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這是一場國寶悲劇,至今想來依然令人痛心

西林是廣西西部一個小縣城,連接著雲南、貴州兩省。馱娘江穿過縣城,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聚落地帶。這裡雖是邊陲之地,但在歷史上卻是古句町國的核心地帶。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西林馱娘江

1969年12月15日,天上飄著細雨,寒風陣陣。馱娘江邊普馱寨的村民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挖土修路。

下午5點許,一個叫“老石”的民工丟掉菸頭,舉起十字鎬奮力向大榕樹下的小土坡挖去。“咚!”的一聲響起,十字鎬被土包彈回,老石震得手臂發麻。

民工老石移了一個方向繼續挖掘,還是被彈了回來。小土包下貌似有個巨大的物體,而且每挖一次就會發出沉悶的聲響。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當大惑不解的老石用鎬扒開泥土時,發現了一大塊金黃色的銅。

“金子!這個是金子!”隨著一個圍觀民工的喊叫,聽到聲響的民工統統將這個小土包圍得水洩不通。眾人眼睛裡放著光,紛紛用板鋤挖掘土包附近的泥土。

30多分鐘後,眾人赫然發現,在泥土裡竟然有一個巨大的銅棺材。這個銅棺材長約200釐米,寬66釐米,高68釐米,棺板厚2釐米,棺外鎏金,銅棺坐南朝西,距離地面150釐米。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銅棺複製品

棺材附近沒有發現墓誌銘,也沒有任何指示,只有那棵參天古榕和刻在棺材上的奇異形狀。據後來民工老石交待,棺材被打開後,裡面放滿了銅人、銅馬,還有珍珠、玉器等等。

第一次見這個稀奇玩意,大家都很想看看裡面有啥。老石一十字鎬挖在了銅棺蓋上,砸出了個拳頭打的洞。一股陰溼的黴味從棺材中散發出來,眾人瞧見了棺材內的金銀珠寶,紛紛舉起鋤頭來砸。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棺中寶物

幾十個民工揮舞起鋤頭、大錘砸了1個多小時,才徹底將棺蓋砸爛。緊接著,眾人如同餓狼搶食一樣衝向棺材,將裡面的寶物搶了個精光。

僅僅20多分鐘,棺材裡的寶物就被搶得一件不剩。趕來制止的民兵營長朝天開了3槍,才將哄搶的人群驅散。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而此時,銅棺僅剩下了6塊厚重的板壁,其餘珍寶已經無影無蹤。民兵營長將棺材板上交革委會,但革委會認為這是“四舊”的東西,將它丟棄在大院中任憑風吹雨打,牛踏馬踩。

1970年,革委會又將這僅存的棺材板拉到了農機廠融化,打成了各種各樣的銅鍋、銅碗和銅盆子。

這口絕世銅棺就這樣徹底被毀,成為了千古絕響。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棺材中的銅鼓

直到1972年,銅棺材才被廣西文物局知道。當工作隊來到西林考察,尋得了部分珍寶研究後,氣得失聲痛哭。這口銅棺材是西漢時期之物,距今已經2000多年曆史,具有非常珍貴的考古價值。

然而,一群愚昧的農民和基層管理者,葬送了這千年國寶。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棺材中的銅馬

銅棺被毀的消息從西林傳到百色,百色驚動了,傳到南寧,南寧震動了,傳到北京,北京震驚了。郭沫若聽說此事後,氣得頓足捶胸,連嘆三聲:“可惜!可惜!可惜啊!

當日本專家聽說中國發現銅棺,要來北京要參觀銅棺風采時,郭沫若只得以銅棺還在修復為由委婉解釋。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棺材板壁上的銅面具

後來經過大力收繳,僅僅收到了一塊11.5公斤重的銅棺面具和幾件小物品,成為了普馱銅棺存世的僅存物品。

在中國歷史上,總共發現了2口銅棺,一口是雲南石寨山銅棺,一口就是普馱銅棺。

廣西普馱銅棺出土始末

普馱銅棺被毀,使得古句町國的歷史成了未解之謎,成為了近代考古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