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站在金融科技的風口

“手機沒信號,幫我掃一下”,在位於地下一層的靜芯園食堂,老王在結賬的時候對老吳說道。

老王有個用了多年的黑色錢夾子,並視若珍寶。但不知何時起,老王已經習慣了手機支付,錢包和現金已經是久遠的記憶。

螞蟻金服,站在金融科技的風口

不止老王,身邊的大多數人,包括你我,都已經習慣用手機支付來買單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手機銀行個人用戶已突破15億,同比增長28.28%;2017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量達到152.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的37.2萬億元提升4倍以上。

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一箇舊的時代正在落幕。

作為這個新時代的揭幕者之一,今年6月初,螞蟻金服宣佈完成140億美元融資,估值約1500億美元。從2003年第一筆擔保交易支付成功,到支付寶成立,十幾年間,以支付業務起家的螞蟻金服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在成長,如今體量已超過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憑藉支付寶、餘額寶、螞蟻財富、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等產品矩陣,螞蟻金服的業務從單一的第三方支付,發展到橫跨支付、理財、信貸(融資、消費金融等)、保險、徵信等領域。

除了業務領域的變化,螞蟻金服的業務佔比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年2月底,螞蟻金服公佈了2017年全年的業績報告,據測算,螞蟻金服的稅前利潤達到131.89億元,在幾大業務線中,消費金融業務成為螞蟻金服最賺錢的業務,全年淨利潤在80億元左右。

消費金融市場有著萬億級的規模,或許螞蟻金服咬定這塊“肥肉”就已經足夠賺的盆滿缽滿。然而出人預料的是,螞蟻金服自去年開始積極調整戰略方向,將金融科技開放作為了下一階段的重心,螞蟻金服並不想做一家金融巨鱷,而是要做一家科技公司。

Fintech帶來更多想象

近幾年,金融行業越來越重視科技的力量,建信金融、民生科技、興業數金、招商雲創、光大科技、平安科技等銀行系科技公司相繼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成為金融行業的香餑餑,2017年更被業內稱之為Fintech元年。

對金融科技的擁簇,折射出金融行業希望用科技重構業務的決心。

專家指出,中國正處於Fintech 2.0向3.0過渡的階段:1.0階段是金融IT階段,2.0是互聯網金融階段,3.0階段則是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的IT技術來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

金融科技給現有金融體系帶來了劇烈的變化。2015年6月25日,第一家核心系統基於雲計算架構的商業銀行網商銀行正式開業,沒有網點和營業員,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網商銀行將貸款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基金也是科技推動業務高速發展的典型,過去基金公司主要通過網銀賣基金,而天弘基金利用互聯網的入口和大數據的精準營銷精準觸達技術,短短三年時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貨幣基金。而保險業也衍生出很多新型保險公司,業務完全基於線上。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指出,金融科技不僅能為傳統金融行業催生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也能在很多新的場景提升金融服務的體驗,如普惠金融、跨境支付、貿易金融、互聯網車險、內部運營、股權交易、財務管理,還有我們今天還沒有想到的業務場景。

螞蟻金服,站在金融科技的風口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

這也就能解釋為何當前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大力投入金融科技,或是成立獨立的科技公司。“很多原因就是看到未來創新的空間和科技對未來的引領,以及自主可控技術對行業的重要性,”劉偉光說。

結合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和金融科技的結合,螞蟻金服提出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六大趨勢:移動優先戰略、AI增強客戶體驗、360度大數據中臺、人工智能驅動風控、分佈式核心和區塊鏈,這也是螞蟻金服金融科技開放的六大聚焦方向。

Statista數據顯示,2016~2020年,全球FinTech市場規模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20.90%,2020年全球FinTech市場交易額規模有望達到5萬億美元。金融科技將為金融行業帶來的不僅是顛覆和重塑,更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做金融科技縱深

毋庸置疑,螞蟻金服的成功關鍵就在於金融科技的驅動。從支付、理財、信貸到保險和徵信,螞蟻金服藉助互聯網技術,以及雲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陸續開創了一系列新型的金融業態,在大量場景驗證了“金融+科技”的可行性。

故而,對於金融科技,螞蟻金服有著深刻的感悟。

劉偉光認為,在過去,科技在金融行業是支撐業務的定位,是一個相對被動的角色;而金融科技的關鍵不僅在於支撐,更多的是引領或者改變現在金融行業的發展形態。

從“去IOE”,到“+互聯網”,再到“銀行+AI”、“銀行+區塊鏈”,儘管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甚至局部改變了業務發展的形態,但這些並不能代表金融科技的全部。

在劉偉光看來,科技是一個整體,不是一個單項。金融科技是通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後,金融業務和科技各自發展,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產物:“所以我們認為某些單項科技不能代表金融科技的精髓,例如單一的人工智能不足以支撐一個業務的完整發展。”

劉偉光解釋說,金融科技涵蓋了這些新興的金融技術,包括區塊鏈、人工智能、智能風控等,同時包括IT基礎架構升級換代的技術體系,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雲計算和大數據,是一個完整的支持金融業務的技術堆棧,這些技術的集合才是金融科技真正的精髓所在。

“過去做數據架構的公司不會涉足Core Banking,做Core Banking的公司不會做風控,做風控的公司不會去聚焦移動端技術,每個金融機構都有很多不同的技術產品供應商。即使在一個項目中,客戶需要組合很多公司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的開發設計到投產運維”,劉偉光表示,當前金融客戶構建一個新的業務,需要自底向上的所有能力,而且需要一個敏捷開發組織和方法將技術與業務實現完美的結合,才能推動業務快速上線,在新的時代下,傳統開發模式,集成模式,組合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今天業務發展的需求。

打造金融科技的縱深度,能夠提供從基礎架構技術、金融專有技術到應用技術的完整金融科技堆棧,正是螞蟻的獨特優勢,也是螞蟻金服和傳統IT公司的最大區別。歷經十多年在金融領域的技術沉澱,以及日趨複雜多樣的產品體系,螞蟻金服逐漸具備了符合金融級 IT 系統安全標準的技術能力。

去年10月11日,螞蟻金服在ATEC大會上首次公佈了“BASIC”戰略,即Blockchain (區塊鏈)、Artificial intelligence(金融智能)、Security(安全風控)、 IoT(物聯網)和 computing(計算)五大領域,這是螞蟻金服面向未來的技術佈局,也是金融科技開放的五大方向。

在區塊鏈上,螞蟻金服在慈善行業透明度、相互式保險合同、租房合同管理、區塊鏈即服務BaaS、供應鏈透明度等領域進行了探索。

人工智能在螞蟻金服支付、微貸、財富管理、風控、客服、市場等自身業務場景中已經得到廣泛的實踐,螞蟻金服在推廣人工智能技術更加強調場景的結合,利用特有優勢與客戶一起探索新型的場景。

當移動端成為銀行、保險業的主要渠道時,安全和風控就變得尤為重要。螞蟻金服能夠提供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核身技術,其風險大腦技術提供了世界級的交易風控和反欺詐能力。

在計算層面上,螞蟻金服更強調金融計算。從通用分佈式架構、中間件、數據庫、AI引擎、邊緣計算,到具有螞蟻金服特色的金融分析平臺、人工智能平臺、特徵服務等,涵蓋了金融行業完整的計算能力。

“螞蟻自己的技術是自己用出來的。我們也使用過很多其它第三方的技術,隨著我們業務的高速發展,這些技術已經不能跟上我們自身的發展速度,所以我們走上了自己的完全自主研發的道路”,劉偉光強調。

場景化和自研路,是螞蟻金服在金融科技上最引以為豪的兩個特色。螞蟻金服的很多技術都是被業務場景“倒逼”出來的,OceanBase自研數據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一次有關中國自主創新的論壇中,當時螞蟻金服副總裁胡喜曾回憶說,最早支付寶也是採用IOE架構,但到了2011年的“雙11”,集中式的IOE架構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當時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使用昂貴的IOE技術,一年用一天,閒置364天;另一條是自己趟出一條路,研發自己的分佈式數據庫。

結果,OceanBase團隊用了七年時間,從零開始自研成功了一款通用關係數據庫,2017年“雙11”,支付寶支付峰值高達到25.6萬筆/秒,數據庫操作峰值達4200萬次/秒,OceanBase頂住了壓力,以分佈式架構在普通硬件上實現了金融級高可用性。可以說,在軟件行業中門檻最高的數據庫領域,螞蟻選擇了一條最艱難但卻可能直接登頂的路徑。

劉偉光表示,從最初的支付寶,到現在的餘額寶、芝麻信用、借唄、花唄,螞蟻金服每項業務背後都沉澱了大量的技術,在各類不同的業務場景中,這些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能夠支撐嚴苛的金融級錘鍊。

如今,從服務器、網絡、存儲等基礎設施層的資源管理,到分佈式數據庫和中間件、大數據、移動開發框架等系統平臺,再到智能風控、生物識別等金融專屬技術,螞蟻金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自研技術棧,這些技術經過了螞蟻金服自身業務場景的打磨,並在逐步對外開放。

“我們在技術開放的同時,還可以把我們技術和業務結合的最佳實踐以及運營的經驗帶給客戶,這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劉偉光說。

金融科技開放,促萬物生長

去年,螞蟻金服發佈了金融科技開放戰略,螞蟻金服重新明確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在未來,金融科技開放將成為螞蟻金服的業務重心。

“我們希望我們的技術開放能夠和金融機構的頂層戰略相結合,將我們的技術應用到客戶最重要或者更創新的場景當中,讓科技真正推動中國金融機構業務的騰飛,這是我們科技開放的初衷。”劉偉光說。

另外,螞蟻金服希望通過金融科技開放,與金融機構建立多層次的連接。劉偉光解釋說,螞蟻金服和金融機構最早的連接是基於支付業務,而科技作為新的紐帶,讓螞蟻金服和金融機構得以建立多個層面的合作和連接。

通過金融科技開放,螞蟻金服和傳統金融機構的關係,已經發生了微妙的競合變化。

去年9月28日,南京銀行、阿里巴巴以及螞蟻金服在南京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佈南京銀行“鑫雲+”互金開放平臺。

今年,螞蟻金服與金融機構的攜手更加密集,相繼與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天津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通州區政府等地方機構達成開放合作,各方將在信息安全、分佈式計算架構、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識別等技術領域展開技術合作和創新探索。

即便是很多銀行都成立了科技公司,但還是選擇了和螞蟻金服合作,曾經的對手變成了盟友,其主要原因在於雙方能夠取長補短,在這個開放共贏的時代,合作總好過競爭。

劉偉光坦言,銀行的科技公司對銀行的業務和應用系統建設經驗的沉澱遠遠超越於互聯網系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應用上,而螞蟻金服的優勢是在互聯網側的技術能力,以及底層的技術能力。“他們更加註重應用驅動,我們更加強調底層技術和應用的結合。”

同時,螞蟻金服的數字化思維、開發理念和創新理念,自身的互聯網金融實踐,以及螞蟻金服技術引領業務的發展路徑,都成為了吸引金融機構合作的關鍵因素。“以南京銀行為例,為什麼會選擇螞蟻金服呢?它要構建一個完全互聯網線上的核心繫統,國內沒有其他公司做過這樣的系統,也沒有Core banking供應商做過這樣的平臺”,劉偉光舉例說。

2017年,中國金融機構一級機構總數超過5000家,在普惠金融的趨勢中,金融科技正在成為新的風口,而螞蟻金服的金融科技開放之路的征程,也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