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个皇帝反腐杀贪官力度直追明太祖朱元璋?不是雍正!

清朝哪个皇帝反腐杀贪官力度直追明太祖朱元璋?不是雍正!

朱元璋

实话实说,历朝历代皇帝对于腐败的态度都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对官员腐败是深恶痛绝,这很好理解,家天下的时代,官员腐败就等于是挖皇帝自己的墙角;但是还有一面就是他们往往又不愿意为了惩治腐败而“兴大狱”,也就是说穷追不舍,这看似不好理解,事实上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在古代,朝廷的权威除了来自武力以外,也来自于神圣感、仪式感这些意识形态方面。

所以萧何才会在刘邦还在和项羽作战的时候,在后勤很紧张的情况下在长安大兴土木,他的理由就是“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无)以重威”。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不大兴土木,不能向全天下显示天子的权威和神圣。

那么萧何这么说有没有道理呢?

在古代确实是有道理的,我这里不举中国的历史,举一个古代西方的例子,有对西方历史稍微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在中世纪前期维京人(也被称呼为瓦良格人,也就是北方人)以敢战和野蛮震慑了整个欧洲,可是当这些维京人来到君士坦丁堡,看到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后,这些武力冠绝欧洲的北方野蛮人几乎立刻决定皈依天主教了,他们的理由很朴实,也很能代表当时古人的看法:你们的神一定很牛x,不然你们怎么能为你们的神建起这么恢宏的神殿?既然你们的神这么牛x,那我们也信他好了。

理解了神圣和仪式感对于古代帝王的统治作用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历代帝王不愿意特别严厉处罚腐败了,因为这样会破坏朝廷的神圣性,大家想一下,朝廷平时宣传朝廷命官都是天上星宿下凡,都如何如何,结果一查,全是蛀虫,而且数量巨大,那么失去神圣感之后,朝廷还能顺利管理老百姓吗?老百姓又怎么看皇帝?

因此虽然历代皇帝都痛恨腐败,但是真正大动干戈的极少。

即使在历史上以反腐闻名的清朝雍正皇帝,他虽然反腐力度很大,但是对贪官的处理却很人性化,雍正一朝虽然贪官被抄家追赔的不少,但是极少极少直接判处贪官死刑,99%都是流放了事。

而历史上对腐败官员特别狠,出手就要命的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排名第二的皇帝如果说出来大家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清朝哪个皇帝反腐杀贪官力度直追明太祖朱元璋?不是雍正!

对腐败官员第二狠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督抚大吏因侵贪被立案查处者多达三十几起,其中明正典刑或赐令自尽的有20余名,平均一两年即有一名省级军政大员因贪污或索受贿而被正法,这是前代所罕见的,也是有清一代所仅见的。(后面我统计了乾隆时期被处死的二品以上高官名单,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乾隆刚一登基,立刻就下令让大臣修改自己父亲雍正在雍正三年制定的完赃免死减等例,因为乾隆认为这一条例会导致贪官有侥幸心理,乾隆修改后的条例规定“官吏婪赃,审系枉法入己者,虽于限内全完,不准减等。其不枉法赃及准枉法论并坐赃致罪等项,仍照定例办理。”

这一改革加大了对官员贪贿犯罪中社会危害性最为恶劣的监守自盗钱粮和受财枉法赃这两种犯罪的惩处力度,使得乾隆中期以后众多的贪贿官吏们难逃极刑。

清朝哪个皇帝反腐杀贪官力度直追明太祖朱元璋?不是雍正!

之后,乾隆还进一步修改侵贪追赃例,除恢复雍正初年规定的上司分赔例外,还对雍正朝的父死子赔例进行修改。乾隆十二年,刑部称原宁海县知县崇伦永亏空库银且已病故,奏请限期向其家属追赃。清高宗认为崇伦永的行为并非因公挪用,而是侵亏入己,因此决定将已故亏空人犯崇伦永的儿子崇元诵监禁,逼其赔补其父侵贪的公帑,并将此作为一条定例增入大清律例中。

公正来说,乾隆这些严厉治贪措施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很遗憾,从乾隆37年开始,几乎每年都能爆发一场震动官场的贪腐大案,还全是窝案,就连乾隆晚年也不得不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而防闲不悛者,亦恐不一而足。”

那么,为什么乾隆对贪官如此严厉,到了后期,清朝官场还是腐败丛生呢?具体原因,我们留到下回再说。

附录:

兵部尚书、步军统领鄂善(以收受俞长庚贿赂,六年四月令自尽)

浙江巡抚常安(以婪赃纳贿,十三年七月处绞)

湖广总督塞楞额(以身为满洲大臣违制剃头,蔑礼犯法,十三年九月令自尽)

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以违制剃头,并徇私纳贿,十三年十一月令自尽)

驻藏副都统、前四川巡抚纪山(以事事顺从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纵令恣肆妄行,致珠逆被诛后,都统傅清等为乱党所害,十六年三月令自尽)

甘肃巡抚鄂昌(以前署广西巡抚任内与胡中藻唱和党逆负恩,二十年五月令自尽)

山东巡抚鄂乐舜(以前在浙江巡抚任内勒派商捐,二十一年三月令自尽)

湖南布政使杨灏(以侵扣谷价,贪黩败检,二十二年九月处斩)

云贵总督恒文(以借贡献为名,短发金价,并纵容家人勒索门礼,二十二年九月令自尽)

山东巡抚蒋洲(以前在山西藩司任内亏短库项,恣意勒派,二十二年十一月处斩)

山西布政使杨龙文(以亏短库项,恣意勒派,二十二年十一月处斩)

绥远城将军保德(以贪黩败检,二十四年六月处斩)

参赞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袭三等信勇公哈宁阿(以从征回部玩误失机,二十四年十月令自尽)

湖北布政使沈作朋(以前在湖北臬司任内纵盗冤良,二十八年七月处斩)

和阗办事大臣和诚(以重利盘剥回人,贪婪败检,三十年七月处斩)

陕西巡抚和其衷(以前在山西巡抚任内,于升任阳曲令段成功弥补亏空一案徇纵营私,三十一年十月处斩)

福建巡抚李因培(以前在湖南巡抚任内,于武陵令冯其柘亏空钱粮,扶同徇隐,三十二年十月令自尽)

正白旗满洲副都统高恒(以前在两淮盐政任内侵蚀官帑,三十三年十月处斩)

署贵州巡抚良卿(以威宁牧刘标亏空一案,骫法婪赃,三十五年二月处斩)

湖南巡抚方世俊(以前在贵州巡抚刘标货物,并于开矿受贿盈千,三十五年十月处绞)

云南布政使、前广西巡抚钱度(以支放库款,克扣平余,婪赃数万,三十七年七月处斩)

武英殿大学士、四川总督阿尔泰(以贻误军务,并勒属派买,短发价值,克扣养廉,三十八年正月令自尽)

参赞大臣、前理藩院尚书、一等成勇靖远侯富德(以扣罚士兵银两,冒滥行私,并写列参单,有心诬陷,四十一年五月处斩)

兵部侍郎高朴(以命往叶尔羌办事,勒索回民财物,并开采玉石,串商牟利,四十三年十月处斩)

浙江巡抚王亶望(以前在甘肃藩司任内捏灾冒赈,侵蚀监粮,四十六年七月处斩)

陕甘总督勒尔谨(以失察王亶望侵蚀案,并收受属员代办物件,四十六年七月令自尽)

甘肃布政使王廷赞(以王亶望一案通同捏饰,四十六年九月处绞)

山东巡抚国泰(以贪纵营私、勒索属员财物,四十七年七月令自尽)

山东布政使于易简(以扶同国泰贪婪欺饰,四十七年七月令自尽)

闽浙总督陈辉祖(以商同属员隐捏抽换革抚王亶望入官财物,并贻误地方,四十八年二月令自尽)

江西巡抚郝硕(以进京陛见勒属馈送银两,四十九年七月令自尽)

福建陆路提督、一等义勇伯柴大纪(以嘉义县被围案内贪纵营私,酿成事变,五十三年七月处斩)

浙江巡抚福崧(以两淮盐运使柴桢侵用盐课一案,通同侵染陋规,五十八年二月处斩)

闽浙总督伍拉纳(以婪索盐务陋规并属员馈贿银两,六十年十月处斩)

福建巡抚浦霖(同上)

注释:

《汉书 高帝纪》

《乾隆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