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汉化产业链:曾免费翻译换授权 收费汉化也有赔本时|游戏茶馆

随着国内玩家付费意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海外游戏无论引进中国与否,在上线伊始都会加入中文支持。但在几年前市场情况并非如此,只有少量游戏支持中文,绝大多数独立游戏都不支持中文。

如今,Steam、App Store上遍地的中文游戏让国内一些本地化公司搭上这波增长的快车,成为受益者。据游戏茶馆了解,国内许多本地化公司其实之前都是从汉化组转型而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一些本地化公司还衍生出了发行业务,比如较为出名的轻语工作室、扑家等等。近期,游戏茶馆了解当下国内海外游戏本地化的产业链。

官方本地化缺失被差评已属常态

回顾这几年海外游戏中文化市场,《FM2017》(足球经理2017)是一大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似乎国内玩家对官方汉化的缺失并不太在意;在此之后,一款游戏缺失官方汉化必然会被国内玩家诟病。

时间回到2016年年底,《FM2017》开发商Sports Interactive总监Miles Jacobson在推特上回应为何游戏没有中文版时表示,“除非有两万玩盗版的中国玩家购买正版《FM2017》,否则不可能实现中文化。”

但当《FM2017》国区销量超过两万时(源自SteamSpy数据),这位总监又借口“SteamSpy数据不准”而没有推出汉化。于是,愤怒的中国玩家在《FM2017》Steam页面给游戏刷了大量的负面评价,直接将游戏好评率从75%拖下至29%。

国内汉化产业链:曾免费翻译换授权 收费汉化也有赔本时|游戏茶馆

《FM2017》因承诺的汉化未兑现被狂刷差评

最后游戏厂商选择妥协,在开放汉化MOD的基础上制作官方中文版。等到《FM2018》发售时,游戏已经支持简繁中文。不过从玩家评价来看,《FM2018》汉化做得不太完美,错误还是很多,所以游戏好评率也就59%。

不过自从《FM2017》这个胜利之后,国内玩家似乎学会了“无汉化就差评”的技能。还好现在已经进化为“好评求汉化”。

因本地化缺失而被差评的例子还有很多,近期独立游戏佳作《暗黑地牢》就因为韩语版质量糟糕,被玩家大量差评。仅6月20日一天,《暗黑地牢》共收到986条评价,其中差评占了81.4%。

国内汉化产业链:曾免费翻译换授权 收费汉化也有赔本时|游戏茶馆

《暗黑地牢》近期因韩语版质量差而遭到大量差评

实际上,《暗黑地牢》在韩国已经有质量较高的民间韩语版,但最终并未被官方所采纳。这主要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为了获得厂商信任 本地化公司曾免费翻译

其实《FM》系列此前在国内一直由爆棚汉化组翻译,质量也实属上乘。在《FM2017》宣布制作官方汉化时,爆棚汉化组也曾表示愿意免费贡献汉化成果。为了成为官方汉化,爆棚汉化组还拉动论坛玩家向开发商发邮件请愿,但最终还是被官方无视。

“带‘免费’字眼的邮件谁都会抵触吧,难免会不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广发邮件也就是拼个概率。”

国内汉化产业链:曾免费翻译换授权 收费汉化也有赔本时|游戏茶馆

《我在七年后等着你》制作人fumi曾撰文介绍了中国汉化组的转型

老朱透露,现在经过日本开发者之间的相互推荐,已经有许多厂商愿意找他们做本地化、做发行,以至于他们现在有点忙不过来。现在扑家手里积压了20款的海外游戏,老朱认为“口碑做好了不难赚钱”。

汉化赔本也是有的

据了解,游戏汉化行业内普遍是按千字/元标准收费,文本量越大收费越高。而日语游戏、英语游戏翻译单价不一,有些公司是日语汉化更贵,有些公司是英语汉化更贵。

费用方面,行业里150~3000元/千字的价格都有,一些知名工作室报价可以达到数百美元/千字。

如果按一般手游20万字文本量计算,汉化成本大约在3万到60万之间。游戏厂商可根据中国区预计销量计算本地化是否能回本。

当然亏本的情况也有发生,老朱就透露他们代理的一款游戏文本量高达70万,“当时谈的30%分成,这游戏至今还未上线,估计是要亏死了。”

如何保证汉化质量?

游戏厂商虽然不懂汉语,一般会寻找懂中文的人来看玩家评价,跟踪游戏汉化质量。一些大型的游戏厂商自己会专门组建中文化团队,内部就可以负责游戏汉化工作。

游戏初翻后,还要经过反复测试、润色才会最终加入到游戏当中。翻译人员对游戏的了解尤为重要,不了解游戏会常常导致翻车的情况。所以目前专注游戏本地化的公司越来越受到海外厂商的青睐。

Steam国区飞速发展后,就算一些非常小型的独立游戏都有了官方中文版,这背后也少不了这些汉化组的功劳。由于保密协议,可能我们无法得知一些知名游戏到底谁做的本地化。但也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一些破解汉化组转型,也让他们告别一腔热血,向商业化转型。■

退出文章,回复游戏白皮书获得以太猫等10个必看区块链游戏白皮书

国内汉化产业链:曾免费翻译换授权 收费汉化也有赔本时|游戏茶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