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長壽先生」張臶,淡泊名利一心歸隱

在中國的歷史中不乏出現智勇雙全之人,他們輔佐君主共創大業,但是這些人的命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些大風大浪,在他們沒有碰到明主之前也是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甚至生活的更加艱苦,雖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是也是空有一身抱負和理想,俗話說的好,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所以想要升官發財的話還是需要看機遇的,不過有些人也是單薄名利不喜歡官場那些虛偽的面孔,自由自在做自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三國時期就有一位過著自己簡單小日子的人物那個人就是張臶。

三國時期的“長壽先生”張臶,淡泊名利一心歸隱

相信大家可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不過也情有可原,在三國時期戰亂不斷各路英雄輩出的階段,他只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在那個年代誰不想為自己的命運拼上一拼,為自己搏一個好的前程呢,就按照現代來說人們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誰不想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張臶就是一個例外了,也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歡讀書識字,文學底蘊豐厚,按理來說這樣的有才之士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為國家棟梁的,但是他卻沒有。

三國時期的“長壽先生”張臶,淡泊名利一心歸隱

張臶淡泊名利視金錢如糞土,不想進入官場和那些人勾心鬥角,但是才華是無法掩蓋的,很多人都曾請求他去當官,但是都被他婉言拒絕了,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才華橫溢卻不投靠國家為國家出力的,誰都想為自己奔一個好的前程吧。

三國時期的“長壽先生”張臶,淡泊名利一心歸隱

不過在三國這麼動盪的年代不入仕途也是對的,所謂伴君如伴虎,朝廷之中雖然能讓你大富大貴大展拳腳但是也會隨時丟掉性命,性命還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了財富沒有性命去享受也是白搭對吧,從這點看張臶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看破了紅塵俗世。

三國時期的“長壽先生”張臶,淡泊名利一心歸隱

雖然沒有當朝為官但是張臶也沒閒下來,也是在一邊遊歷中學習,結交好友談天說地,討論詩詞歌賦戰爭局勢等等,這就是閒雲野鶴的生活,雖然不入朝為官但是也是時時刻刻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的日子也過得逍遙自在,滿肚子的墨水也不能無處施展,於是開始收徒弟講課,把自己學到的本領也都傾囊相授,這樣過得是逍遙自在不受拘束,真的很令人羨慕,老師也是一個讓人驕傲的職業,點亮了自己照亮了學生,很羨慕張臶呢。

三國時期的“長壽先生”張臶,淡泊名利一心歸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