升潛力!他再三詢問股票名稱,記者如實相告;專家盛怒之下,拂袖而去。後來,這個回味無窮的故事上了《華爾街日報》。

股票看上去很簡單:不是上,就是下,否則就是不動。有第四種運動方式嗎?暫時還想象不到。可如果炒股真的簡單到“二十天均線穿過五十天均線是最佳買入點”的話,大家還起早貪黑地上班幹嗎?全民皆股算了,呵呵。

索羅斯說過:市場是愚蠢的,你也用不著太聰明。你不用什麼都懂,但你必須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別人多。

一、一個故事的啟發

陳軍珍惜每分每秒,在世界最先進、最前衛的炒股“前沿陣地”,如飢似渴地學習一流的操盤經驗。三天前,就在他到華爾街學習一個月之後,他開始第一次模擬炒“美盤”。當天,他憑著在國內學習掌握的嫻熟技藝,買進了一隻他看好的股票。

他眼力不錯,第二天這隻股就開始大漲,第三天一開盤又繼續地漲,但就在尾盤,陳軍看到他應用的KDJ等短線指標出現了“死叉”,便毫不猶豫地拋出了它,獲利了結。可沒想到,次日,這隻股在放量創新低的情況下,只僅僅地略微下探,又開始發起了強勁攻勢。他有點看不懂了。他去請教一位有經驗的專業經濟師。

“為什麼KDJ都死叉了,股票還往上漲呢?”

“NO,NO,NO,那位經濟師搖著頭:“這些短線指標在美國早已沒人用了。”

“你懂得成交量嗎?”他反問陳軍。

“我知道。”

“成交量代表的是什麼呢?”

“是資金。”

“OK。”經濟師點頭微笑:“那麼,股票市場的趨勢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是由資金來決定的。”陳軍回答說。

“既然趨勢是由資金來決定的,你為什麼不去關注成交量的變化,而只盯著那些人為地設定的技術指標呢?”

陳軍介紹道:“在國內幾乎所有的買賣依據,都是按照技術指標的超買或超賣來決定交易的。而在國內也很少看到有一本書和系統的理論來闡述成交量對操作的重要性。”

導師聽後笑對陳軍講:“難道沒有輔導類的書籍,你就不會做股票啦?”陳軍一時語塞。

“作為一個專業投資者,只有明白趨勢由什麼決定的,明白影響市場發生變化的本質是什麼,你才能在萬變的市場中頭腦清醒,立於不敗之地。操作的功夫可不能只限於表面的技術指標的追求上啊”

導師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叩擊著陳軍的心。這是兩種投資理念和兩種操作思路的撞擊!

成交量可以反映出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如果投資者只懂得用價格分析問題,就相當於僅能用一條腿走路。成交量也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是投資者的另一條腿。成交量異常放大,通常代表群眾集結。我們應該嘗試體會投資者、交易員的心情,尤其要留意那些使群眾產生非理性行為的情緒。

這樣,我們就能掌握群眾的特點:他們作出的結論,很快就會被市場否定。因此,參與群眾就意味著你加入了失敗的隊伍。如果成交量明顯放大,價格繼續延原有方向運動,我們甚至可以考慮進行反向操作。根據群眾的共識或表現,以成交量作為反向操作信號而採取行動,該方法只有一種例外情況,即:成交量放大是由於某些特定消息所致,而這些消息往往與當時的普遍預期相反。

二、成交量變化的規律

許多股民投資者對於成交量變化的規律認識不清,K線分析只有與成交量的分析相結合,才能真正地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股價變化的奧妙。

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原動力,其在實戰技術分析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成交量變化的根本規律——八階律。

股市交易中的靈魂,看懂少走10年彎路!

※“八階律”詳述如下

階段一、量增價平,轉陽信號: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於陰柱,凹凸量差比較明顯,說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有時也會在上升趨勢中途也出現“量增價平”,則說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後仍會有行情。

階段二、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共舞。

階段三、量平價升,持續買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以在期間適時適量地參與。

階段四、量減價升,繼續持有: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後仍有上行空間。

階段五、量減價平,警戒信號:成交量顯著減少,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上漲之後,進行橫向整理不在上升,此為警戒出貨的信號。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消息,均應果斷派發。

階段六、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爆出大的成交量(見階段八),跌勢才會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趨勢逆轉,應及時止損出局。

階段七、量平價跌,繼續賣出:成交量停止減少,股價急速滑落,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階段八、量增價跌,棄賣觀望: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下跌之後,出現成交量增加,即使股價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對待極度恐慌的“殺跌”,所以此階段的操作原則是放棄賣出空倉觀望。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後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有時若在趨勢逆轉跌勢的初期出現“量增價跌”,那麼更應果斷地清倉出局。

三、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的要素之一。以下分別講述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形態一: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形態二: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衝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形態三: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分,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形態四:堆量。當主力意欲拉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形態五: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四、成交量的六大陷阱

成交量也是莊家愛設陷阱的地方。但認出陷阱非難事。它的應用要結合股價的四個循環(進莊吸籌—洗盤—拉昇—出貨)來看就更加清楚了。

陷阱一:對倒放量找升,出貨階段常用,利用人們的“量增價升”貫性思維,吸外場資金,製造買盤強勁現象,目的是出貨。

陷阱二:借利空逼殺,建倉後常用,當建倉後,如出現大盤或個股已經持續下跌,這時出現利空消息,主力喜歡放大利空效應,用大手筆對敲,殺跌誘騙心態不穩的散戶拋出股票,已達到快速吸籌的目的,振倉時也用這種手法。

陷阱三:借利好放量大漲,如中報、年報、消息、題材出現之前,人們看好市場,主力減倉出貨。

陷阱四:逆市放量,出貨時常用,一天股市翻綠,但有“萬綠叢中一點紅”多數是吸你眼球,有大膽跟進時,也往往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加速下跌,套牢跟進的人。

陷阱五:

縮量小跌,常用於出貨,當個股拉昇到一定高度,莊家要出貨時,莊用縮量小跌(價量配合是合情合理的)麻痺人們,放鬆警惕,錯失出局機會,一步步掉入深套的陷阱。人們說的“溫水煮青蛙”就是這個理。

陷阱六:高送配除權後的陷阱,當高配送個股,價位很高人們的畏高心理,不會在高位買進,一旦除權,價位下移,主力可用此行情大幅炒作,當大量散戶買進時,出貨的機會就來了。

當然任何技術指標都有它的兩面性,再說說它好的一面。成交量的指標中常用的有[換手率、能量潮(OBV)、主力進出(ABV)、成交量(VR)]。

你會在高手分析股票時常看到它們的身影,特別是(換手率、主力進出、成交量)它們是高手的利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