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崛起——第七回 吕后驾崩

刘邦死前留下的数位托孤重臣,如今掌权的就是陈平和周勃,他们二人作为托孤之臣,难道就忍心看着刘邦的子孙惨遭吕后屠戮而无动于衷?翻遍史书,在吕后杀刘如意、刘友时,没有丝毫关于陈平救助二王的记载,陈平也太明哲保身了吧。陈平作为三朝元老,看着诸吕盈朝,难道真的就这样束手无策?


其实在吕后对刘邦的几个儿子动手时,陈平其实想阻止,但无力阻止,又怕大祸临头。在那些日子里,陈平每次从朝中回来,都将自己关在书房中,不理任何人,他思考他该怎么做。或许是陈平思考的太过入迷,以至于有人来拜访,他都没有察觉。


在朝局如此微妙之际,公然跑来探望陈平,来者自然不是一般人,他是谁呢?这位就是和郦食其齐名的纵横家陆贾。他敢公开去丞相府,而不用担心被吕后怀疑,原因在于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平民了。当初吕后想要封诸吕为王时,陆贾知道自己无法阻止,便称病辞职。虽然赋闲在家,他一直注意朝局变化,看着诸吕霸朝,吕后大肆屠杀刘姓宗室,他心忧如焚,决定要有所行动。

大汉崛起——第七回 吕后驾崩

陆贾画像


陆贾想了很多办法,知道为今之计,只有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能够稳定大局。可是这个周勃,善于明哲保身,任何人和他讨论政局,他都开玩笑。陆贾明白,即使他将想法告诉周勃,周勃未必会重视。所以他决定不去找周勃,直接找陈平。


一个平民去看陈平,影响会小的多,毕竟人家当初是战友。陆贾对于陷入沉思的陈平问道:“丞相思虑何事,竟然如此全神贯注?”突然发现自己房中多了一人,陈平也是大吃一惊,但他看到是陆贾后,立即心安静下来。陈平对陆贾说:“先生向来高明,你能猜测我思虑何事吗?” 陆贾说:“您富贵无比,不会有什么欲望了;但是,您却有忧虑,不外乎是担心诸吕和皇上年幼罢了。”陈平说:“先生猜得对。此事应该怎么办呢?”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与相关系和谐,人心就会归附;天下即使有重大变故,大权也不会被瓜分。安定国家的根本大计,就在你们二位文武大臣掌握之中。丞相为何不与太尉交好,加深交情呢?”


陈平深服陆贾之策,便接着与陆贾共同商讨安汉大计。陆贾对陈平强调到:只要吕后在,我们都必须要安分守己,不能心存侥幸,因为吕后毕竟是太皇太后。在这点上,陈平非常同意陆贾的见解,他之前也是这么想的。陈平接着问道:“难道吕后健在时,我们就什么都不用干?”陆贾说:“有的事情还是可以做的。我听说太后最近一年来,身体每况愈下,很多人认为,太后就在这两年了。我们要为太后的离去做准备。”陈平说:“吕太后一旦驾崩,吕家子弟必然掌控朝政,大汉天下荡然无存,我也是担心将来诸吕作乱。”陆贾说道:“丞相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前高祖留下的重臣还有数名,他们都想报效高祖,除了太尉周勃外,丞相必须要联合太仆夏侯婴,御史大夫曹窋,将军灌婴、郦商,以及朱虚侯刘章。”


陆贾不愧为天下第二纵横家,虽然赋闲在家,但他提出的这几个人,的确都是能够左右局势之人。陈平、周勃、刘章、曹窋四人自不用多说,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那灌婴、郦商、夏侯婴三人有什么资格和前面四人相提并论呢?


在惠帝、吕后当政时期,灌婴一直深受吕后信任。吕后数次将京城的安危托付给灌婴,让他率领大军驻守荥阳,守护关中的东大门。陆贾提出联合灌婴,自然没有异议。夏侯婴是刘邦的发小,但他也是除了审食其之外,吕后最信任的人。吕后信任他,就是因为当年他救了惠帝和鲁元公主。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当时夏侯婴驾着马车,载着刘邦、吕后的一双儿女逃跑。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项羽兵马紧追不舍,刘邦为了加快速度,先后数次将两个儿女踢下车。每次刘邦将孩子踢下去后,夏侯婴都将马车停下来,抱回两个孩子。为此,当时刘邦差点杀了夏侯婴,幸好追兵放弃了。此役,吕后和刘邦的父亲都被项羽俘虏了,可以想象当时的危急。


吕后当政后,为了表示对夏侯婴的感谢,她将最靠近皇宫北面的第一等豪宅赐予夏侯婴,并亲自题“近我”二字悬于门上,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荣耀。有句话说的好,叫“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然而这句话对夏侯婴来说,并不那么确切。他作为太仆,九卿之一的高官,他一人连续干了四朝,只凭这一点,就可以载入史册了。那郦商为什么够资格呢?陈平也大惑不解,因为郦商此时已经身患重病,很久都不上朝了,哪天死了都不知道,要联合他?陆贾联合郦商,不是因为郦商是开国将军,只是因为郦商的儿子郦寄是吕禄的好友,仅此而已。


经过陆贾的释疑,陈平终于知道以上所有人的妙处,但眼下的关键是怎么同周勃商量大计?陈平作为丞相,而周勃作为太尉,在此非常时期,如果两人贸然见面,不是密谋也是造反,以吕后的狠毒,恐怕直接先送这两人下地狱了。对陈平的这个担忧,陆贾早就谋划好了。陆贾说道:“不久之后,就是周太尉大寿,丞相可以乘机前去拜寿,并送上一份厚礼,而丞相您的寿辰也临近了,到时周勃肯定回礼,一来二去,关系肯定会更加密切。”


陆贾的一些列谋划让陈平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他甚至觉得,当此危难之际,陆贾更是他的得力臂膀。当初楚汉争霸时,刘邦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让他拿去游说项羽的属下,此次,陈平觉得也有必要这么做。他送给陆贾一百个奴婢,五十乘车马,五百万钱,让陆贾游说朝廷上的官员。于是,陈平和陆贾分别行事,陈平趁着周勃做寿和他取得联系,而陆贾也将朝中那些刘邦遗臣拉拢了大半。


正当陈平、周勃谋划之际,吕后年迈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公元前180年,汉高后八年三月,吕后参加祭祀典礼返回宫中时,路上碰到了一只灰狗扑向她。这只狗猛撕咬吕后的胳肢窝,等到侍卫冲上来时,狗突然消失了。显然,这是一场灵异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吕后年老眼花,心理作用。吕后回宫后,立即找星象官占卜询问,星象官回答说:“这是刘如意的鬼魂。”这个回答简直是吕后的催命符,至此之后,吕后胳肢窝疼痛越来越严重。


吕后也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为了保证吕氏不灭族,她封吕禄为上将军,统帅北军;让吕产统帅南军,封吕更始为长乐宫卫尉。吕后知道,要想吕氏能够掌控朝局,必须有两手,一手就是将军政大权全部掌控在吕家子弟中;另外一手就是大赦天下,封赏所有诸侯王和列侯。吕后的这种做法,和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做法一模一样,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


四个月后,临朝称制八年的吕后终于撑不住了。在临终之际,吕后告诫吕产、吕禄说:“封立吕氏为王,大臣心中多不服。我就要去世,皇帝年幼,恐怕大臣们乘机向吕氏发难。你们务必要统率禁军,严守宫廷,千万不要为送丧而轻离重地,以免被人所制。”


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吕后病逝于长乐宫。按照她留下的遗命,封吕产为相国,册封吕禄之女为皇后,同时大赦天下,重赏诸侯。

大汉崛起——第七回 吕后驾崩

陕西咸阳——刘邦、吕后的长陵

吕后以沛县第一小姐的身份下嫁给刘邦,她和她的家族一路辅佐刘邦登上帝位,大汉的天下也有吕氏的一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临朝称制,屠戮宗室,各路诸侯无人敢反抗,因为大家默认了她代表了汉庭中央。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她的贡献丝毫不亚于秦宣太后和赵威后。


在她执政的八年里,国家政策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对内无为而治,对外和亲匈奴。在经济上,她放宽了经济政策,修改刘邦后期的某些抑商政策。比如在刘邦时期,刘邦规定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乘车出行,并对商人收取重税,禁止商人出仕为官等,这些不合理规则不但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更是对商人群体的歧视。吕后将这些不合理政策全部废除,同时她动用国家权力管控货币,平衡物价,加强商品流通,所有的这一切都为长安成为国际第一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然而,吕后所有功业几乎都被后人遗忘,人们在评价她时,只是记得她的“人彘”惨案以及将韩信、彭越“夷三族”的恶行,但不为人知的是,“三族罪”和“妖言令”都被她废除,她更是多次颁布赎罪法,为大汉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那究竟该怎样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呢?有人说她心狠手辣,这也不错,但历史上的哪位政治人物不心狠,正因为她是政治家,所以在政治斗争时,她心狠无比,以灭绝人性的手段干掉韩信、彭越以及刘邦的那些儿子,这就是政治家的冷酷。同时,吕后也是一位女人,对待她的情敌栗姬,自然也夹杂了很大的嫉妒之火在里面。


时隔两千二百年的历史尘埃,再去评价吕后,所得的结果自然不准确,那《史记》、《汉书》怎样评价这样一位毁誉参半的人呢?两部汉代巨著对吕后的评价非常高,大致的意思一样,都说:“孝惠皇帝和吕后执政期间,天下脱离的战乱之苦,君臣都愿意无为而治,所以惠帝敛手无为治天下,女主高后不出宫门听政,从而天下太平,少用刑法,人民勤务耕作,丰衣足食。”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在我看来,历史上所有伟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吕后生前通过一系列手段打击刘氏宗亲,扶持吕家子弟,唯一的目的就是确保皇位在刘盈这一支传递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在临死前将军队和朝政的大权全部交到吕氏子弟手中。那么,吕氏子弟中的吕禄、吕产能够达成吕后的遗愿吗?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吕后的遗嘱。如果吕后的遗嘱能够平衡各方势力,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大汉政局依然能够稳定下去;或者吕后的遗嘱太过偏袒一方,以至于很多人不满意,但吕禄、吕产有能力将那些不满意者全部消灭,这样也可以保持政局稳定。


那先来看看吕后的遗嘱,主要就是两条:第一条,让吕禄任上将军,统帅北军,让吕产当相国,统帅南军,让吕禄之女为皇后;第二条,封赏所有诸侯王和列侯。第二条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诸侯王和列侯都有封地,不在乎吕后那点赏赐,关键在于第一条。上将军是吕禄,控制了军权;相国是吕产,控制了政权;皇帝只有十几岁,还是吕禄的女婿,控制了皇帝。显然,吕后将所有大权全部让吕家掌控,这肯定会引起其他势力集团的不满。


当年刘邦临死前,为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和大臣们制定了“白马之盟”,约定由皇帝、宗室、功臣三方共同掌控大汉天下,三方相互制衡。事实证明,刘邦的这个遗嘱非常高明,他成功的使得惠帝安然掌控天下。吕后在位期间,大力打压刘姓宗室,扶持吕氏子弟,正是因为吕后的运作,才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力集团,这就是外戚。


吕后临朝称制代表着外戚势力正式进入大汉权力的中央。吕后在执政期间,虽然打压刘姓宗室,拉拢功臣,但大体能够保持三方势力的稳定,然而吕后去世后,依然有三大集团势力。第一个就是以陈平、周勃为代表功臣势力集团,第二个就是各地的刘姓宗室集团,第三个就是以吕禄、吕产为代表的吕家外戚集团。然而,吕后竟然将所有权利全部交给外戚集团,这肯定会引起功臣、宗室两方的不满意,不满意自然会有行动,吕后不给,他们会自己抢。


吕后留下了一个如此不平衡的权力架构,是有意为之,还是老糊涂了呢?从她临死前对“二吕”说,让他们防范大臣,掌控军权,护卫宫廷这些来看,那吕后就是有意为之了。吕后已经意识到了她死后,大臣和宗室可能会对吕家发难,对这些人,她也无可奈何。刘姓宗室,各个手握雄兵,而陈平等功臣都垂垂老矣,又无实权,吕后觉得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她认为凭借“二吕”的能力,完全可以掌控朝局。


陈平是丞相,而吕后让吕禄担任相国,那丞相和相国有什么不同呢?萧何最先也是大汉的丞相,在杀掉韩信后,因功被刘邦升为相国。也就是说,相国比丞相更加尊贵,对皇帝可以辅佐、教诲。比如秦始皇在幼年时期,吕不韦就是相国,而秦始皇掌权后,李斯只是丞相。刘邦在死前不久将萧何升为相国,其实就是为了辅佐刘盈。这样一分析,原来陈平只是一个空头丞相,无任何实权,那太尉周勃呢?太尉是三军总司令,可是周勃这个三军总司令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南北二军都被吕产、吕禄控制,周勃毫无办法。这样看来,周勃是一个空头司令。


显然,对于“二吕”的能力,吕后是不怎么放心的,所以她不断叮嘱,直至断气之时。作为阴谋的行家,吕后深知,谁控制住了天子,谁就能号令天下,所以她命所有吕氏诸侯王都不要去各自封国,全部呆在长安,以防万一。后面事实证明,吕后出现了严重误判,那就是:不但天子可以换,而吕氏在长安也只是方便别人一网打尽。


吕产、吕禄等人原先有吕后的庇护,在长安城中耀武扬威,吕后一死,诸吕慢慢发现了苗头不对。之前的那些大臣看到他们都是笑脸相迎,称兄道弟,如今对他们则是避而远之,唯恐和他们扯上关系。有一件事情最让“二吕”担心,就是那些年老体弱、一直称病不朝的功臣如今个个活蹦乱跳,每天无事都跑到陈平、周勃府上,不知道在谋划什么,在诸吕看来,肯定是不怀好意。


“二吕”也都清楚,诸吕封侯拜将是违背刘邦的“白马之盟”的,而他们二人的政令,大臣们又大多数敷衍,且这些人每天围绕在陈平、周勃周围。这些实在让“二吕”深感不安,担心大臣们和诸侯王联合一起消灭他们。面对群臣的这些举动,诸吕也只能抱团谋划。要说这些诸吕子弟,行事不果断,心肠也不歹毒,连谋划都不严密。在他们商量对策时,消息已经被人泄漏了。


能够得知诸吕谋划的内容,这个人肯定不是一般人,而是吕禄的女儿,由于不知道姓名,我们姑且称之为吕夫人。出卖自己的父亲,吕夫人自然不是发疯,因为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朱虚侯刘章的妻子。虽然在吕后时期,诸吕和刘氏之间关系非常紧张,吕夫人还肩负着监视刘章的使命,但强大的刘章早就将吕夫人成功策反,使她担任起了双面间谍。至此之后,吕夫人没事就往娘家跑,名义上是回门看父母,实际上是打听消息。吕禄自然不会防着自己的女儿,只能怨他自己不懂一个道理——女生外向。


吕夫人发现父亲可能要对自己丈夫刘章不利后,便将诸吕谋划的内容告诉了刘章。此时的刘章早就和陈平、周勃等人联合在了一起,听到自己的妻子这样说后,立即秘密派人告知他的哥哥——齐王刘襄。刘章提议让刘襄领兵西征,由他和东牟侯刘兴居在长安城中当内应,事成之后,立刘襄为皇帝。作为刘邦的长孙,接到自己弟弟的信,齐王刘襄会带头起兵吗?请看下回——《刘襄兴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