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腐乳會致癌?背後的營養價值超乎想像!

身邊總有人抱怨,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家人總習慣時不時的吃點腐乳,尤其是早上喝粥時,就會配上一些,很擔心“發過黴”的食物會致癌。

吃腐乳會致癌?背後的營養價值超乎想象!​腐乳有“東方奶酪”之稱,食慾不振時稍微吃點能讓人胃口大開,非常下飯,也有不少人被它的香味迷倒,但這個所謂的“發黴”食物真的會致癌嗎?是否有鮮為人知的一面? 腐乳“長毛”其實益處多多很多人擔心腐乳危害健康,主要是腐乳要經過一道“黴變”工序,但這不同於往常的“黴變”。

一般加工過程黃豆製成豆腐→ 豆腐上長出毛黴→ 加鹽醃製 → 加滷湯裝瓶 → 密封醃製“豆腐上長出毛黴”,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這層毛茸茸的黴菌會危害健康。

一方面,廠家在製作過程中會直接將“有益的黴菌種”接種在豆腐上,不會產生毒素,也不會致病;另一方面,這些黴菌主要是為了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質、產生或增加氨基酸、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有點類似於釀造醬油、黃豆醬等。

吃腐乳會致癌?背後的營養價值超乎想象!​腐乳“醃製”不能和醃菜相提並論腐乳雖有“醃製”過程,但不能將它和醃菜相提並論。首先,大豆中的硝酸鹽含量很低,不足以引起中毒危險;其次,經發酵後,不會帶來大量亞硝酸鹽,而且有很多研究發現,服用少量硝酸鹽,在體內轉化成低濃度亞硝酸鹽時,會分解成一氧化氮,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


腐乳,出於黃豆,又勝過黃豆腐乳的原料其實是黃豆,我們都知道黃豆的營養素不僅全面,其含量也非常豐富,有提高免疫力,強健器官,降低膽固醇,抗氧化等多種功效,但腐乳經發酵後,其營養成分又高於黃豆。

1蛋白質利用率提高相對而言,人體對植物蛋白的吸收利用率不如動物蛋白高。但大豆蛋白經微生物發酵後會生成更容易消化的多肽和氨基酸,對其消化率能從65%升高到96%左右,可以和動物蛋白相媲美,而且不含膽固醇。也有動物實驗證明,腐乳中的蛋白質能與膽酸結合,可以降低體內的膽固醇、膽酸,有益血管健康。多肽,具有極強的活性,與健康息息相關,也是生物學界、醫學界的開發熱點。腐乳中的一些肽,能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有助於控制血壓。

吃腐乳會致癌?背後的營養價值超乎想象!​2異黃酮的功效更強大豆異黃酮的雌激素可以影響人體的激素分泌、代謝生物學活性、蛋白質合成、生長因子活性,是天然的癌症化學預防劑,能防治骨質疏鬆、更年期症狀、心血管病、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與雌激素有關的疾病。腐乳中的異黃酮經發酵後,以黃酮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異黃酮會變成遊離態,具有更廣泛而強烈的抗菌、抗氧化和雌激素樣活性,功效更強,也易被吸收。


吃腐乳會致癌?背後的營養價值超乎想象!​3 B族維生素更豐富B族維生素要參與體內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但在人體內滯留的時間只有數小時,必須每天補充。由於微生物的作用,腐乳中的維生素B2含量僅次於乳製品,比豆腐高6-7倍;維生素B12量僅次於動物肝臟。維生素B1、維生素B3(煙酸)也高於一般的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促進細胞再生,保持皮膚彈性和光澤,減少黏膜炎症,預防惡性貧血、老年痴呆。

吃腐乳會致癌?背後的營養價值超乎想象!​4提高礦物質的吸收大豆中含有很多植酸,是一種酶的抑制劑,它會妨礙人體對鈣、鎂、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但腐乳在發酵過程中,能將植酸瓦解,而且礦物質種類不僅不會減少,還會提高它的生物利用率。很多人吃大豆製品時會出現脹氣,腐乳不僅能去除大豆原有的豆腥味、抗營養因子,還能去除脹氣因子,且產生多種有機酸、氨基酸等成分,也深受營養學家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