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在2018年說起曼松,無疑是茶界愛馬仕;但在10年前說起曼松,那可能就是一個“H”。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曼松古時遭受戰火、燒山、毀林的持續摧殘,之後便銷聲匿跡,“曼松貢茶一泡難求”的說法也隨之在江湖上出現,2014年曼松才逐漸迴歸到大眾的視野,但也只是圖文而已。

直到2018年曼松才以成批量、規模的形態重回茶人視線,看起來一瞬,實則10年的積澱它才得以重塑。

遺憾的是,年剛過半,一場則道茶業的維權風波掀起,曼松的再現以及其優秀的市場表現,讓不少“李鬼”們盯上了眼。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那些年,僅存在於書本上的曼松

在史書上,普洱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再到後來的宋、元,直到清朝,1733年同興號茶莊的成立開啟了我們現在稱作的“號記茶”時期,眾多茶莊的興盛都傳遞著當時普洱茶的輝煌,貢茶的身份更是說明其可貴。

如果說當時的普洱茶是御前侍衛,那曼松就是“福爾康”。據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總(曹當齋以後為土把總)負責採辦,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為皇帝的專茶。

至此數年後,逐漸普洱茶留下的訊息越來越少,其中緣由與曼松茶的消失類似但又有不同,不堪貢茶任務的繁重,山主燒山逃跑,大批茶樹被毀。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不同的是,1938年一些留洋學者回到雲南,在勐海製作了普洱茶,紅印、藍印就是這個時期的標誌性產物。但曼松茶所屬地區在1942年又燃起了戰火,王子山、背陰山再次被歷史抹去,曼松從貢茶之後再無音訊。

要知道,普洱茶重回大眾視線後,起初並沒有山頭、大小樹的概念,2007年之後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字眼才逐漸開始流行,但可惜的是,那時的山頭裡沒有曼松兩個字。

可以說,在那時曼松茶還只停留在書本上、記憶裡,市場上幾乎沒有任何痕跡。

2014年,曼松的新元年,影像記錄其身影

普洱茶從迴歸到繁榮,再到2007年的低谷,這些都與曼松沒有過多關係,在普洱茶歷史性低谷後的第7年,也就是2014年,曼松才再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

2014年,CCTV發現之旅·《記錄東方》欄目組攝製的《和明星去旅行——王力可探秘曼松貢茶》視頻,第一次用圖像的形式全面、直觀地向大眾展示出了曼松貢茶的歷史脈絡、所屬區域、茶樹面貌。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曼松原來主要分佈在王子山和背陰山,原來還有遺留下一些古茶樹,原來它從來都很牛……”

在圈內喝過曼松的茶人開始炫耀其獨特的口感,像蜜一樣甜,沒有老班章的霸氣、也沒有冰島的柔美,但又好像找不到缺點。

但真的想要找到曼松卻又難上加難,於是“一泡難求”的說法成了所有想要喝曼松但沒有喝過曼松的茶人的專屬獨白。

林世興著《雲南山頭茶》首次全面解讀曼松

同年,林世興也經過了7年對雲南茶山的走訪,親自踏遍雲南各大山頭和農家,出版《雲南山頭茶》一書。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也是近年來首次詳細記錄了曼松的歷史及近況,其中內容的來源正是2010年林世興與李偉的遇見。

書中提到——

“我們終於來了,曼松!時間:2010年5月21日。在曼松,我們遇見了一位可以稱為‘曼松茶通’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李偉。”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在李偉的帶領下,林世興走進了曼松,並在之後的書中對曼松的江湖傳說、歷史脈絡、近期情況一一作出了詳細說明,並配有圖片。

這可能是大眾又一次與曼松的親密接觸。

要知道,在此之前,就連百度百科都沒有關於曼松茶的任何描述,在視頻播出和書籍出版的數月後,百度百科才有了對曼松的解釋,成為大眾對曼松知識體系僅有的有效來源。

更重要的是,這是曼松隱秘數年後引發了茶人們對曼松的再次關注與渴望。

2007年之前,曼松茶園可能被橡膠樹覆蓋

在曼松消失的那些年裡,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我們可以知道2006年的曼松茶園正在面臨被橡膠樹覆蓋的危機,因為橡膠對土地的破壞是不可逆的,一旦覆蓋就意味著這片土地再也無法恢復種植茶樹。

然而2007年,則道茶業李偉通過協商,拿下了曼松茶園所屬地王子山和背陰山的萬餘畝曼松茶園的林權。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這才可以推導出,在2007年之前,曼松茶園應該正在原始森林裡“野蠻生長”,沒有被過多的人發現和重視,很難想象此前的曼松茶園該有多落寞,用孤寡老人來形容也不為過。

10年後,2017年的一場秋季拍賣會上一款圓筒曼松貢茶以百萬天價落槌成交,曼松茶的藏茶價值在其可望而不可即的品飲價值後,再次讓茶人對此趨之若鶩。

但情況沒有發生轉變,曼松茶依然“一泡難求”。

2013年與2018年的碰撞,風波再起

在則道茶業2007年成為曼松核心產區(即王子山、背陰山)萬畝林權的合法擁有者後,又於2013年合法取得“曼松”保護商標。

時隔5年後,2018年則道茶業的曼松茶大規模上市,認購金額達到了1879%的數額,金額達187.98萬元,人數294人。這是多年的“一泡難求”後的釋放和憧憬。

也正因如此,曼松的價值潛能和品飲價值被最大化,“李鬼”們紛紛找上門。

2018年7月,則道茶業在經過半年的維權之路後再次發佈“曼松”商標維權公告,並對淘寶某些商家進行投訴,雖然在平臺上涉嫌侵權的產品開始逐步得到控制,投訴過的商家已對產品做下架處理。

但前幾日則道茶業公眾號又發佈了一篇石錘文章,裡面列舉了阿里巴巴電商天貓平臺上的商家的產品——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500g“曼松古茶樹”製作的熟茶僅售569元;

357g“曼松古樹”售價才58元;

並且客服對曼松所屬區域都絲毫不知曉。

之後的10年,曼松將會何去何從?

曼松迴歸並不久,所以當我們在很多電商平臺上搜索“曼松”二字時,出現的9.9元包郵的產品還不算多。

這個不多是與其他茶的比較,相較而言我們熟知的老班章、冰島,這樣的搜索結果是讓人感到害怕和心痛的。

則道茶業在公告中就曾直言:“履行品牌的契約精神是維護山頭信用和消費者權益最為有效的方式,是對曼鬆土地耕耘的茶農和廣大愛茶人士負責任的做法。”據瞭解,則道茶業打響“曼松”品牌保衛戰後,不少聲音圍繞其中。

茶界名茶圖鑑:曼松消失的那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有質疑其“區區一個商標註冊就剝奪了幾百號村民繼承的曼松茶山和歷史傳承,一個大企業大集團就做不得民生的‘好事’?”

也有支持者表示“如果品牌方不做出合理的發聲或者維權行動,當市場上滿是不能喝的曼松的時候,這其實是我們茶友的損失。”

這兩方可以說代表了目前看官們的態度,除了吃瓜群眾外,無非是支持和反對。

在事情還沒有進一步的進展時,我們需要做的是等待,可能是靜候佳音,也可能是幸災樂禍,但筆者認為,在等待之外我們可能需要靜下來思考一下,2018年之後的又一個10年,曼松又將何去何從?

撰文/黑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