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有能力的大使,爲國家收回兩萬平方公里國土,備受中外讚譽

文/格瓦拉同志

晚清時期的中國備受列強的欺凌,喪失了大片國土和難以計數的利權,其遭遇之屈辱,每每令國人不堪回首。這段歷史對國人而言,雖然整體上是恥辱的,但依然有個別積極事件足以振奮國人精神,令國家稍微挽回一絲尊嚴,例如從沙俄手中收回伊犁地區,便是其中的典型。而通過談判收回伊犁之人,正是時任駐英法公使的曾紀澤。

曾紀澤字劼剛,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次子,自幼通經史、工詩文,後受“洋務運動”的影響,開始學習歐美的科學、文化,在當時有“學貫中西”的美譽。清廷因曾紀澤外語熟練,熟悉西方國家情況,便於1878年派他為駐英法公使。

晚清最有能力的大使,為國家收回兩萬平方公里國土,備受中外讚譽

曾紀澤是晚清最有能力的外交官

曾紀澤出任公使沒多久,便趕上清使完顏崇厚因私自簽署《里瓦幾亞條約》而引起的大風波。原來在中亞軍閥阿古柏禍亂新疆期間(1865-1877年),沙俄趁機佔領伊犁九城,等到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清廷便派崇厚為使臣,到俄都聖彼得堡談判收回伊犁事宜。可崇厚冬烘顢頇、畏俄如鼠,架不住俄使的威脅,竟然在1879年私自簽署《里瓦幾亞條約》,除收回伊犁一座孤城外,將大片國土和大量的經濟權利拱手讓人。

條約簽訂後,舉國譁然,朝廷內外紛紛譴責崇厚喪權辱國,就連一向主張主和的恭親王奕訢都認為條約過於屈辱。山西巡撫張之洞上書痛陳“若盡如新約,所得者伊犁二字之空名,所失者新疆又萬里之實際。”而老將左宗棠更是氣憤填膺,向朝廷極言條約之弊:“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間皆俄屬部,孤注萬里,何以圖存?”(張、左二公言論,見《續碑傳選集》)。

晚清最有能力的大使,為國家收回兩萬平方公里國土,備受中外讚譽

斜線內即為沙俄佔據的伊犁九城

清廷迫於輿論壓力,將崇厚逮捕入獄,並改派曾紀澤出使沙俄,談判改約事宜。在輿論沸騰的環境下出使,對手還是個寡廉鮮恥的國家,要想通過改約的形式,讓沙俄將吞進肚子裡的“戰利品”再吐出來,任務之艱鉅可想而知。所以曾紀澤自從接受任務開始,便明白這注定會是一場極為困難的談判。

果不其然,就在1880年7月,曾紀澤剛剛抵達聖彼得堡時,對方便派使臣布策攜來《里瓦幾亞條約》,威逼他簽字。曾紀澤幾經強烈抗議,對方才極不情願地同意重開談判。談判重新開啟後,曾紀澤先發制人拿出事先擬定好的各項要點,要求雙方以此為基礎改定條約內容。俄方認為曾紀澤提出的要點嚴重“損害”己方利益,遂以停止談判和發動戰爭為威脅,要求曾紀澤撤回自己的主張。

晚清最有能力的大使,為國家收回兩萬平方公里國土,備受中外讚譽

曾紀澤跟對方據理力爭,堅決不肯讓步

然而曾紀澤在出使前已做好“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準備,隨時準備豁出命去跟沙俄死扛,並聲稱就算是兩國開戰,沙俄也未必能取勝,自然也不能迫使他撤回主張。沙俄被曾紀澤不屈的氣勢所震懾,加之聽聞左宗棠已率大軍進駐哈密、準備兵分三路收復伊犁的消息後,因不想節外生枝,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便答應按照曾紀澤提出的要點重新談判。

在重啟談判的半年時間裡,曾紀澤跟俄使反覆爭論,終於說服對方在充分尊重中國利益的前提下,於1881年2月24日簽訂《伊犁條約》。跟《里瓦幾亞條約》相比,雖然霍爾果斯河以西及齋桑湖以東地區仍割給沙俄,並且增加賠款四百萬盧布,卻取得的成就依然令人矚目: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失地,面積達2萬餘平方公里,取消沙俄在天津、漢口、西安等地經濟特權,廢除沙俄在松花江航行、貿易等種種特權。

晚清最有能力的大使,為國家收回兩萬平方公里國土,備受中外讚譽

左宗棠駐屯新疆,為曾紀澤做後援

雖然《伊犁條約》本質上仍是不平等條約,但曾紀澤憑藉在外交場上的交涉,不僅將損失減到最小,還迫使對方“破天荒”地退還侵佔的兩萬平方公里土地,無論從哪點來看,都是晚清屈辱外交中鮮有的亮點。所以條約簽訂後,國內輿論對曾紀澤大加讚揚,左宗棠也非常滿意地說到:“劼剛此行,於時局大有裨益,中外傾心,差強人意也。”(見《左宗棠全集·書信三》第1886件《答楊石泉》)。

不僅如此,西方各國也對曾紀澤刮目相看,英國駐俄公使德佛欏稱讚道:“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而法國駐俄公使商西、法國籍軍官日意格也就此表示由衷地讚歎。

晚清最有能力的大使,為國家收回兩萬平方公里國土,備受中外讚譽

條約簽訂前後沙俄對中國西北領土的侵佔

《伊犁條約》簽訂後,曾紀澤又在歐洲擔任公使達五年時間,期間曾參與對法交涉事宜。1886年,曾紀澤回國任職,曾在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兵部、禮部、刑部、吏部等部門任職,並奉命管理同文館事務。1890年,曾紀澤病逝於家中,年僅51歲。曾紀澤亡故後,被追贈為太子少保,諡號“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