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要注重对长江沿岸文化资源的整体把握。长江沿岸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客观上为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

一、加快长江历史人文资源的现代转换

长江沿岸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是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文化元素和基础。以武汉为出发点,沿江而上,我们可以“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欣赏沿江美丽自然风光的同时,可以挖掘长江沿岸丰富的人文资源,比如沿江逆流而上,可以依次挖掘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通过科学先进的文化创意,把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逐步转化为现代文化产业。

从武汉沿江而上,有号称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的“八百里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壮丽景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其中有很多诗句都成了千古绝唱,仅仅唐代吟咏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歌现存就有168首。至于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成为不朽的经典。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王昭君、长江第一坝葛洲坝、长江三峡、诸葛亮隐居的隆中、白帝城、张飞庙、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峨眉山、杜甫草堂、九寨沟、都江堰等许多的人文遗迹和奇景奇境,也都极具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从武汉沿江而下,就逐渐进入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既有庐山、九华山、黄山等风景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山,也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历史名城南京、扬州、镇江,直到黄浦江畔的大上海。

要加快长江历史人文资源的现代转换,需要挖掘长江沿岸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要有长江的整体思维,贯通上游、中游和下游整个长江水系,然后根据各种人文资源的不同特点,找到转换成现代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方法。长江文明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只有依托历史人文资源,才能取得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对于有些历史人文资源,可以拍成电影电视节目,或者制作成动漫游戏等,如长江文化系列电视剧等。

二、建构长江创意旅游文化的立体体系

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建构长江旅游文化的立体体系,注重从全方位、多角度对长江旅游文化进行挖掘、承传、拓展、深化与丰富,进而形成立体化的长江文化旅游体系。

(一)传统灌溉艺术表演

按照传统灌溉使用的灌溉机样式,仿制成体型比较巨大的灌溉机,在灌溉机的体积方面,既可以与古代的一样,也可以放大比例,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激发游客的兴趣。具体展演方式:可以在江边设置一台巨大的灌溉机,提前选择适合水流速度的音乐节奏,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启动灌溉机从长江里向外引水;另外安排演员在设置的舞台上,随着音乐和流水的节奏,表演再现古代劳动场面的舞蹈,让游客理解古代灌溉的力学原理以及古代的水文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置游客与演员泼水的体验互动情节,激发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意识。

(二)船夫号子表演

川江船夫号子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船夫号子流行于四川川江一带,是历史上船工们日常生活劳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减轻疲劳和协调集体的动作,船工们拉纤时就用号子来统一劳动时的步调,传递信息,以及抒发各种丰富的情感。从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看,选择长江某个特定的区域,艺术再现船夫号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既要表现出船工坚忍不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又要表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船夫号子艺术表演,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长江文化的内涵。

(三)横渡长江踩水表演

踩水也称“立泳”。表演人员直立水中,两腿交替上抬下踩的游泳方法。踩水主要分为:剪式踩水、蛙式踩水、侧踏式踩水(车轮式踩水)。首先,选择水性好的游泳健将作为表演者;其次,表演者在横渡长江踩水表演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双手可以做出各种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动作,或者手举彩旗,艺术再现宋代潘阆《观潮》所描写的情景:“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或者新创艺术动作,将表演的力与美融合起来,展现表演者的智慧、力量与勇气。从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横渡长江踩水表演,有利于吸引游客的眼球,引发游客的澎湃激情。

(四)游轮沿江创意审美体验

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引导游客乘坐邮轮沿江审美体验。这里所说的审美体验,具有三方面的内容:

1.沿江欣赏长江之美

沿江欣赏长江之美,这是法治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审美起点。导游引导游客学唱《长江之歌》,激励游客体验长江的豪迈与澎湃,体验人生的丰富情感,引导游客体验长江“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聆听回荡在天外的涛声,培养游客对长江依恋的感情,体验长江“母亲的情怀”;引导游客学唱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激发游客感悟“浪花淘尽英雄”、大浪淘沙的历史沧桑感。

2.引导游客欣赏沿江江岸自然风光之美

长江沿岸的自然风光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或婉约、优美、秀丽,或奇石参天,嶙峋陡峭,具有奇景奇境之美。导游要善于引导游客欣赏沿江江岸自然风光之美。

3. 体验互动的艺术表演节目

在沿江欣赏的过程中,旅游组织者可以在游轮上设计一些供游客观看或直接参加体验互动的艺术表演节目,引导游客乐在其中,沉浸其中,以产生流连忘返的美学效果。

(五)直升机鸟瞰长江之美

在旅游文化中,人们往往是把飞机作为单纯的交通工具。其实,为了更好地欣赏一些自然风光,游客除了身临其境,进行实际观光以外,还可以直接乘坐直升飞机,在高空中鸟瞰自然风光。为了从整体上欣赏长江之美,传统的乘坐邮轮和小船,客观上很难看到长江的全景全貌,即使能够乘坐邮轮或小船,客观上由于视野的局限性,也难以看到江岸高处的自然风光,而且在江面上行驶的速度也不会太快,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借助于直升飞机沿江高空飞行,让游客从空中远近高低多个角度欣赏长江之美,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做好江城创意大文章

武汉有个“江城”的美称,源于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在沿江的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从武汉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看,特别应该做足“江城”大文章,才能更好地促进武汉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江城武汉的考察,认为发展武汉文化产业,可以研发以下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

(一)设计开发《三国演义》全景画馆

以赤壁文化为核心,利用声光电现代技术,通过全景画馆的方式,艺术再现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等《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的历史场面。以赤壁文化为例:据了解,武汉附近有五个赤壁:黄冈、武昌、汉阳、汉川和蒲圻。发展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设计开发《三国演义》全景画馆或者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全景画馆的特点是画面首尾相连成全周形,巨幅画面与逼真的地面塑型有机结合,配有特殊的灯光、立体音响,容易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可以假设:设计赤壁大战等全景画馆,容易渲染浓烈的战斗场面,硝烟弥漫,烽火遍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战争之感。

(二)设计武昌起义全景画馆

武汉在近代史上占据着光辉的一页,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就发生在这里。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目前,已经拍摄了反映武昌起义的纪录影片《辛亥风云》。为了把近代史教育与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可以考虑设计开发武昌起义全景画馆,利用声光电现代技术,通过全景画馆的方式,艺术再现武昌起义这一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画卷。

(三)拍摄李白的电影或电视连续剧

李白青年时代,西出夔门辞亲远游,当他随一叶扁舟由蜀入楚时,曾经这样写到“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武汉黄鹤楼,则有李白留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作。如果影视作品开头以李白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入手,采取插叙等艺术手法,展开故事布局,把历史的李白与艺术夸张结合起来,可以有很好的文化市场。

(四)打造“知音”系列文化创意品牌

在我国古代成语中,一般人都知道知音难觅这个词语,也知道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故事。但大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江城武汉。相传龟山脚下有一个古琴台,战国时的俞伯牙在这里抚琴,琴声吸引了砍樵的仲子期,子期从琴声中听到了伯牙的心曲,领会出高山流水的意境,由此成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断弦毁琴,终生不再鼓琴,以谢知音。他们坚贞的友谊,一直被后人称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打造“知音”系列文化创意品牌,发挥“知音”的品牌效应。

(五)打造黄鹤楼文化创意系列品牌

(六)做好东湖水上产业创意设计

根据武汉市2012年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将“让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将武汉建设成为世界“工程设计之都”、全国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现代化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武汉这个振兴计划中,其中提到要发展文化旅游业,要包括主题公园、自然生态、都市风情、滨江休闲、乡村观光、人文历史等旅游及相关产业。近五年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6年,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500亿元,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商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旅游城市,成为中部地区旅游聚散中心、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胜地。由此可见,东湖作为武汉“江城”的重要依托,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但是,东湖面积虽然是西湖的6倍,知名度却远比不上西湖,究其原因,除了武汉对东湖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外,还与武汉对于城市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确有关,与没有充分设计东湖水上的创意产业也不无关系。

1. 在东湖水面上进行游艇艺术表演

可以设计在东湖水面上进行游艇艺术表演。所谓游艇艺术表演,是指把游艇排成特定的队列,伴随着特定的音乐或号子,表演者进行各种艺术表演。同时,提升游艇产业的文化内涵,增加体验性活动元素,积极发展文化休闲产业。打造游艇研发制造、展示交易、专业驾驶培训、配套维护、码头建设及服务基地,集合商务游船、会员游艇、会所餐饮、江域游艇俱乐部、水上观光和健身旅游、东湖文化资源开发等,形成和完善游艇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2. 创设东湖梦之夜

创设东湖梦之夜。建造一种特制的游船(类似邮轮,或称湖上移动宾馆、诗意宾馆),主办者在游船上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吸引游客夜宿游船,而主办者根据创意设计,让游船在湖面上慢慢漂移,同时播放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让游客体验东湖的夜之美、夜之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东湖梦之夜,或美梦之夜、动感之夜。20世纪80年代一首校园歌曲《太阳岛上》,竟然激活了哈尔滨本来并不出名也没有特色的太阳岛的旅游业。而如今,武汉文创界可以组织作曲家创作一首《东湖之夜》的抒情歌曲,与东湖梦之夜相互促进。

(七)打造长江影视城

以上几种类型,只是江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冰山一角。武汉作为江城,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对此,应该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思维方式,更新文化产业观念,通过融科学与文化、审美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促进江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与长江上下游沿岸城市建立旅游文化的联动机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由国家“十二五”规划可见,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客观上必然包括对沿长江中游文化产业经济带范围的划定。为此,武汉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树立完整的、立体的长江思维,在思考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要打破关于长江的区域与行政区划的局限性,通过建立长江沿岸城市旅游文化的联动机制,进而达到长江沿岸城市旅游资源的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此,武汉政府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以及文化产业企业都应该树立开放的辐射思维意识,以武汉为中心,启发思维向四面八方延伸,发现武汉文化产业与周边城市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与沿江城市要建立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以实现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共生效应。

综上可见,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施陆江统筹的发展战略,通过对长江沿岸陆域与长江水域进行科学的统筹,促进陆地经济与长江经济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在陆江相互依托和相互促进中保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长江文化创意产业,要注重生态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既要依托和保护长江的自然生态,又要充分挖掘长江历史人文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长江历史人文资源的现代转换,应该建构长江旅游文化的立体体系,做好江城大文章,建立沿岸城市旅游文化的联动机制,在陆江统筹中促进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

————————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