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爲完成這一盛舉

中國的封建統治,自秦始皇開始到清朝,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漂泊。每朝每代都有其自己的使命和命數,縱觀中國封建史,大多都是漢人自己建立的皇朝,而其它民族統一中國的只有蒙古族建立元朝和滿族建立清朝。其中元朝把中國的版圖擴展到了歷史的頂峰,但元朝的統治卻是歷史上最短暫的,緊九十七年。可見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說的是多麼的言簡意賅。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清朝,對於天下的治理可謂嘔心瀝血,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共花費134年才穩固大清江山,達到了統治的巔峰,迎來了“康乾盛世”。

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為完成這一盛舉

“康乾盛世”首先要從康熙說起。自從吳三桂放滿清入關後,愛新覺羅氏經歷了攝政王多爾袞事件,才逐步的把軍政大權掌控在自己的手裡。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由於自己最愛的妃子鄂貴妃的死感到生無可戀,意志消沉,再加上當時和尚行森的誘導遁入空門。當時在孝莊皇太后的協助下,年僅8歲的康熙匆匆即位,改年號為康熙。由於康熙年幼,孝莊遵守祖訓:後宮不得干政。所以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重臣代為管理朝政直到康熙親征為止。

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為完成這一盛舉

時間來到了1667年,也就是康熙14歲的時候,得到三朝老臣索尼家族的傾力支持,終於得以親政,不幸的是索尼沒有看到他親政的場面。同年鰲拜聯合遏必隆殺掉了蘇克薩哈。至此四位輔臣緊剩下兩位,但這兩位也是野心勃勃。1669年,十六歲的康熙,設計除掉了鰲拜,把遏必隆貶為庶民,從此開始了他的真正掌控朝政的道路。大清建國到康熙才幾十年的光景,康熙時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親政後,康熙先後花了13年的時間才獨攬軍權,幹掉了三位藩王。政治方面,獎勵農民開荒種地,免除一些雜稅,六次南巡體察民情,旨在建國後的休養生息。

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為完成這一盛舉

1722年康熙病逝,經過嚴酷的爭奪最終皇位落在了康熙第四個兒子身上,年號雍正。雍正即位後面臨著父親康熙給他留下的爛攤子,由於康熙在位連年征戰和多次南巡,導致國庫空虛,再加上準格爾部的不消停,還要出兵鎮壓。這一系的事情把剛即位的雍正忙的不可開交。為了加強軍權和政權的進一步統治,他設立了軍機處。為了國庫,他開始了追債的生活,和地方的官吏鬥智鬥勇。對於貪汙腐敗,雍正發現後決不留情,凡是貪汙者一經查實輕者革職抄家,重者不僅抄家還滿門抄斬,所有財務一律充公。

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為完成這一盛舉

經過多年的追債,各地方官的欠債基本上都還清了。對於康熙留下來的休養生息的政策,雍正繼續堅持,在原來的基礎上,減輕了農民的雙重收費政策。不過就是因為如此雍正認為農民才是天下的根本,所以他過度的重農輕商,導致當時的商貿發展十分的緩慢。當時有很多的外國商人來華貿易,但雍正的政策卻是禁止對外貿易,這也隔絕當時中國與外界的接觸,導致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的國家。雍正在位十三年為了穩定統治,實施嚴猛的施政主張,要求手下的官員做事不要拖拖拉拉,要養成雷厲風行的風格。

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為完成這一盛舉

1735年,由於過度勞累,雍正可謂是累死在皇位上。說來也巧雍正死後,也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弘曆即位,年號乾隆。經過前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皇位傳到乾隆這兒,早期乾隆受雍正的影響,對國家大事也是盡心盡力,堅持前兩朝“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大力發展農耕。但晚年就開始享樂了。

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為完成這一盛舉

1755年初,準葛爾部在沙皇的支持下開始叛亂,乾隆經過三年的戰爭平定了叛亂,滅掉了大小和卓,徹底收復準葛爾全境,後由乾隆更名為新疆,至此清朝版圖達到歷史的巔峰。1759年到1778年,乾隆用了19年的時間,掃平了國內大大小小的叛亂,讓天下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發展迅速,農民富饒,迎來了“康乾盛世”。晚年因為自己的功績,所以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六次下江南花費人力物力無數,可謂是勞民傷財。這時貪汙腐敗又開始流行起來,最典型的就是大貪官和珅,所以整個“康乾盛世”開始由盛轉衰。

祖孫3人在位134年,勵精圖治,只為完成這一盛舉

清朝歷經三代,完成了“康乾盛世”,此時清朝也空前的強大。盛極則衰,由此開始清朝的衰落慢慢開始了,這與雍正和乾隆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密不可分,也難怪慈禧遵守祖訓,打死也不對外貿易,就是怕動搖清朝的根本,熟不知堵不如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