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

世界上最艰险的航线

飞虎队与驼峰航线

永恒的纪念

1942年1月30日日军攻陷缅甸毛淡棉,滇缅公路面临被日军截断的危险。

当天,罗斯福在美国内阁会议上提出了要在中、印、缅间“开辟一条空中运输线和另辟一条陆上补给线”的问题。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立于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大门口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当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听到这一消息,立即给罗斯福总统写信,说有一条航线十分方便,并具体地谈到这条航线是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地势最高的萨地亚到中国昆明。

经过一番讨论,罗斯福要求空军上将阿诺德研究将物资空运到中国的一切可能途径,强调“不管多么困难,我们都必须使航线保持畅通”

此前,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已经探索了中印航线,并试飞成功。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云南航空学校从1922年创建至1937年结束,共存在15年,举办四期,培养了140多名飞行员和200多名航空机械人员。其中有一批拔尖人才,成为国内外的航空骨干。比如:晏玉琮(中央航校首任教育长)、张有谷(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汝汉(云南航校教育长)、李英茂(抗战胜利后,参与组建韩国空军,担任韩国空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权基玉(韩国第一个女飞行员,参与组建韩国空军,被尊称为“韩国空军祖母”)等等。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1935年一次飞行后的合影。左起第二人是韩国人权基玉。

世界上

最艰险的航线

1942年5月,日寇占领了缅甸之后,又入侵云南怒江以西,滇缅公路完全被截断。

为了保证抗战生命线的继续,中美正式开通了中印航线,以保证盟国和海外侨胞的抗日物资运到中国,支持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机体庞大的C—48运输机,飞越在驼峰航线的崇山峻岭之间,显得像一个小玩具。

中印航线是从昆明等机场到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等机场,沿途要飞越喜马拉雅山的南段,穿过状似骆驼峰背的山峰,故称驼峰航线。

驼峰飞行从1942年5月开始,至抗战胜利的1945年8月结束,共3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处于贫穷和战争中的云南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的勇毅,组成了修建机场的民工大军。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一边修机场,一边空运。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1944年11月,一架C-47飞机从印度飞抵昆明。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在云南机场降落的飞越驼峰的美国C-46运输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机场旁的乡村习惯了频繁的飞机起降。

在3年多的飞行中,中美两国共损失609架飞机(其中中航46架,美国563架),牺牲或失踪飞行员近2000人、中美健儿血洒长空,许多人长眠幽谷,用青春和生命在世界航空史上写下了勇烈悲壮的一页。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坠毁的飞机

驼峰飞行的牺牲和代价非常巨大,贡献也是难以估量的。

据统计,中美两国在驼峰航线上共投入2000多架飞机,往来运送各种军事物资80余万吨,运送人员4.3万多人(多为中航公司运送,其中有赴美受训的空军人员和赴印的中国远征军两个师)。

此外,还有千余架作战飞机经驼峰航线投入中国战场。驼峰飞行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陈纳德和身戴血幅的飞行员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血幅”

1941年,有3架美国航空志愿队的飞机由于迷航而迫降,当地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人,误把他们当成了敌人或“怪物”。

双方对峙了几天,最后是美国飞行员用留声机播放美国音乐和中国乐曲,才消除了当地百姓的顾虑,飞行员们得到了救助,两名驾驶员8天之后回到了基地。鉴于这样的经历,中美双方都认识到为飞行员制作一种明显标志的紧迫性,于是一种叫做“血幅”的标记诞生了,它被缝在飞行员的飞行服的背部,上面用中文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助”的字样。通过广泛宣传,“血幅”得到了中国民众的认同,就是在最偏远的山区,中国老百姓也知道“血幅”就是美国飞行员的“身份证”。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美国国防部的艺术家、洛杉矶的希尔福特·康纳斯为傈僳族妇女做水彩写生。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查尔斯·斯维普中尉在中国西部征途中,递给少数民族妇女一支美国香烟。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准备登机飞往滇西前线的远征军第5军兵士。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奔赴前线的中国军人,乘坐飞机飞越驼峰。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在中国保山等待乘机的中国远征军将士。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空运中国驻印军的补充兵员。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在云南驿机场实施最后检查、加油的盟军运输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在云南驿机场附近的军火仓库内,美军顾问指导民工为运往前线的榴弹炮炮弹系上降落伞。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美军设在云南驿的加油库。当地民众为他们编织塑料网。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中国士兵维修机场。

飞虎队

驼峰航线

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与驼峰航线相关的“飞虎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对昆明、重庆等大后方重要城市进行轰炸。1938年9月28日,日寇飞机首次轰炸昆明。此后,昆明频遭空袭,市民苦不堪言,“跑警报”成为家常便饭。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昆明老百姓为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而到郊区“跑警报”。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日机轰炸后的云瑞开天牌坊。

1937年美国空军退役上尉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0~1958),受聘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1940年8月受中国政府委派赴美洽购飞机,招募飞行员。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陈纳德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陈纳德少将从他的主任翻译官朱上校手中接过一大包中国儿童给他的圣诞卡。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美国第14航空大队司令官克莱尔·陈纳德在昆明机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陈纳德将军和陈香梅女士夫妇与他们的孩子。

中国政府开出的待遇是很优惠的,飞行员月薪在500~700美元,而当时美国飞行员的月薪不过200美元左右;而且,与日本人作战,每击毁一架敌机另给500美元奖金。

陈纳德经过辛苦的奔波,购买到100架P-40战斗机,招募到110名飞行员。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P-40战斗机是飞虎队的主力战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美军昆明第一招待所大门

1942年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飞虎队招待所

1941年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在云南某机场,地面的一名飞虎队队员向“解放者”轰炸机挥手,祝福他们好运。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14航空队的战机有醒目的鲨鱼尖牙标志。机组人员正在检修飞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美国大兵和中国小兵。

1941年8月1日,陈纳德正式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此前,驻美的中国国防供应公司负责人宋子文,还为这支部队取了一个“飞虎”的名字。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一位美国士兵正在绘制“飞虎队”徽标,这个徽标里,戴着山姆大叔帽子的老虎象征“飞虎队”,老虎正撕碎日本旗;晴天白日表示正在中国执行任务。

4个月后的12月20日,志愿队与来轰炸的10架日机激战昆明上空,以9﹕0的辉煌战绩轰动国内外。此后,“飞虎队”的名字也就传扬世界。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飞虎队两年后发展成14航空队,原来的鲨鱼牙标志也被移植到轰炸机上。

在二战期间,“飞虎队”共击毁日机2900架,击沉日舰44艘、日本商船223万吨,击毙日军6.67万人,炸毁敌人桥梁600座。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1944年7月19日,密支那机场。美军士兵正在给P-40战斗机装载0.5英寸口径子弹带。在机枪扫射缅甸密支那的战斗中,飞虎队曾创出一天倾泻26995发的最高纪录。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被击落的日本战斗机,将成为鼓舞士气的展品。

事实上,“飞虎队”与“驼峰”航线是两回事,但它们有联系。其最主要的联系有三点:一是驼峰航线开通后,飞虎队承担护航任务。

二是驼峰航线为飞虎队提供所需要的军用物资。

三是第14航空队成立后,陈纳德正式掌握了驼峰运输的指挥权。

也就是说,1943年3月以后,驼峰运输和飞虎队同在陈纳德的指挥下,进而两者逐渐融为一体。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飞虎队在云南的宣传画

永恒的纪念

为了飞虎队和驼峰飞行的需要,云南在抗战中建了28个机场,加上抗战前已有的24个机场,抗日战争中云南共有52个机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1944年10月,腾冲民众抢修被日军破环的绮罗机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给修筑机场民工送饭。

寻甸羊街机场

芒市机场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腾冲机场

昆明巫家坝机场

在这些机场新修或扩建时,一种最重要的大型工具——石碾子发挥了巨大作用。大的石碾子直径近2来,重数吨,数十上百人才能拉动。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拉动一个大石碾子需要近百人合力

2004年,云南省政府向美国空军博物馆赠送了一个石碾子。这是中美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见证。它将永久地向人们展示中美两国人民合作的历史和友谊。

「未完待续」

前情回顾:

滇西抗战之一:“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下期预告:绝地反攻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滇西抗战》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本文整理:珲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