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最厲害的戰將是誰?

我才是真球迷呀


二戰中最厲害的德軍名將是誰?

俺的答案是空軍元帥阿爾貝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不服來辯。

首先,談一下本人的選擇的基本標準:

(1)軍銜上將以上;

(2)參加過一戰並且在戰後加入魏瑪共和國國家防衛軍(即著名的塞克特重建的十萬常備軍);

(3)獲得鑽石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系二戰時期德國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部僅27名);

(4)二戰期間在德軍某一戰略方向上具有統籌全局的戰略眼光能力及不俗的實戰戰績;

(5)具有跨軍種的作戰經歷。

鑽石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圖注)

德軍名將不少,但能同時滿足以上5大條件的只有一個人——凱塞林。

阿爾貝特·凱塞林於1885年11月30日出生於巴伐利亞的馬爾克茨特夫特,老爸是學校校長兼小鎮議員。其出身既非容克貴族、也非軍人世家。

1904年,凱塞林以見習軍官身份加入巴伐利亞陸軍,在炮兵部隊服役。1912年,他完成了飛船部門的氣球觀測員訓練,初步顯示了對飛行的興趣。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凱塞林表現出色。在阿拉斯戰役中,他嶄露頭角,運用巧妙的戰術阻止了英軍的進攻。由於其卓越表現,凱塞林先後獲得二等和一等鐵十字勳章。儘管缺乏在巴伐利亞軍事學院學習的經歷,但凱塞林仍然於1917年被派至總參謀部服務,之後又調任東線的巴伐利亞預備役第1師參謀。1918年1月,凱塞林再度回到西線,作為巴伐利亞第2軍和第3軍的一名參謀。

一戰結束後,德軍被“閹割”,只允許保留10萬國防軍,凱塞林是其中一員。1933年,他的軍旅生涯發生了一個違背其自身意願的深遠轉折——被任命為航空軍需管理部門主管,德國空軍在他手裡“起飛”。作為航空軍需管理部掌門人,凱塞林不得不四處找人手充實自己的部門,由此成為重建德國航空工業和納粹德國空軍的建軍元老。還記得名著《制空權》嗎?作者杜黑在書中不只一次憂心忡忡的表示:德國空軍在一戰後迅猛發展,其他國家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危險!

凱塞林意識到,要管理好飛行員,必須要有關於飛行各方面的第一手知識。因此,儘管他已經48歲,仍不顧年齡偏大,開始學習飛行。凱塞林能駕駛多種單引擎和多引擎飛機,每個星期都會飛上三四天。二戰中,他竟然先後被擊落5次!

二戰爆發時,凱塞林任第1航空隊司令,與博克將軍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密切合作。而後,轉任第2航空隊司令,參加西歐戰役,對空軍行動的精確性要求極高,使第2航空隊完滿完成了任務。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未能將英法聯軍全殲在敦刻爾克海灘。1940年7月19日,凱塞林晉升元帥。

攝於1939年的波蘭,第1航空隊指揮官凱塞林將軍向元首行禮和彙報,希特勒和凱塞林之間的是此時仍默默無聞的元首衛隊營指揮官隆美爾少將(圖注)


隨著德軍在法國戰場獲勝,凱塞林的第2航空艦隊投入到爭奪不列顛空戰中。不過,由於戰略搖擺,德國空軍最終沒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1940年9月4日希特勒與新晉元帥們的合影。自左向右為:米爾希、施佩勒、希特勒、戈林、凱塞林(圖注)

之後,凱塞林指揮強大的第2航空隊在巴巴羅薩行動中支援由博克所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兩人再度密切合作,可惜在莫斯科功虧一簣。

1941年初秋,凱塞林駕駛Focke-Wulf Fw 189 Uhu(鴞鷹)偵察機飛行在東線上空(圖注)

1941年秋開始,英軍依託馬耳他,對德、意軍隊的地中海補給線進行打擊。同年11月,德、意共損失滿載的運輸船12艘,計54990噸,佔開往非洲運輸船隻的44%,導致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境地。

為了挽救非洲危局,希特勒從冬季的莫斯科前線調回凱塞林及其第2航空隊。1941年11月28日,剛從東部戰線中部戰區調來受任為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的凱塞林元帥親自下令大規模轟炸馬耳他。起初,他考慮到轟炸精度和持續性,採用單機小股精確轟炸戰術,但效果不佳且損失慘重。凱塞林的參謀長保羅·戴希曼上校制定了新戰術,摒棄單機攻擊和俯衝轟炸,把全部轟炸機集中使用,實施密集轟炸。據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進行的“地毯式轟炸”。

此時的凱塞林已不是空軍的高級領導人,而成為戰區總司令。他指揮該區所有的陸海空三軍部隊,直接向德國最高統帥部負責。作為第三帝國南部戰線的最高領導人,開始了其軍事生涯中最後也是最為傳奇的篇章。

駐紮馬耳他的英軍各型戰機的攻擊範圍,可見其對於德意地中海運輸線的巨大威脅(圖注)

首先,對馬耳他島的戰略地位的理解,特別是對地中海戰區全局的重要性,凱塞林比希特勒及其寵將隆美爾要深刻得多。

馬耳他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凱塞林上任伊始,對馬耳他進行轟炸,大大緩解了隆美爾的後勤困難,此時兩人關係是很不錯。但很快,兩位名將因為一個問題發生根本分歧——接下來是否先攻佔馬耳他島?

凱塞林主張佔領,理由是南方戰線總體態勢敵強我弱,戰略上以防禦為主,得穩住陣腳否則對德、意軍隊在後勤交通等諸多方面將付出極大損耗。隆美爾並不反對攻佔馬耳他,可他擔心等不及攻佔馬耳他,對面的英軍便會得到增強,想要先下手為強。

兩人爭執不下,只好由希特勒當裁判。元首在兩人之間進行了妥協,於1942年4月30日和墨索里尼一起,在上薩爾斯堡決定了新的作戰部署:6月先攻佔託卜魯克,7月再攻佔馬耳他。

這一選擇可以說失大於得。

隆美爾攻下託卜魯克,繳獲大量戰利品,並向希特勒要求把潰敗的敵軍一直趕到尼羅河。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取消了原定計劃——空降攻佔馬耳他的“赫拉克勒斯”行動。

凱塞林不幹了,攻擊隆美爾,說他竭盡全力攻擊敵人在埃及毫未受損失的基地是“瘋狂的舉動”。希特勒站在了隆美爾一遍,對凱塞林很不滿意,命令他不得反對隆美爾的戰略思想,而要全力支援。

但事實證明,隆美爾和希特勒錯了,凱塞林才具有遠見。隆美爾率軍打到離開羅200公里一個名叫阿拉曼的小村,成為其攻勢的“頂點”。自此,隆美爾受挫了,阿拉曼戰役也成為北非戰場局勢的轉折點。

凱塞林1943年視察北非,從左至右為:凱塞林元帥、弗洛裡希將軍(非洲空軍司令)、高斯將軍(德軍陸軍總司令部駐北非的聯絡官)、隆美爾元帥、克呂維爾將軍(非洲軍司令)。大叔!你的柺棍,啊不對,元帥手杖戳到沙漠之狐的胸口了……(圖注)

盟軍奪取北非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意大利了。盟軍的進攻跳板是哪裡,這是德、意軍隊下一步防禦作戰成敗的關鍵。

希特勒被英國的“肉餡”計劃所欺騙,認定盟軍的下一個目標為撒丁島。對此,凱塞林表示反對。他根據盟軍空軍作戰半徑和空地協同的過往戰例等因素,準確判斷出盟軍即將登陸西西里島,並下令守軍發現敵軍後即刻反擊。

西西里島登陸戰打響3天后,凱塞林飛赴西西里視察,判斷部隊只能繼續拖延盟軍挺進,但無法長久守下去,遲早要撤退。為避免潰敗,他於7月15日果斷派第29裝甲擲彈兵師增援西西里島。最終,凱塞林又成功拖住盟軍一個月時間,使盟軍一直到8月17日才佔領西西里島。在盟軍完全佔領該島前一週,凱塞林已開始進行部隊的撤退行動。儘管盟軍在陸海空三方面皆享有優勢,凱塞林仍撤退4萬人、96605臺各式車輛、94門火炮、47輛坦克、1100噸的彈藥、970噸的燃料和1.5萬噸儲備物資,堪稱“德軍的敦刻爾克”。

隨著西西里島陷落,德軍最高統帥部擔憂意大利退出戰爭。希特勒認為,若無意大利軍隊協助,德軍將無法固守意大利半島,於是打算放棄南意大利,向北收縮。凱塞林再次表示反對意見。他認為,這將使德國南部直接暴露於自意大利起飛的盟軍轟炸機攻擊之下,盟軍更容易一路突破,推進到波河河谷。凱塞林還做出判斷:盟軍地面部隊作戰不會超過其空中掩護的範圍,最遠距離只能到薩萊諾。因此,他確信南意大利不會立即崩潰。

凱塞林在羅馬城下佈下的天羅地網(圖注)

此時,政治上的鉅變更加考驗這位老帥。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和盟國秘密簽訂停戰協定。當天凌晨,蒙哥馬利率英國第8集團軍從西西里出發渡過墨西拿海峽,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向意南部快速挺進。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在薩萊諾灣登陸(與凱塞林的預判驚人的一致)。

意大利人領導人承認了秘密停戰協定的事實,幸好德軍早有戒備,幾乎在一夜之間將80萬意軍解除武裝,並於次日佔領羅馬,控制了意大利,肅清了隱患,給信心滿滿的盟軍一記悶棍。

此後,德軍依託古斯塔夫防線為核心的多道防線,頂住盟軍數月強攻。其中,古斯塔夫防線以卡西諾隘道為核心,依山峰天險而構築,易守難攻。

數以千計的英軍及美軍在意大利戰場被德軍俘虜(圖注)

1944年1月,為打破意大利戰場的僵局,哈羅德·亞歷山大決定在加強正面進攻的同時,以一部分兵力在羅馬南部小鎮安齊奧實施登陸作戰,從背後突破德軍防線。此舉完全收到奇效,出乎凱塞林意料。可惜,盟軍未能及時向內陸縱深挺進,迅速調集後備部隊到安齊奧。

凱塞林儘管腹背受敵,但反應奇快。他一邊利用古斯塔夫防線前,將盟軍主力打得寸步難行,一邊在安齊奧將登陸盟軍圍起來打得狼狽不堪,據說俘虜幾千美軍,還得意洋洋拉到意大利首都羅馬遊街示眾。

直到6月,盟軍主力才突破古斯塔夫防線後。但凱塞林及時跳出盟軍的合圍圈(主要原因是馬克·克拉克這個蠢貨,為了虛名,拋下德軍主力而去搶佔已是空城的羅馬),退守北部的哥特防線。

意大利,被丘吉爾認為是納粹統治的歐洲大陸的“軟腹部”,在凱塞林的卓越指揮下卻成為銅牆鐵壁。德軍面對狹長的海岸、沒有足夠的側翼掩護、沒有海空支援、對手一次側後兩棲登陸就會令自己陷入絕境。在這種非常不利的情況下,凱塞林指揮德軍打出了一連串漂亮仗,沒有讓具有絕對優勢的盟軍撈到便宜。從1943年9月3日英國第8集團軍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到1945年5月2日德國C集團軍群投降,整個意大利之戰打了足足20個月,盟軍總共前進約800公里,平均每日前進不足一英里。戰局始終沉悶,盟軍付出的傷亡代價堪比西歐戰場。

1944年7月19日,為表彰凱塞林在意大利戰場的卓越戰績,希特勒在其服役40週年之際,授予鑽石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二戰末期,凱塞林取代了馮·倫德施泰特的位置,於1945年3月10日出任德軍最後一任西線總司令。在明知戰敗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他依然竭盡全力,戰鬥到最後。

綜上所述,凱塞林可謂既是空中悍將,又是陸戰英豪。他對盟軍的判斷極為準確,曾說過“盟軍的空中優勢是德軍戰敗的最重要的單一因素”(“Allied air power was the greatest single reason for the German defeat.”)。在敵強我弱、甚至明知失敗的最終結局的情況下,他依然以高超的指揮藝術,打出了無數的漂亮仗,無愧於二戰德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無愧於其自傳的名字——《最後一日的士兵》(Soldat bis zum letzten Tag)。

二戰結束後,他因涉嫌下令槍殺意大利游擊隊員和戰俘,被判處死刑。然而,敵人卻站出來為他講話求情,這些人包括丘吉爾和亞歷山大。可見,凱塞林也受到對手高度尊敬。盟軍官兵給他的綽號叫“微笑的阿爾貝特”,德軍官兵則稱其為“阿爾貝特大叔”。

德軍官兵眼中和藹可親的“阿爾貝特大叔”(圖注)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科學小怪人”楊文嘉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按問題所述最能夠帶兵打仗的德軍將領應該是曼施坦因元帥了。他也是二戰德軍大多數將領公認的最具有戰略天賦的統帥,總參謀部最為傑出的將領。他曾經的上級龍德施泰特元帥也對曼施坦因讚譽有加,可以說曼施坦因是最像龍德施泰特的一位統帥。


如果單純的說指揮部隊具體的作戰方面,即戰術方面,那麼德軍有太多傑出的將領了,在各個兵種都湧現出許多極為專業優秀的將領。可是在大的關係整個戰局的戰略方面,曼施坦因的卻完全稱得上數一數二的。

曼施坦因無論在什麼職位上,總是考慮到更大範圍的問題,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來考慮形勢。如當1940年他在擔任集團軍群參謀長時他便提出了自己關於對英法作戰的總體作戰方案,要知道這不屬於他的職權範圍,這是陸軍總司令部的工作。最終德軍正是靠曼施坦因的方案一舉突破英法的薄弱點,取得勝利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曼施坦因的戰略才能,他完全有資格擔任陸軍總參謀長或者在陸軍總司令部任職,可惜希特勒卻讓他去指揮一個軍的作戰。


在之後曼施坦因擔任第11集團軍司令時,其在克里木半島的指揮作戰則堪稱德軍的經典戰例。這是一個典型的圍殲戰,一個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德軍的機動作戰優勢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充分體現了德軍的素質優勢。即使是戰鬥力低下的羅馬尼亞軍隊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等到曼施坦因開始擔任更高級的集團軍群司令,開始擔負負責某一方向上的戰略級作戰時,其戰略天賦開始充分的施展了。在其擔任頓河集團軍群司令時,陸軍總司令部給他的任務是解救第6集團軍,而曼施坦因此時考慮到了更遠的範圍,那就是蘇軍對德軍整個南翼的威脅。曼施坦因投入重兵去解救第6集團軍,蘇軍很有可能繼續向西進攻進而切斷整個頓河集團軍群的後路,而頓河集團軍群假使為了自保而向西收縮防線則必然會露出南部深入高加索的德軍A集團軍群的側翼,使其被蘇軍切割包圍。所以曼施坦因盡全力的維持著自己的防線,充分發揮部隊的機動作戰來彌補兵力的不足,而正是由於頓河集團軍群的堅守才讓A集團軍群可以完成這一成功的遠距離撤退。


曼施坦因元帥繼承了龍德施泰特元帥的德國軍官傳統,即儘可能少的對下級部隊的指揮作戰進行干預,充分發揮下屬的作戰能動性,讓其依據自己的力量和判斷行事,這樣的好處就是作戰部隊可以經過應對敵情,因為只有前線指揮官獲取的情報才是最新的,等到高級司令部依舊上報的情報制定出方案時很有可能已經發生變化了。只有在前線指揮官的作戰行動影響到整個戰局時,高級司令部才會選擇介入。例如在第聶伯河會戰中關於決定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撤退路線問題,集團軍司令部希望可以直接渡過第聶伯河以抵禦蘇軍的猛攻,而曼施坦因對其做出了拒絕,理由是第四裝甲集團軍渡過第聶伯河是可以保全該集團軍,可是這將使德軍整個集團軍群的北翼露給蘇軍,蘇軍沿河南下則會一舉切斷德軍的後路,所以曼施坦因拒絕了集團軍司令部的意見,要求其向南移動收縮防線,掩護完德軍撤退後再行渡河。


小小狼王


我認為是卡爾·鄧尼茲

卡爾·鄧尼茲是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潛艇艦隊總司令、海軍總司令、德國總統。

卡爾·鄧尼茲

鄧尼茲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擔任潛艇艦長,而後在兩場大戰的戰間期中建設與訓練海軍潛艇部隊,更以自己的經驗加以改良,搭配戰略規劃、通訊與協調攻擊衍生出潛艇戰術《狼群戰術》,在橫亙大戰全期的大西洋海戰中指揮潛艇艦隊,為德國海軍立下赫赫戰功。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到來對鄧尼茨來說有點措手不及。鄧尼茨的U-潛艇部隊只有57艘,其中許多是短航程型,只有22遠洋型能越洋出擊。在雷德爾和希特勒的要求下,以潛艇艦隊直接和英國艦隊交手,這些作戰結果成敗參半。

卡爾·鄧尼茲

1939年10月1日,鄧尼茨成為少將和潛艇指揮官,從1940年7月到10月,因為英國雷達和反潛設備的缺乏,對水下殺手的U艇無法反制,被擊沉了149萬噸的物資。鄧尼茨也因為領導潛艇表現優異而晉升海軍中將。

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對美國宣戰,使大西洋海戰的範圍延伸到了美國東岸,鄧尼茨立即策劃擊鼓行動,讓U-潛艇開始在美國東岸攻擊船隻。由於美國反潛作戰準備不足,在戰初即承受巨大損失。

1945年,希特勒於元首地堡接見鄧尼茲

1943年1月,鄧尼茲接替埃裡希·雷德爾擔任海軍總司令,同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

1945年4月20日,鄧尼茲被任命為德國北方部隊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根據他最後的遺言,任命鄧尼茨為他的繼承者,作為帝國聯邦大總統和德意志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烽火觀察


希特勒手下最厲害的戰將

希特勒這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推動者,身為德意志元首的希特勒將戰火蔓延了全世界,避開戰爭的正義與否來說,他領導的軍隊中湧現了大批的有名戰將!希特勒手下赫赫有名的戰將曼斯坦因響徹了整個歐洲戰場。

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是當時的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深邃的戰略思想迅速主導了歐洲陸軍戰場,每一場被他所策劃的戰役都是傑作。

曼斯坦因超高的軍事指揮作戰能力,讓戰場上的對手聞風喪膽、驚慌失措。他利用獨特的現代化機動部隊的理念和運動戰的思想,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戰局,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天才。

前往蘇軍戰場

曼斯特因在歐洲戰場的優秀表現讓他直接被調往北方戰場,他成功的指揮了列寧格勒的圍城戰和拉多加湖的反包圍戰,他憑藉著超高的軍事素養擊潰了蘇軍的第二集團軍。他用最快的突擊戰術殲滅了了其中的七個步兵師、六個步兵旅和四個裝甲旅。緊接著他又在哈爾科夫戰役中重擊蘇軍,直接影響了整個北方戰局,讓戰爭推遲了整整兩年之久。

戎馬一身

曼斯坦因一生征戰,不僅親自指揮了無數次戰役的勝利,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而且參與了德國許多侵略戰役計劃的制定,顯示出卓越軍事家的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