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

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

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要注重對長江沿岸文化資源的整體把握。長江沿岸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客觀上為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元素。

一、加快長江歷史人文資源的現代轉換

長江沿岸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這是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文化元素和基礎。以武漢為出發點,沿江而上,我們可以“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在欣賞沿江美麗自然風光的同時,可以挖掘長江沿岸豐富的人文資源,比如沿江逆流而上,可以依次挖掘歷史悠久的人文資源,通過科學先進的文化創意,把這些豐富的人文資源逐步轉化為現代文化產業。

從武漢沿江而上,有號稱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的“八百里洞庭湖”和岳陽樓的壯麗景觀。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後登樓吟詩作賦,其中有很多詩句都成了千古絕唱,僅僅唐代吟詠岳陽樓和洞庭湖的詩歌現存就有168首。至於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更是膾炙人口,成為不朽的經典。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王昭君、長江第一壩葛洲壩、長江三峽、諸葛亮隱居的隆中、白帝城、張飛廟、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峨眉山、杜甫草堂、九寨溝、都江堰等許多的人文遺蹟和奇景奇境,也都極具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從武漢沿江而下,就逐漸進入長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既有廬山、九華山、黃山等風景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山,也有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和歷史名城南京、揚州、鎮江,直到黃浦江畔的大上海。

要加快長江歷史人文資源的現代轉換,需要挖掘長江沿岸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要有長江的整體思維,貫通上游、中游和下游整個長江水系,然後根據各種人文資源的不同特點,找到轉換成現代文化產業的思路和方法。長江文明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只有依託歷史人文資源,才能取得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對於有些歷史人文資源,可以拍成電影電視節目,或者製作成動漫遊戲等,如長江文化系列電視劇等。

二、建構長江創意旅遊文化的立體體系

發展促進文化產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建構長江旅遊文化的立體體系,注重從全方位、多角度對長江旅遊文化進行挖掘、承傳、拓展、深化與豐富,進而形成立體化的長江文化旅遊體系。

(一)傳統灌溉藝術表演

按照傳統灌溉使用的灌溉機樣式,仿製成體型比較巨大的灌溉機,在灌溉機的體積方面,既可以與古代的一樣,也可以放大比例,以吸引遊客的注意力,激發遊客的興趣。具體展演方式:可以在江邊設置一臺巨大的灌溉機,提前選擇適合水流速度的音樂節奏,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啟動灌溉機從長江裡向外引水;另外安排演員在設置的舞臺上,隨著音樂和流水的節奏,表演再現古代勞動場面的舞蹈,讓遊客理解古代灌溉的力學原理以及古代的水文化。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設置遊客與演員潑水的體驗互動情節,激發遊客的參與和體驗意識。

(二)船伕號子表演

川江船伕號子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江船伕號子流行於四川川江一帶,是歷史上船工們日常生活勞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減輕疲勞和協調集體的動作,船工們拉縴時就用號子來統一勞動時的步調,傳遞信息,以及抒發各種豐富的情感。從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來看,選擇長江某個特定的區域,藝術再現船伕號子,蘊含著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既要表現出船工堅忍不拔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又要表現出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船伕號子藝術表演,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體驗長江文化的內涵。

(三)橫渡長江踩水錶演

踩水也稱“立泳”。表演人員直立水中,兩腿交替上抬下踩的游泳方法。踩水主要分為:剪式踩水、蛙式踩水、側踏式踩水(車輪式踩水)。首先,選擇水性好的游泳健將作為表演者;其次,表演者在橫渡長江踩水錶演的過程中,伴隨著音樂的節奏,雙手可以做出各種具有一定難度的藝術動作,或者手舉彩旗,藝術再現宋代潘閬《觀潮》所描寫的情景:“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或者新創藝術動作,將表演的力與美融合起來,展現表演者的智慧、力量與勇氣。從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橫渡長江踩水錶演,有利於吸引遊客的眼球,引發遊客的澎湃激情。

(四)遊輪沿江創意審美體驗

根據遊客的興趣愛好,引導遊客乘坐郵輪沿江審美體驗。這裡所說的審美體驗,具有三方面的內容:

1.沿江欣賞長江之美

沿江欣賞長江之美,這是法治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審美起點。導遊引導遊客學唱《長江之歌》,激勵遊客體驗長江的豪邁與澎湃,體驗人生的豐富情感,引導遊客體驗長江“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聆聽迴盪在天外的濤聲,培養遊客對長江依戀的感情,體驗長江“母親的情懷”;引導遊客學唱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激發遊客感悟“浪花淘盡英雄”、大浪淘沙的歷史滄桑感。

2.引導遊客欣賞沿江江岸自然風光之美

長江沿岸的自然風光琳琅滿目,異彩紛呈,或婉約、優美、秀麗,或奇石參天,嶙峋陡峭,具有奇景奇境之美。導遊要善於引導遊客欣賞沿江江岸自然風光之美。

3. 體驗互動的藝術表演節目

在沿江欣賞的過程中,旅遊組織者可以在遊輪上設計一些供遊客觀看或直接參加體驗互動的藝術表演節目,引導遊客樂在其中,沉浸其中,以產生流連忘返的美學效果。

(五)直升機鳥瞰長江之美

在旅遊文化中,人們往往是把飛機作為單純的交通工具。其實,為了更好地欣賞一些自然風光,遊客除了身臨其境,進行實際觀光以外,還可以直接乘坐直升飛機,在高空中鳥瞰自然風光。為了從整體上欣賞長江之美,傳統的乘坐郵輪和小船,客觀上很難看到長江的全景全貌,即使能夠乘坐郵輪或小船,客觀上由於視野的侷限性,也難以看到江岸高處的自然風光,而且在江面上行駛的速度也不會太快,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因此,藉助於直升飛機沿江高空飛行,讓遊客從空中遠近高低多個角度欣賞長江之美,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三、做好江城創意大文章

武漢有個“江城”的美稱,源於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絕句,這一稱呼也是由於武漢的發展與長江、漢水的關係特別密切,所以在沿江的九大城市中,唯獨武漢享有“江城”的雅名。從武漢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來看,特別應該做足“江城”大文章,才能更好地促進武漢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筆者通過對江城武漢的考察,認為發展武漢文化產業,可以研發以下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

(一)設計開發《三國演義》全景畫館

以赤壁文化為核心,利用聲光電現代技術,通過全景畫館的方式,藝術再現赤壁大戰和夷陵之戰等《三國演義》中著名戰役的歷史場面。以赤壁文化為例:據瞭解,武漢附近有五個赤壁:黃岡、武昌、漢陽、漢川和蒲圻。發展武漢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設計開發《三國演義》全景畫館或者赤壁大戰全景畫館。全景畫館的特點是畫面首尾相連成全周形,巨幅畫面與逼真的地面塑型有機結合,配有特殊的燈光、立體音響,容易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可以假設:設計赤壁大戰等全景畫館,容易渲染濃烈的戰鬥場面,硝煙瀰漫,烽火遍地,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戰爭之感。

(二)設計武昌起義全景畫館

武漢在近代史上佔據著光輝的一頁,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就發生在這裡。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面貌,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目前,已經拍攝了反映武昌起義的紀錄影片《辛亥風雲》。為了把近代史教育與發展文化產業結合起來,可以考慮設計開發武昌起義全景畫館,利用聲光電現代技術,通過全景畫館的方式,藝術再現武昌起義這一特殊而又重要的歷史畫卷。

(三)拍攝李白的電影或電視連續劇

李白青年時代,西出夔門辭親遠遊,當他隨一葉扁舟由蜀入楚時,曾經這樣寫到“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在武漢黃鶴樓,則有李白留下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作。如果影視作品開頭以李白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入手,採取插敘等藝術手法,展開故事佈局,把歷史的李白與藝術誇張結合起來,可以有很好的文化市場。

(四)打造“知音”系列文化創意品牌

在我國古代成語中,一般人都知道知音難覓這個詞語,也知道伯牙鼓琴、鍾子期善聽的故事。但大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歷史故事發生在江城武漢。相傳龜山腳下有一個古琴臺,戰國時的俞伯牙在這裡撫琴,琴聲吸引了砍樵的仲子期,子期從琴聲中聽到了伯牙的心曲,領會出高山流水的意境,由此成為知音。子期死後,伯牙斷絃毀琴,終生不再鼓琴,以謝知音。他們堅貞的友誼,一直被後人稱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打造“知音”系列文化創意品牌,發揮“知音”的品牌效應。

(五)打造黃鶴樓文化創意系列品牌

(六)做好東湖水上產業創意設計

根據武漢市2012年發佈的《文化產業振興計劃(2012—2016年)》,將“讓文化產業成為全市先導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作為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16年,將武漢建設成為世界“工程設計之都”、全國文化科技創新示範城市、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基地和現代化區域性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在武漢這個振興計劃中,其中提到要發展文化旅遊業,要包括主題公園、自然生態、都市風情、濱江休閒、鄉村觀光、人文歷史等旅遊及相關產業。近五年文化旅遊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16年,實現文化旅遊總收入500億元,將武漢建設成為具有濱江濱湖特色的商務會展型和都市休閒型旅遊城市,成為中部地區旅遊聚散中心、國家旅遊中心城市和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勝地。由此可見,東湖作為武漢“江城”的重要依託,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了。但是,東湖面積雖然是西湖的6倍,知名度卻遠比不上西湖,究其原因,除了武漢對東湖的宣傳力度不夠以外,還與武漢對於城市產業發展定位不準確有關,與沒有充分設計東湖水上的創意產業也不無關係。

1. 在東湖水面上進行遊艇藝術表演

可以設計在東湖水面上進行遊艇藝術表演。所謂遊艇藝術表演,是指把遊艇排成特定的隊列,伴隨著特定的音樂或號子,表演者進行各種藝術表演。同時,提升遊艇產業的文化內涵,增加體驗性活動元素,積極發展文化休閒產業。打造遊艇研發製造、展示交易、專業駕駛培訓、配套維護、碼頭建設及服務基地,集合商務遊船、會員遊艇、會所餐飲、江域遊艇俱樂部、水上觀光和健身旅遊、東湖文化資源開發等,形成和完善遊艇文化創意產業鏈條。

2. 創設東湖夢之夜

創設東湖夢之夜。建造一種特製的遊船(類似郵輪,或稱湖上移動賓館、詩意賓館),主辦者在遊船上營造一種詩情畫意的氛圍,吸引遊客夜宿遊船,而主辦者根據創意設計,讓遊船在湖面上慢慢漂移,同時播放旋律優美的輕音樂,讓遊客體驗東湖的夜之美、夜之魅,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東湖夢之夜,或美夢之夜、動感之夜。20世紀80年代一首校園歌曲《太陽島上》,竟然激活了哈爾濱本來並不出名也沒有特色的太陽島的旅遊業。而如今,武漢文創界可以組織作曲家創作一首《東湖之夜》的抒情歌曲,與東湖夢之夜相互促進。

(七)打造長江影視城

以上幾種類型,只是江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冰山一角。武漢作為江城,發展文化產業大有可為。對此,應該打破思維定勢,創新思維方式,更新文化產業觀念,通過融科學與文化、審美為一體的產業結構,促進江城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四、與長江上下游沿岸城市建立旅遊文化的聯動機制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構建沿長江中游經濟帶。”由國家“十二五”規劃可見,加快構建沿長江中游經濟帶,客觀上必然包括對沿長江中游文化產業經濟帶範圍的劃定。為此,武漢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樹立完整的、立體的長江思維,在思考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時候,要打破關於長江的區域與行政區劃的侷限性,通過建立長江沿岸城市旅遊文化的聯動機制,進而達到長江沿岸城市旅遊資源的互惠互利、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為此,武漢政府文化產業管理部門以及文化產業企業都應該樹立開放的輻射思維意識,以武漢為中心,啟發思維向四面八方延伸,發現武漢文化產業與周邊城市文化產業的互動關係,特別是與沿江城市要建立密切的交流互動關係,以實現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共生效應。

綜上可見,為了更好地發展文化產業,需要實施陸江統籌的發展戰略,通過對長江沿岸陸域與長江水域進行科學的統籌,促進陸地經濟與長江經濟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在陸江相互依託和相互促進中保持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長江文化創意產業,要注重生態性與人文性的融合,既要依託和保護長江的自然生態,又要充分挖掘長江歷史人文豐富的文化資源,加快長江歷史人文資源的現代轉換,應該建構長江旅遊文化的立體體系,做好江城大文章,建立沿岸城市旅遊文化的聯動機制,在陸江統籌中促進長江文化創意產業的科學發展和快速發展。

————————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