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來襲——體位對麻醉的影響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先給大家講一個冷笑話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

很久以前,小麻做一個全身麻醉,患者需要鼻腔插管,小麻於是給患者鼻子裡滴局麻藥和粘膜收縮劑,這時美小護問道:小麻,接幾個三通啊?我腦子一短路,忽然想炫耀一下我的英語,於是回答:two!,然後…然後……然後患者就把流進嘴裡的滴鼻劑吐了出來!!!而且吐的好高、好遠!!,幸虧小麻閃的快!!

從此後,小麻再也不拽英文

所以醫患溝通非常重要啊!朋友們!

通關全局也很重要啊!朋友們!

說起手術體位,大家想到什麼?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當然是各種奇怪的姿勢。

這些手術體位和我們麻醉有什麼關係?

術中要注意什麼?

也許你知道,也許有些你沒有注意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冷知識。

(其實與其把題目定為“手術體位和麻醉的關係”不如改成“麻醉對手術體位的影響”。因為沒有麻醉的參與,任何手術體位都不會對患者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局麻下的手術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存在,不舒服時可以調節、可以和術者溝通,可是麻醉後就不一樣了。患者各種保護性反射消失,這時就全要依靠麻醉與巡迴護士保護啦。)

但是不麻醉行不行?這要問術者,估計不會同意。

首先,術中為什麼要擺各種奇怪的姿勢??

因為術者需要啊!!!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向西方求取真經!取經就採取坐位,都別攔著我!!!

可是我們說體位不是你想擺、想擺就能擺!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師傅!前方有妖怪!快快下馬!!!

手術室裡的四個人就像西天取經的取經團,術者就像唐僧,他大手一揮:就給我這麼擺!!!,可是我們麻醉一定要知道,手術再重要也沒有患者的安全最重要,所謂最佳手術體位不是讓術者最滿意的,而是權衡手術與患者安全之後所擺的最佳體位,所以一定要提醒術者前方有危險,要小心。就像孫悟空要給唐僧畫個圈圈一樣,而巡迴護士要負責一些細節的東西,比如墊的墊子是否舒適,有沒有重要部位受壓等等,這裡我們不做贅述。

擺,可以,但是什麼時候擺呢?當然一定要等到麻醉平穩後。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我們經常把麻醉比喻成飛機飛行,飛行中最顛簸的就是起飛和降落,麻醉也一樣,麻醉誘導階段血流動力學波動最大,因此一定要等麻醉平穩後再擺體位。

先說椎管內麻醉,椎管內麻醉有三種,硬膜外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還有二者聯合麻醉。如果單純硬膜外麻醉好一點,血流動力學及平面和體位關聯不大。但是如果是腰麻就一定要慎重。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腰麻的阻滯平面除了和麻醉藥的劑量、注藥的速度,穿刺的位置,患者的身高體重等有關外,還和體位有關係。這就取決於你的腰麻藥的比重啦,但是不論是什麼比重,都要等麻醉平面固定後再擺體位,這大概需要10到15分鐘左右,所以不管你的外科醫生如何著急,也要讓他等著。

再有就是椎管內麻醉後的血壓波動問題,血流動力學不平穩時不要搬動患者,尤其是年老體弱的。

有的同學說,截石位沒什麼關係吧?截石位雙腿抬高,靜脈迴流增多,對椎管內麻醉還起到升高血壓的作用呢。是的,沒錯,但是要注意一些短小手術,十幾二十分鐘就結束的,不要讓血壓平穩的假象矇蔽,手術結束,抬高的腿被放下後,迴心血量減少,這時麻醉作用沒消退,如果患者回病房出現血壓下降就很危險,碰到這樣的患者,一定要小心,多觀察一會再回病房。

全身麻醉也要注意,尤其是俯臥位的患者,氣管插管要固定牢固,深度要適當,因為俯臥位後氣管插管要移動進氣管一點,所以插管深度可以適當減淺,防止俯臥位後進去一側支氣管,眼睛要保護好,防止角膜擦傷。

這裡有個“雷區”,就是脊髓損傷的患者,尤其是高位的,我們除了插管時要注意保護頸部外,麻醉後尤其要注意血壓的變化,因為這樣的患者交感神經也會受損,血管自我調節能力喪失,再加上全麻藥的抑制作用,搬動體位後嚴重者容易心跳停止,這是有血的教訓的。

此外,俯臥位的患者氣管插管內容易被痰液堵塞,麻醉管理要注意。

神經大血管的也要保護好,防止受壓,這些護士妹妹會弄好,但是我們麻醉醫生也要注意呀!

總之,手術體位的擺放無它,唯細心爾。而有時粗心大意會釀成大災難,要注意噢。

我業治駝,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最後,外科醫生注意,對於一些特殊體位的患者,嚴格控制手術時間,減少壓迫及出血,曾有長時間脊柱手術的患者失明的病例報道,大家要引以為戒。

還有哪些沒想到的,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冷知识来袭——体位对麻醉的影响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