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阿里雲校園公益極客挑戰賽

大賽簡介

“阿里雲校園公益極客挑戰賽”通過校園組隊完成公益技術題目的比拼,大賽為期4個月,在校大學生將通過大賽的專區進行網上報名、上傳作品。評選出的入圍選手將進行決賽,爭奪最後的勝利並贏取豐厚的獎勵。

大賽一方面旨在激發更多在校學生群體對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會阿里雲技術帶來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旨在鼓勵學生將技術應用於公益活動,這才是真正的Be Cloud ER。

2018阿里雲校園公益極客挑戰賽


大賽初心

眾多公益組織希望傳遞更多溫暖,卻苦於缺乏代碼、運維和運營推廣能力;大量IT行業技術人員心懷用技術能力為公益貢獻自身力量的熱忱之心,卻苦惱沒有途徑……如何將公益組織對科技、對技術的需求和技術人員的公益熱心對接起來呢?“讓科技有溫度”,這正是此次阿里雲校園公益極客挑戰賽的初心。我們希望大學生用自身的創意和改變世界的熱情為傳統公益插上技術的翅膀,同時也希望大學生”Be Cloud ER,化云為雨,讓技術潤澤人心”。

大賽願景

1、喚醒高校學生的公益情懷,培養“技術賦能公益事業”的新眼界、新思路。

2、幫助高校學生展現“技術、創新,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親身參與到科技公益項目的實踐中。

3、打破“公益就是捐錢捐物”的傳統認知,通過大賽,讓更多人瞭解公益事業的多樣性,並形成廣泛的社會傳播效應。

4、通過大賽,發掘高校學生中具有潛力的科技公益人才和團隊,併為科技公益事業帶來真正有價值的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定義:

(1)觸動人心的公益情懷 ;

(2)具有一定的技術深度 ;

(3)作品未來的發展空間

參賽選題

參賽選手可以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題,通過調研、日常觀察所獲得的信息而設計出的場景解決方案。

1、支教信息平臺移動端開發

該項目是打破信息壁壘,打通支教組織和支教志願者的渠道,為山區兒童無償提供支教老師。讓孩子有學上,讓志願者能實現自己的公益願望。

(1)通過互聯網,收集支教組織信息,並審核支教組織招募需求,將通過審核的支教組織的招募信息發佈。

(2)想去支教的志願者,可以在平臺找尋適合自己的支教組織,參加支教活動。

(3)參賽團隊需要根據上述背景設計完成支教信息平臺的移動端開發,並部署到阿里雲上。

2、優化蔚藍地圖空氣質量地圖頁

蔚藍地圖APP是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在2014年開發上線的一款集環境信息、氣象信息等數據於一體的手機應用。公眾通過手機即可隨時、隨地瞭解、獲取所處位置以及其他關注地區的信息,包括空氣質量信息、水環境質量信息、黑臭水體信息以及重點汙染源在線監測信息,協助公眾更好的知情並參與環境治理。

目前蔚藍地圖上已經積累了全國386個城市2400餘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實時空氣質量信息以及5800個國際空氣質量監測站的實時空氣質量數據;全國8000多個水質監測斷面的水質信息,2000餘個黑臭水體信息;全國14000多個重點汙染源的在線監測信息。為了讓公眾更好的瞭解空氣汙染與氣象擴散條件的關係,需要將環境質量信息和風向、風速信息相結合。但APP端目前尚未有合適的工具可供參考。希望可以根據目前蔚藍地圖的情況,模擬優化空氣質量地圖頁,並將技術實現方式及邏輯完整列出。

3、造一個神奇的“日曆”,讓留守兒童不再孤獨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1.2億農民工進城務工。他們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種種條件限制,他們無法長期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能及時回應孩子成長情況和需求,而受限於自身文化水平,無法很好地給予孩子情感和心理成長的遠程支持。在留守現狀無法即刻改變的當下,千禾社區基金會榕禾計劃啟動留守家庭親子溝通工具包項目。

所有的努力,只是為了能幫助珠三角的農民工家庭,提高與留守孩子的溝通頻次和質量,培養良好的親子互動和支持,減少分離給孩子成長帶來的傷害。這個日曆將有什麼神奇之處?親子溝通日曆結合兒童成長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需求,創造不同的溝通場景和示例,採用日曆的概念,以手機APP的形式,從月份、節氣、傳統節日、寒暑假等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陪伴留守兒童家長探索最合適的親子溝通技巧。我們希望,經過365天的陪伴,讓家長養成溝通習慣,更好地遠程支持孩子的成長,更恰當地表達關心和愛,以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希望參賽團隊能夠根據項目背景自由發揮,提出本產品的完整設計及實現方案。也許考慮技術的可實現性及產品的創新性。

4、湖畔魔豆基金會公益網站開發

為了讓困境中的母親和孩子擁有實現夢想的力量!2017年十二位阿里巴巴的女性合夥人發起成立了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會。湖畔魔豆基金會為實現陪伴農村母親踐行科學養育,實現農村兒童平等發展的願景,關注農村0-3歲兒童早期發展和女性賦能,並將對此進行深度研究和探索。為更好地傳播湖畔魔豆基金會的理想和願景,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到困境母親和孩子,支持兒童早期發展和女性賦能,基金會亟待建立自己的傳播渠道。

希望參賽團隊能夠完成全套的網站規劃,包括網站結構及內容策劃,網站頁面設計,製作建設及部署到阿里雲上。

5、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大數據公民科學行動

《中國自然觀察》是由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發起的、旨在以民間視角評價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的調查項目。調查發現中國瀕危物種保護最大的障礙在於基礎信息不足。我們希望鼓勵自然愛好者以公民科學的形式參與和自然保護相關的基礎數據收集,建立覆蓋全國的生物多樣性民間監測網絡。

此外,我們還希望影響更多的普通用戶,以隨手公益的方式記錄身邊的生物多樣性信息,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生物多樣性大數據。作為一家多年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本土NGO,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可以利用上述公民科學行動產生的大數據,在決策層、公益投資者和公眾之間構築一道橋樑。一方面為熱愛自然的公眾提供研究自然體驗、智力資源和科學保障,一方面將數據分析的結果整理後定期形成可供決策部門採信的報告。

希望參賽團隊能夠運用自身技術及阿里雲的各類產品設計出一套以下的完整生物識別功能:(1)手機拍攝物種圖片;(2)上傳照片和拍照時的位置信息;(3)人工智能圖像識別鑑定物種,鑑定成功的物種名稱和對應位置信息進入數據庫;(可自行尋找相關接口或搭建數據庫)(4)人工智能無法鑑定的物種交由專家鑑定,鑑定後的物種名稱和位置信息進入數據庫;(5)從數據庫中提取所需的瀕危物種分佈信息,供數據分析使用。

6、自由賽題

我們希望參與本次公益大賽的同學和團隊,有一顆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心。

參賽團隊可以自行選擇根據自己日常的觀察和對身邊公益的瞭解,自定義公益相關的技術改變項目。通過技術,傳播公益、或幫助更多人,讓公益通過技術更廣泛的傳播、並讓更多人瞭解參與到公益中。賽題不限定,但是必須符合公益的大主題,實現方案必須使用到阿里雲的產品或服務,並有完整的產品構思和技術方案。

參賽須知

1、參賽對象: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

2、參賽方式:團隊參賽,每個團隊1-5人

3、報名方式:在線報名(通過慧科培優官網“熱門大賽-阿里公益大賽”頻道提交報名表)

4、作品提交:初賽作品線上提交,決賽作品包括線上提交和決賽答辯現場提交兩部分

5、作品形態:作品形態包括但不限於 代碼、軟件、文字方案、網站等

6、賽制:分初賽、複賽、決賽3個階段。除決賽答辯外,全部在線完成

時間安排

1、報名階段

2月1日,大賽啟動

3月1日-3月20日,收集賽題方案

3月20日-3月25日,審核賽題,通過隊伍註冊阿里雲賬號發放雲資源補貼代金券

2、初賽階段

3月25日-4月10日,提交參賽作品

4月10日-4月20日,作品公開投票

4月21日,公佈初賽獲獎名單及決賽入圍名單

3、複賽階段

4月21日-4月30日,決賽隊伍答辯內容準備,提交決賽材料

4、決賽階段

4月底-5月初,決賽答辯及頒獎

獎項設置

1、公益極客

一等獎 1名 獎金¥30000

2、公益極客

二等獎 2名 獎金¥20000

3、公益極客

三等獎 3名 獎金¥10000

4、公益新生極客獎

所有通過初賽作品評審的團隊將獲得價值500元的獎品及證書

參賽權益

1、資源扶持

2、校招直通

所有提交方案並通過初審的參賽選手都將獲得榮譽證書,進入決賽的選手有機會獲得阿里雲或阿里雲生態合作伙伴公司校招直通終面的機會。

3、成為創始人

優秀參賽作品有機會被各合作公益組織選中,並持續運營,團隊成員則作為該項目創始人,進入阿里雲大學、碼上公益的公益極客榜。

評選機制

賽制:分初賽、決賽兩階段。除決賽答辯外,全部在線完成

參賽方式:

團隊參賽,每個團隊1-5人(每隊可配置一名指導教師)

初賽:評委評審(70%)+投票(30%)

決賽:評委評審(80%)+互聯網影響力(20%)

評委介紹

褚 霸 阿里雲研究員

陳 俊 阿里雲技術公益事業部總經理

王曉斐 阿里雲大學總經理

臧 康 阿里雲大學副總經理

陳 瀅 慧科研究院院長、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專家

韓小汀 經濟管理創新實踐基地(北京高等學校示範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副主任

汪 律 哥倫比亞大學大數據專業客座教授

範 舟 開課吧產品設計學院院長

組織機構

主辦方:阿里雲大學、阿里雲公益

承辦方:慧科培優

大賽諮詢

群名稱:阿里雲大賽交流群群 號:228986018

報名方式通過慧科培優官網“熱門大賽-阿里公益大賽”頻道(http://www.hpeiyou.com/aliActivityNew.html)或阿里雲大學官網(https://edu.aliyun.com/)提交報名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