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娇惯满足过多对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

本文1170个字,大概3分钟读完。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商场里,孩子看中了一套精致的小火车,妈妈说:“不能再买了,你看家里有多少火车了。”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我要,我就要。”妈妈无奈的看着在地上打滚的孩子,从货架上取下玩具,放进了购物车。

幼儿园里,家长给一个孩子穿衣服,家长认为孩子太小,现在还学不会自己动手,所以很多事情还得家长代劳。

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总是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每天端着碗跟在孩子后面:“宝贝乖,吃了这口饭再玩”,“宝贝,渴了吧,来把这杯水喝了”。

给孩子热好了牛奶,孩子却吵着喝饮料,家长不答应,孩子开始哭闹不止,最后家长被吵得心烦:“别哭了,咱们说好,就只能喝几口饮料。”孩子听罢开心的接过饮料,一口气喝了大半瓶,结果牛奶也喝不下了。

上学起床要家长催一百遍,穿衣服磨磨蹭蹭,明明快要迟到了,还不肯出门。每天吃完饭把碗一丢,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父母在旁边收拾家务,孩子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孩子刚玩了一会儿水,家长立马阻止,就怕玩水弄湿了衣服;宝宝想自己吃饭,却弄得桌子上和身上都是汤和饭粒,家长赶紧抢过碗勺喂给他吃;宝宝看到路边的泥巴弯身去抓,家长见了赶紧阻止,怕弄脏了宝宝的衣服和皮肤……

殊不知,家长们的好心呵护,可能会增加宝宝“感统失调”的几率。因为家长的干涉

,大大降低了宝宝们用感官感知世界的机会。婴幼儿时期,由于生活和活动空间小,他们没有了爬、滚、跳、跃、翻跟斗的机会。冬暖夏凉的室内温度,让他们失去了感受酷暑严寒的机会。再大一些,玩电脑、看电视成了孩子的日常娱乐。

这些被惯大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呢?

1.缺乏自信,玻璃心

做事没方法,特别玻璃心,没遇到挫折之前信心满满,遇到挫折之后迅速悲观,放弃。因为家长的满足包办多,任何事情都为孩子解决,当孩子自己遇到问题,反而手足无措。时间一久,就会丧失自信。

之前工作中接触过一个实习生,稍遇否定就一蹶不振;遇到挑战就自我否定,他又不愿意主动学习,每天精神状态很差,没过多久被辞退了。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2.没有毅力,坚持不住

意志力薄弱,不能进行长久坚持。孩子稍微吃点苦,你就心疼,因为不能长久的坚持,他也看不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陷入到自我怀疑的情绪之中。

在社会中没有人会为自己的问题负责。只能靠自己去解决,但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差的人,注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3.词不达意,沟通能力差

不爱运动,限制运动,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有紧密联系,运动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述与生长能力。而言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面试考官让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自己的特长、工作经验,可他却不能条理清晰地表达。

4.比较懒散,没有时间观念

总觉得孩子还小,认为他长大以后就自然而然懂得规矩,但习惯是长期坚持才能养成,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长大以后在日常守时、自律以及生活习惯上都极其懒散,大多数是没有时间观念的。

面试的时候约好10:00,偏偏有人10:30 到,还觉得无所谓。迟到一分钟都可能失去一份好工作。不能意识到时间重要性的人往往都还是在懒散无趣的时间里挣扎。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5.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

在家里有家人关爱,但是在陌生环境就不会有那么好的条件,于是习惯沉浸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以获得安全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就需要同时具备很多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依靠投机取巧找别人代替和帮忙,并不会提升自己,一直会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

以上那些表现都跟感觉统合失调有很大关系,小时候不干预,长大也无法改变。感统的黄金期是0-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靠身体来学习和记忆,需要多运动、多尝试。而7-12岁是最佳调整纠正期,一旦超过12岁,将很难改变,成为了孩子一生中的遗憾。

经过感统训练的孩子,身体协调,注意力、情绪、自控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饮食,睡眠等等均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和改善。

屏幕的你如果在带养孩子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都可以留言,小艾会逐一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