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鎮國之寶,被當作壽禮送蔣介石,後來他想搬去台灣卻搬不動

1939年3月,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培文和親人吳希增在野地尋寶,當探杆探到13米時,碰上了堅硬的東西。挖出來一看,頭上戴著銅鏽。在不確定是否為文物的情況下,吳培文他們於當晚找了十七八個人,趁著夜幕動工挖掘,為了防止日本人發現,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

就這樣,經過40多個村民連續三個晚上的奮戰,終於挖出一個銅鏽斑斑的龐然大物。這個龐然大物就是震驚後世後母戊鼎。後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

中國的鎮國之寶,被當作壽禮送蔣介石,後來他想搬去臺灣卻搬不動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約112釐米、口寬約79.2釐米,壁厚約6釐米,連耳高約133釐米,重約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是中國的鎮國之寶。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然而當後母戊鼎挖出時,吳培文的家鄉已經被日軍佔領2年了。所以在後母戊鼎出土後,為了防止被日軍搶走,被秘密運回村中,暫時埋到了吳培文的院中,用柴草偽裝好。可是很快有人走漏了消息,時任駐東營飛機場的日本警備隊隊長黑田榮很快就來了吳培文家,反覆搜查逼問,吳培文未透露半字,後母戊鼎暫時安全了。

中國的鎮國之寶,被當作壽禮送蔣介石,後來他想搬去臺灣卻搬不動

後來,吳培文他們心想著倘若再留著鼎,可能整個村子人的性命都難保,於是決定把後母戊鼎給賣了。他們找來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看貨”,打算賣掉。肖寅卿來了後,出價20萬大洋。因為後母戊鼎太大太重,很惹眼,所以肖寅卿要求將大鼎分割成幾大塊裝箱。

吳培文和村民們經過一番商量,用鋼鋸、大鐵錘,趁著夜深人靜分割大鼎,但發現鋸不斷,僅僅鋸掉了鼎的一隻耳就作罷了。到了後面,吳培文不想賣了,想保護國家的鎮國之寶,於是阻止大家再砸下去。而村民們經過吳培文的一番勸說,也一致表示要把大鼎好好的保護起來。

中國的鎮國之寶,被當作壽禮送蔣介石,後來他想搬去臺灣卻搬不動

此後,日軍和偽軍又來搜查逼問過好幾次,但都被吳培文和村民機智的應付過去了。就這樣,後母戊鼎在吳家大院經過三次的轉移,最終將其埋藏在吳家大院東屋,免遭日寇掠奪,成功將其保護好,直至抗戰勝利。

1946年6月,當時的安陽政府一位“陳參議”打探到大鼎的下落,他勸說吳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政府。時任安陽縣古物保存委員會主任陳子明和國民政府安陽縣縣長姚法圃帶著一班警察,將大鼎從吳家大院東屋挖了出來,用大馬車運縣存放古委會內。

中國的鎮國之寶,被當作壽禮送蔣介石,後來他想搬去臺灣卻搬不動

同年10月,正值蔣介石60歲(那時按虛歲算)壽辰,主政河南的湯恩伯為討蔣介石的歡喜,用專車把司母戊鼎從河南安陽運到了南京,當作蔣介石60歲壽辰的壽禮。因為鼎是政治權力,而後母戊鼎又象徵著最高的權力與地位,加上自古以來就有“大禹鑄九鼎”、“楚莊王問鼎中原”的說法,所以蔣介石非常高興。

司母戊鼎抵達南京之後,蔣介石命人將其收藏於當時的“國主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1948年,大鼎在民國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據記載,蔣介石曾親臨參觀,大鼎轟動了整個南京城,各界名流,平民都前來參觀。

中國的鎮國之寶,被當作壽禮送蔣介石,後來他想搬去臺灣卻搬不動

1949年,國民黨撤往臺灣時,蔣介石想把司母戊鼎搬去臺灣,但由於大鼎過於沉重搬不動就放棄了。要想搬動這隻大鼎必須動用起重機,而當時沒有找到起重機,於是就只好狠心的把司母戊遺棄在了南京飛機場。

當解放軍進駐南京後,立即把後母戊鼎轉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建成,後母戊鼎從南京運往北京,成為鎮館之寶。此後一直存於國家博物館。又成為了中國的鎮國之寶,為後世所瞻仰!(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