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來襲,軍醫大教授提醒慢病患者:警惕氣溫變化

最近雖然到了陽春三月,但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這段時間,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來說,是一個較為危險的時期。

在“倒春寒”天氣中,人體受到低溫刺激後,會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致使心、腦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病患者會出現腦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同時由於初春時節氣候乾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容易導致血液黏稠,血流減慢。而中風發生時往往都有一些早期徵兆,如有黑蒙現象的短暫性視力障礙,常常哈欠連連等。凡是出現這些徵兆者,都必須引起重視,及早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必要時再做腦血管造影。

“倒春寒”來襲,軍醫大教授提醒慢病患者:警惕氣溫變化

“倒春寒”天氣也會引起血糖紊亂,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使病情治療雪上加霜,同時,天冷皮膚容易乾燥,由於厚重衣服的遮蓋,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對皮膚的護理,這也是乍暖還寒時糖尿病患者皮膚病變高發的原因之一。

此外,潮溼溫暖的天氣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躍,若突然變冷容易引起人體受涼,呼吸道局部溫度也隨之降低,病毒或細菌極易入侵,原來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細菌也會乘機搗亂,很容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因此,夜晚居室當門窗緊閉,以防睡夢中被寒風所襲,但不可整天關門閉窗,白天需適時開窗通風換氣。尤其是近來疫情雖得到控制,但不可掉以輕心,開窗通風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陽光充足,這樣就使各種病菌失去滋生的條件。

“倒春寒”來襲,軍醫大教授提醒慢病患者:警惕氣溫變化

春季也是鍛鍊的好時節,如打太極拳、做健身操、放風箏、踏青爬山等有氧戶外活動,都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但在寒冷天時,作息當“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避免早晚氣溫低或雨雪之時鍛鍊,等太陽出來後再運動。

對於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不宜過早地脫去冬衣,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調理,可以適量喝茶和薑湯,多吃些芹菜、大蒜、洋蔥、蘑菇和黑木耳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倒春寒”來襲,軍醫大教授提醒慢病患者:警惕氣溫變化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