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超百家公司大股東流動性堪憂

近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權凍結的案例不斷攀升。今年以來,A股共有106家公司發佈股東股權被凍結公告,被凍結的股權合計290億股,是去年同期金額的3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市公司股權原本是流動性較好的優質資產,如果股權被凍結,有可能使上市公司股東的資金流動性風險進一步惡化,對上市公司產生負面影響。

股權凍結數量大幅攀升

東方金鈺7月12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興龍實業所持公司4.24億股被輪候凍結,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100%。公司表示,興龍實業凍結股份若被司法處置,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僅7月份至今,就有天夏智慧、金一文化、奧瑞德等24家公司公告股東股份被凍結。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共有106家公司發佈股東股權被凍結公告,被凍結的股權合計290億股,是去年同期金額的3倍。

曾經風光無限的暴風集團近日就因控股股東股權被司法凍結,再次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7月6日晚間,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馮鑫所持有的4.65%股份被司法凍結,佔公司總股本的0.99%,凍結期為三年。原因是中信資本以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為由向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雖然公司表示,本次凍結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生直接影響。但7月9日,暴風集團開盤跌停。隨後,深交所發佈關注函,要求馮鑫說明所持公司股份的質押情況,是否存在控股權變更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權被多次輪候凍結。*ST華信、奧瑞德、千山藥機、*ST富控股份今年被凍結次數超過40次。以*ST華信為例,控股股東上海華信所持公司股份處於司法凍結狀態的共計13.85億股,佔其所持公司總股數的100%。上海華信被執行司法凍結狀態的股份數合計為182.53億股,超過其實際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數。

股票質押及擔保成主因

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認為,一般上市公司的股權被司法凍結,有兩種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大股東為融資需要而將股權質押,但終因經營陷入困境、發生財務危機到期還不上貸款而引發債務糾紛,進而被訴至法院,導致股權被凍結;二是大股東替他人提供擔保而被要求承擔連帶責任,從而導致股權被凍結,以致最終被拍賣、強行扣劃等。

今年6月,步森股份二股東睿鷙資產所持公司13.86%的股份全部被司法凍結,就是和擔保有關。2017年10月,徐茂棟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天馬股份與德清縣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簽訂了《借款擔保合同》,借款1億元,步森股份、徐茂棟等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後被德清縣中小企業金服公司起訴。

而萬方發展大股東股權被凍結的原因則顯得有些無厘頭。7月12日,萬方發展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北京萬方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佔公司總股本的37.69%。原因則是由於大股東萬方源的控股股東萬方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失誤,將文件中應蓋萬方集團的印章處誤蓋成萬方源的印章,所以導致了本次司法凍結的誤操作。

某私募機構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大部分股權被凍結的都是因為債務問題,最直接的就是股票質押,間接一點的可能有一些社會融資、民間融資。

而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上述負責人認為,則是去槓桿大背景下,金融機構對於債權類資金的投放趨於一致,“特別是股票質押新規後,一個上市公司整體股權質押比例超過50%,或者是單一融資人的質押比例太高的話,超出部分到期後券商就不進行展期了。此外,在大盤下行背景下,股東股權質押比例接近100%的公司,容易爆倉陷入流動性危機。上市公司股東出現股票質押爆倉後,金融機構為了保全自己的資產,肯定要申請股份凍結。”

引發“連鎖反應”

國信證券研報認為,上市公司股權被凍結,對債券持有人來說影響偏負面,同時也使上市公司股東的資金流動性風險進一步惡化。信用風險發酵的公司,它所持有上市公司股權被凍結的概率很高。

而在暴露出股權被凍結問題後,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牽連,股價接連下滑。4月28日,由於合肥瑞成股東間尚未解決股權出資額轉讓問題,而公司控股股東所持股份又被司法凍結,奧瑞德重組“告吹”。5月4日復牌後,奧瑞德連“吃”8個跌停,公司控股股東部分質押股份也因此觸及平倉線。

股權凍結的另一種風險是控制權轉移。近日因1元賣殼“刷屏”的金一文化,也與公司實控人股權質押瀕臨爆倉和所持股份全部被凍結有關。7月9日,金一文化發佈一則公司實控人擬變更公告,公司實控人鍾蔥與其弟鍾小冬擬將持有的公司控股股東碧空龍翔69.12%、4.20%的股權轉讓給海科金集團,轉讓價為1元錢。為此,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將向金一文化提供30億元的流動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碧空龍翔處於質押狀態的金一文化股份為1.40億股佔其持股總數的94.05%,處於凍結狀態股份則佔其持股總數的100%;鍾蔥處於質押狀態的金一文化股份為1.0億股,佔其持股總數的93.24%,處於凍結狀態的金一文化股份佔其持股總數的100%。

深圳沃達創新資本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鄧倫發認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接連出現流動性危機,與此同時,監管層此前就曾表明鼓勵私募基金積極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業務。不少私募機構在此背景下都在積極交流如何參與這一市場,從債權和股權兩方面給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資金的支持。一種是債權類,主要是從原債權人、質權人處承接此前的債權,並進一步提供流動性支持;還有一種是股權類,通過設立併購重組基金、與AMC/AIC等機構成立債轉股基金、大比例的股權協議轉讓方式等,承接部分股權,併為上市公司核心股東提供流動性支持。“當然,私募機構選擇合作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基本面情況還不錯,主營業務明確,經營流水正常,僅由於股票質押等債務問題,暫時陷入流動性危機的上市公司。”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