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45億,淨利達10億的老乾媽,背後竟藏著五大命脈!

1

第一次:從擺地攤到簡陋小飯店

擺了幾年地攤,在學校賣了幾年米豆腐之後,陶華碧的生意越來越好。

1989年,已經42歲的陶華碧開始了自己第一次大升級,從擺地攤到開小店。

她決定,第一次擴大“經營規模”。實際上所謂的擴大經營,也只是一個簡陋小飯店!

她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和四處撿來的半截磚和油毛氈石棉瓦,一夜之間搭起了一間簡陋的餐廳,僅能擺下兩張小桌的“實惠飯店”,專賣涼粉和冷麵。

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生意十分興隆。也就是就在這個時期,她發明了豆豉辣醬,原本是作為輔料送給來顧客,大家覺得好吃,便主動來買。那時,看到困難的學生來吃飯,她總是加量或者不收錢,學生出於感恩叫她老乾媽,這個稱呼便被叫開。

誰也未曾想到,老乾媽這個名稱,會成為20多年後響徹全國的知名品牌!

買豆豉的人越來越多。她的麻辣醬影響越來越大,達到超出了她的想象。

2

第二次:不開小飯店,改辦廠!

年銷45億,淨利達10億的老乾媽,背後竟藏著五大命脈!

在陶華碧47歲時,她做了第二次升級,開始主營辣椒醬。

1994年11月,“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米豆腐和涼粉沒有了,辣椒醬系列產品開始成為這家小店的主營產品。

儘管調整了產品結構,但小店的辣椒醬產量依舊供不應求。

此時,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和貴陽南明區工商局的幹部開始遊說陶華碧,放棄餐館經營,辦廠專門生產辣椒醬,但被陶華碧乾脆地拒絕了。

陶華碧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小店關了,那這些窮學生到哪裡去吃飯”。

“每次我們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都是這樣說,讓人根本接不下去話,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塗”,時任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廖正林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讓陶華碧辦廠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至於受其照顧的學生都參與到遊說“乾媽”的行動中,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南明區雲關村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椒醬加工廠,牌子就叫“老乾媽”。

3

第三次:從簡陋小飯店到辣椒醬加工廠

最初只是一個簡陋作坊、全部工藝純手工操作,在陶華碧49歲時,她進行了第三次升級,開始經營辣椒醬加工廠。

剛剛成立的辣醬加工廠,是一個只有40名員工的簡陋手工作坊,沒有生產線,全部工藝都採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年銷45億,淨利達10億的老乾媽,背後竟藏著五大命脈!

“老乾媽”員工回憶說,當時搗麻椒、切辣椒是誰也不願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濺起的飛沫會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淚。陶華碧就自己動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兩把刀掄起來上下翻飛,嘴裡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年輕娃娃吃點苦怕啥。”

在老闆的帶頭下,員工們也紛紛拿起了菜刀“切蘋果”。而陶華碧身先士卒的代價是肩膀患上了嚴重的肩周炎,10個手指的指甲因長期攪拌麻辣醬現在全部鈣化。

4

第四次:辣椒醬加工廠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當年,在早市和學校門口擺地攤的時候,陶華碧肯定想不到她後來居然能做那麼大、還能開公司!

但是,憑藉出色的產品、獨特的經營,她成功實現了這個想不到,雖然一切都想做夢一樣!

1997年8月,老乾媽再度升級,從辣椒醬加工廠變成了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

此時,對於陶華碧來說,所面臨的問題再次升級,從最初的產品問題、生產問題、銷路問題,變成了擴大升級後的管理問題。

陶華碧所面臨的最大壓力,來自於管理!

隨著公司規模擴大,企業必須完成轉型升級,從以前的作坊變成現代化管理,否則,完不成轉型,企業難以下一步發展將嚴重受限。

作為沒上過學出身的陶華碧,也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各種規章制度都要出臺,財務、人事各種報表都要她親自審閱;作為民營企業,她還要經常參加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各種會議,準備講話稿上臺發言……所有這些,對於沒文化的陶華碧來說,簡直就是“趕鴨子上架”!望著越積越多的文件,陶華碧首先想到的是請能人。可具體該請什麼樣的能人呢?她想來想去,把自己的長子當作了比較的標準。

陶華碧的長子李貴山當時在206地質隊汽車隊工作,她想先把李貴山拖到自己這個民營公司來幫忙,卻又不忍砸了他的鐵飯碗。沒想到,李貴山得知母親的想法和顧慮後自作主張,辭職來到了她的公司。李貴山幫助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貴山讀,陶華碧聽。聽到有不妥的地方,她口述更正,再由李貴山修改……如此反覆多次直到滿意。

雖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關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

5

第五次:貴州市場站穩腳跟後,老乾媽開始全國擴張

1998年,在站穩貴州市場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從偏僻小山村走出、從擺地攤做起的的企業創始人,竟沒有把自己的視野僅僅侷限在貴州,而是投向了全國市場。

在老乾媽成功穩定了本土市場後,陶華碧就派遣銷售團隊四處考察,打通各地的銷售渠道。

1998開始,陶華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員輪流派往廣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讓他們去考察市場,到一些知名企業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她說:“我是老土,但你們不要學我一樣,單位不能這樣。你們這些娃娃出去後,都給我帶點文化回來。”

這一切也預示著老乾媽逐漸走向了更大的舞臺!陶華碧派出去的管理人員陸續回來後,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學化管理的道路。

於是,憑藉獨特的口味和獨特的品牌,以及培養的銷售團隊,老乾媽逐漸走向了全國市場。作為高頻消費的生活調味品,口碑傳播的速度很快,只要體驗到口感不錯,就很容易傳播。

如今,老乾媽成為了中國辣椒醬行業的傳奇、中國調味品行業的傳奇,中國商界的傳奇。

專業人士認為,老乾媽在成立之初的1998年,產值還只有5014萬元;1999年,產值就突破億元,達到1.26億元,2006年更是達到12.8億元。曾經華泰證券在2016年11月出具的一份研報稱,目前“老乾媽”系列品在全國同類產品中佔據半壁江山,每天賣出200萬瓶辣椒醬,2016年業績,年銷售45億,其淨利潤達到10億級!

年銷45億,淨利達10億的老乾媽,背後竟藏著五大命脈!

而每一次的成功轉型都離不開老乾媽的謀略和膽識,正如她說的,我不會讓人做啥事情都要做到前頭,要有信心和決心,我要做就要做第一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