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寫古詩的創作總結——寫詩進階攻略

關於寫詩的技巧,古人有諸多的總結。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篇詩論精華之一——含蓄。

——————

《詩品·含蓄》

唐·司空圖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語不涉己,若不堪憂。

是有真宰,與之沉浮。

如淥滿酒,花時反秋。

悠悠空塵,忽忽海漚。

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

唐人寫古詩的創作總結——寫詩進階攻略

註釋:

含蓄的詩歌,從表面上看,好像是沒有一個字直奔詩題,也沒有一個字揭之底蘊,但卻蓄滿著豐盈的意境,盡現它所描摹的情景與物事的意態風韻,從辭藻上看,並沒有明確道出詩人自己心中的愁苦憂怨,卻飽含著不堪其憂的的悲傷意緒,這種含而不露反而加深了它的感染力,比直接表達出來的更覺沉重。

對含蓄之格有所體悟的詩人,他雖有噴薄欲出的情感,但卻隱忍而不宣,猶如天地神聖控御了他,他的情感隨天地造化而浮沉,內心雖上下起落,外表卻無動於衷。由此看來,詩人情深意遠,詩意方能含蓄深致。又如美酒初釀,其醇味最早深含於五糧之中,其後漸漸呈露出它的馨香。又如春花始綻,在早寒料峭中,它的嫣紅是久久地孕育在苞蕾之中的。只待酒香飄散,花事方熾之時,其前的含蓄之美就可以想見了。

試看悠遠無邊的大千世界裡,空宕宕地浮游著多少塵埃?浩瀚無際的大海上,激盪飛濺著多少浪花與泡沫?微塵之於廣宇,浪花之於波濤,大不懸殊,鉅細窘異。但是,一絲細塵可見大千世界,一掬泡沫可測恣肆汪洋。塵與漚儘管微小,但它們於或深或淺、時聚時散之頃,也能夠暗示出太空與大海的廣闊,含蓄之詩,之所以可貴,正在它的以少勝多,見微而知著。既能取一於萬,又可收萬於一。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謝謝賞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