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我們是全球申請區塊鏈專利數最多的企業

“我們過去為這個市場服務客戶需求的過程當中沉澱積累了一些技術。特別是最近刷屏的這個區塊鏈技術,我們在過去的幾年,持續地在投入。在2017年和2018年兩個年度,螞蟻金服是全球申請區塊鏈專利數最多的企業。而且在一些實際應用當中,包括跨境匯款,我們已經實現了香港到菲律賓、巴基斯坦到馬尼拉這種跨境匯款,包括供應鏈金融、司法存證、電子發票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10月29日,在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英國施羅德集團、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的“中英金融科技高峰論壇(2019)”上,螞蟻金服副總裁徐浩從螞蟻金服對金融科技方面的探索實踐出發,分享了螞蟻金服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一些舉措和思考。

徐浩表示,過去幾年,螞蟻金服基於數字技術,在探索數字普惠金融方面做了一些嘗試。首先是基於大數據的信用服務,移動支付服務,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另一個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小微、貸款這些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金融科技如何改變傳統行業

“我們通常意義的保險,汽車保險、健康保險,實際上小微企業他們也需要保險,來解決後顧之憂,提高交易的效率。比如說,在線上買一個檯燈,或者一個杯子,如果壞了怎麼辦?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保險,而且這種保險是非常小微,不可能有專門的理賠員或者喝茶人員去看你的杯子是不是破了。所以我們也是基於技術,線下的方法來實現了‘212’的模式,兩分鐘申請,一秒鐘審核,理賠資金兩個小時到帳,這樣實際上解決了線下小微商家買賣之間,或者其他商業場景當中需要的小微的保險服務。”徐浩說。

小微企業沒有可提供抵押的資產,也沒有可供評估的財務報告,如何能給他們提供服務,螞蟻金服也是基於數字技術進行了一些探索,基於數字技術的風險識別,風險計量,探索了“310”模式,線上3分鐘申請,1秒鐘資金即刻到帳,全過程沒有人工干預,這種模式到目前為止我們和超過100家的金融機構合作,已經為超過1000萬家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者來提供純信用的貸款服務。這種小小微貸款,戶均貸款額在3萬塊錢以下,最重要是基於數據的風險控制,我們把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實際上說明數據的模型是有效的。

徐浩認為,不管是支付也好,還是貸款也好,還是保險、理財,所有的基礎應該是基於安全的保障,技術不僅帶來了普惠服務能力的提升,同時技術也能夠帶來安全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

“舉個例子,我們移動支付的風險控制的模型,這個模型在7×24小時的風險感知,到識別是屬於哪一類風險,自動的判斷用哪種策略去切換相應的防控的策略,包括整個模型自己根據外界的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自身不斷的學習來自我更新,整個過程實現了由於欺詐導致的資金損失率控制在千萬分之五以下,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風險控制能力。”他說。

新金融和傳統金融的關係

徐浩認為,所謂的新金融,和傳統金融服務是一個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關係。

新型的數字技術的機構,實際是服務的人群更多的是低淨值的長尾客戶,在客群上和傳統業務是形成互補的,提高了整個社會上金融體系的覆蓋面。

數字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的相互合作,使得在支付、微貸、理財、保險方面的服務能力更為提升。“大家最熟悉的移動支付,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實際上移動支付背後底層依然是基於銀行體系和央行的體系。只是說把最後的一公里,或者是最後的那個服務場景的觸達,通過移動技術來實現,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合作。“徐浩舉例。

數字金融機構、互聯網機構或者是技術類的機構,由於技術上的一些特點和基因,使其在數據、雲計算,以及類似於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大家能夠各自發揮所長,共同推動新金融服務的發展,可以說科技使得整個金融行業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過去幾年我們提到科技金融或者是金融科技,當年是說因為要規避互聯網金融的不好的名聲,為什麼?就是因為技術如果不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這種應用,技術如果被濫用,實際上會帶來風險。“徐浩表示。

徐浩認為,服務實體場景是防範風險有效的措施之一,也只有在不斷地實踐應用當中,不斷地磨鍊,踩過一個一個的坑,才能夠不斷地積累起技術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