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打的一手「好」牌

“我不是藥神”打的一手“好”牌

最近比較火

《我不是藥神》幾天時間就火遍大江南北,這無疑是國產影視的又一部傑作。這部電影的題材取自生活原型,改編於一個叫陸勇的江蘇無錫市男子,據說現實中的他比電影更為傳奇,但現實中並沒有黃毛、沒有思慧、沒有受益,也沒有劉牧師。雖然影片被全民追捧和好評,本人在觀賞後也是感觸良多,但影片中“劉牧師”總是讓我耿耿於懷,心裡不舒服。後來與朋友探討“劉牧師”的角色問題,才終於傷心地看清真相。

從“劉牧師”在影片中尷尬的角色設置和他讓觀眾鬨堂大笑的臺詞設置可以看出,影片真正的目的並非對宗教的尊重,對信仰的敬畏,只是想借助宗教的部分信息,利用宗教群眾的宗教情感,拉上宗教元素或宗教音樂來增粉,不論惡意還是無辜,無論或多或少,無論或對或錯,結果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引起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增加了相當一部分票房。 但是,其中對基督教不負責任地曲解和貶低,讓不明之人誤以為信仰也不過像兒戲一樣隨便。一時間,誤解聲,護教聲,辯解聲,聲聲入耳。我們就這樣站在被動的位置被推向風口浪尖,被動地捲入爭辯,無形中卻成為影商最有力的免費廣告資源。

當然,我們也很樂意看到基督仁愛、公義、良善等真理通過影視作品被大力傳揚,但請各位多一些虔誠,少一些隨意,不要消費別人的信仰,尤其是基督教這樣的真信仰,成為你們賺取世界的翹板。

“我不是藥神”打的一手“好”牌

對宗教人士多一份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