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爲什麼沒能拯救蘇聯?

Nelson5193


  • 蘇聯解體——“青山遮不住,逝者如斯夫”!
  • 二十世紀,發生過很多震驚世界的大事件,諸如,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全球統治者——英國老牌帝國主義雖然在國際影響力方面仍保持了國際事務領導者的地位,但其經濟、軍事實力已嚴重倒退,事實上英國再也不可能像一戰前那樣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國”世界政治、軍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實亡。二次世界大戰誕生了美蘇爭霸、東西方陣營對抗的冷戰格局……那麼,第三次大事件又是什麼?那就是世界兩極美蘇中的一極蘇聯解體,可以這麼說,超級大國蘇聯解體不僅是是二十世紀世界三大事件之一,而且比前兩次“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前兩次是通過世界大戰犧牲幾千萬人生命換取的世界格局,而第三次,則是西方“顏色革命”式的“和平演變”和葉利欽兵不血刃”式的“政變”、戈爾巴喬夫的錯誤路線和妥協讓蘇聯解體,從而實現了美國獨霸世界的單級世界的夢想。


  • 那麼,那麼強大的蘇聯帝國又是如何解體的呢?“華約”社會主義陣營中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又是如何轟然倒塌的呢?
  • 首先,“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
  • 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是始作俑者;葉利欽則是親自解體蘇聯的實施者。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和口號,幫助葉利欽掩蓋了他激進改革的西化本質。葉利欽由反特權、反腐敗、反獨裁到反對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否定蘇共,雖然在他的世界觀和政治思想上已根深蒂固,但其本質通常都掩蓋在他一貫的偏激、激進的口號中,諸如,他鼓吹公開性、民主化、多黨制,鼓吹民族主權、市場經濟、私有化等主張……這些口號在1980年代末期的俄羅斯,頗具吸引力。葉利欽曾說:“70年來,一些重大問題我們並沒有解決,如人民吃飯穿衣、公共福利設施、社會問題……改革三年來沒有解決任何一個讓人感覺得到的現實問題,而且也沒有取得革命性的變革”……這種隱蔽性、欺騙性,的確矇蔽了不少蘇聯人,甚至蘇共黨員和幹部,致使其在1990年5月,輕而易舉地實現競選俄聯邦蘇維埃主席的野心。儘管戈爾巴喬夫已察覺其反“社會主義’’之企圖,但他並沒有遏制,而只輕描淡寫地說葉利欽在講話中從沒提“社會主義”這個詞;葉利欽辯解說:“單有社會主義這個詞是不夠的,我所希望的是人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1991年2月,戈爾巴喬夫曾點名葉利欽和波波夫,說他們“否定社會主義思想、主張社會資本主義化”,是“典型的右翼反對派”;但戈爾巴喬夫並沒依靠蘇共黨組織與他們開展鬥爭,而是“邀請他們合作”,希望“不要兩軍對壘”;戈爾巴喬夫的妥協,幫助促成葉利欽民主派迅速崛起和奪權。這正是表明戈爾巴喬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機會主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要害所在,也是葉利欽民主派得以崛起、蘇聯解體、蘇共潰亡的主要原因所在。
  • 1990年6月,葉利欽接過亞夫林斯基的“500天計劃”,作為“穩定形勢改善生活的綱領”,期望“兩年穩定形勢,第三年生活好起來”。葉利欽的市場化、私有化,其實就是根本改變社會制度。戈爾巴喬夫竟然認為“它很好”,要共同實施這一計劃。1991年6月25日,戈爾巴喬夫主持召開“非國有化”和“私有化”會議。7月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私有化法》,要求次年底應有一半工業企業脫離國家控制。私有化這時已經成為官方政策,而戈爾巴喬夫仍然在舉著“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旗幟。所以,葉利欽的綱領並未使一般人覺得有什麼特別危險和錯誤。1991年蘇聯舉行公投,76%人支持保持蘇聯政體。軍隊為維護蘇聯統一發生“8.19”政變,身為莫斯科領導人葉利欽親自站在坦克上,指責軍隊並稱其為“叛亂”,並保證蘇聯政體統一;此時戈爾巴喬夫正在外高加索風景秀麗地方度假。葉利欽開始迅速掌權:1991年12月,畫風突變,在戈爾巴喬夫不知情情況下,葉利欽夥同白俄羅斯、烏克蘭等三國達成協議,並率先宣佈“俄羅斯”獨立;就這樣,俄羅斯誕生,蘇聯正式解體。 所以說,蘇聯解體,真正應了中國俗話——“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
  • 其次,外因在於“顏色革命”式的“和平演變”發揮了作用。
  • 二戰後蘇聯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美國以及西方,在世界事務中,都要看蘇聯眼色,“華約”作為軍事組織,更是針對“北約”,對抗西方,是美國真正“夢魘”。瓦解蘇聯,解體華約,讓美國以及西方國家,日思夜想、夢寐以求。 然而, 蘇聯太過強大,軍事打擊不現實,美國想出了個“顏色革命”套路——“和平演變”。之前,發生在蘇聯的“和平演變”是首次,在蘇聯人們看來,根本也沒有什麼警惕;之後發生在中東的“阿拉伯之春”的"顏色革命"與多年前蘇東劇變的"第一波"相比,有不少相似之處,如都發生在原蘇聯的勢力範圍內,反對派均獲得得了美國的支持;都是利用選舉的時機實現政權更迭,有時甚至利用軍事霸權干涉別國政權更迭,諸如南聯盟、伊拉克、利比亞等等。但另一方面,“阿拉伯之春”式"顏色革命"背後的"美國化"手段,諸如,培植上層“精英”、攻擊司法制度、抹黑現存政權……層出不窮,應有盡有,用心險惡,居心叵測。回顧蘇聯,葉利欽就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和利誘(物質幫助、社會復興等)下,戴上“民生”、“民主”的光環,反公有制、反社會主義、反蘇共,利用民主改革的幌子,欺騙、矇蔽俄羅斯民眾而贏得了俄羅斯總統選舉,首先宣佈俄羅斯獨立,進而策動白俄羅斯、烏克蘭宣佈獨立,瓦解蘇聯。很快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美國完成了“和平演變”蘇聯的戰略目標,接著,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也完成了“和平演變”……“和平演變”的完成,實際上是公有制的垮臺,“休克”式“私有化”治療,產生的數以萬計資本寡頭,同時給普通民眾帶來了巨大災難,國家經濟倒退幾十年,人們生活水深火熱。
  • 再次,唯物辯證法指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 蘇聯解體,自然也有其內在因素,這才是最關鍵的原因所在:
  • 一是蘇聯模式的弊端 。
  • ①經濟因素。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經濟體制越來越露出缺陷和弊病,不能夠充分發揮地方、企業以及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活力與生氣;不能夠及時地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經濟效益,使經濟發展始終處於一種粗放經營的狀態;不能夠正確地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消費品生產比例過低,使蘇聯人民的生活始終不能實現由小康向富裕的轉變;不能夠全面地對外開放,吸取世界各國之長為自己所用。這樣,必然使自己由停滯變為落後,陷入經濟困境之中而難以自拔。正是這種體制,使得蘇聯的經濟搞不好,上不去。這是蘇聯機體的深層次的原因。
  • ②政治因素。蘇聯政治體制存在嚴重弊端:其一是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執政黨沒有找到如何管好黨和參與國家管理的途徑。蘇共長期的執政地位加上法制不健全,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使黨內民主遭到破壞,黨嚴重脫離群眾;在黨內還難免有各種不良分子,他們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利用自己的職權,幹出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情,嚴重地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敗壞黨的聲譽和形象,引起人民的不滿以至痛恨。其二是權力過分集中。權力集中於黨和領導幹部手中,破壞了民主集中制,削弱了社會主義民主,壓抑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戈爾巴喬夫上臺後,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趨同”,對蘇聯的政治體制進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改革,實際上完全採用西方的一套,搞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削弱和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和執政權力。
  • 二是意識形態的錯誤 。
  • 蘇聯在取得執政地位後的長時期裡,在文化問題上走極端。先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神聖化、教條化、封閉化,對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一概排斥;後來又在意識形態領域推行“民主化”、“公開化”、和“多元論”,對西方文化頂禮膜拜,並最終在指導思想上完全背離和拋棄了馬克思主義。 1985年,以“改革家”著稱的戈爾巴喬夫上臺,很快便提出了“公開性”、“民主化”、“多元論”等口號,試圖改變過去封閉僵化、萬馬齊喑的局面。可是,“民主化”沒有成為真正的民主,而成了歪曲和醜化社會主義的自由化;“公開性”則是打著“公開”的幌子,肆無忌憚地對蘇共進行攻擊、詆譭;“多元論”實際上是讓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任意滋長。這樣,蘇共從長期的“左”一下子跳到了右,並嚴重背離了馬克思主義。
  • 三是民族政策的失誤造成激烈的民族矛盾,加快了蘇聯的解體 。
  • 蘇共背離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無視蘇聯各民族發展的實際進程,出現一系列民族理論和政策的失誤,嚴重傷害了非俄羅斯族群眾。1936年,斯大林提出蘇聯已經建成社會主義,並以此為出發點,認為“民族紛爭的基本組織者,即剝削階級已經消滅”,關係到各民族權利平等、經濟和文化等等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從而盲目地認為蘇聯各民族之間“真正的兄弟合作已經建立起來了”,因而忽視了民族問題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蘇共處理民族矛盾的政策,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的原則,用階級鬥爭的方式解決民族矛盾。更為嚴重的是,蘇共違背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的原則,容忍俄羅斯大民族主義長期存在。蘇共的這些錯誤的民族理論和政策,不僅引起各少數民族對共產黨的不滿,而且造成少數民族對俄羅斯民族更大的仇恨和隔閡,人民群眾對蘇共的強烈不滿,民族矛盾的激化和衝突,最終導致一些共和國宣告獨立,蘇聯解體。


  • 那麼,蘇聯解體,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該負責任嗎?他為什麼不能拯救蘇聯呢?這是由其個性缺陷和信仰的搖擺決定的。

  • 列寧曾尖銳地指出:“我們內部最可惡的敵人就是官僚主義者”,“我們所有經濟機構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義。共產黨員成了官僚主義者。如果說有什麼東西能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列寧全集》)。
  • 斯大林時期,幹部任命制度化(“官員名冊制”)和非制度性的黨內鬥爭不斷髮生,為黨內高級幹部逐步圍繞政治權力中心形成特權階層提供了土壤。但自赫魯曉夫起,在政治上搞非斯大林化的同時,在組織上也開始背離列寧的建黨原則,在黨和國家機構中逐漸形成一個既得利益的官僚特權階層,經過勃列日涅夫特別是戈爾巴喬夫時期的改革失誤,蘇共黨內官僚特權階層最終形成且羽翼已經豐滿。大衛·科茨在其《來自上層的革命》中,介紹了1990年前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許多民意測驗機構在蘇聯進行民意測驗的情況,結果表明:在民眾中主張搞資本主義的只佔5%—20%之間,而高達80%的人希望堅持社會主義。但是,在大約10萬人左右的佔據著黨政機關重要領導崗位的“精英集團”中,調查結果卻相反:9.6%的人主張堅持社會主義,12.3%的人鼓吹搞民主社會主義,76.7%的人希望實行資本主義。 從這裡可以看出,蘇共的垮臺,適應了既得利益官僚特權集團的需要,在這一場“自我蛻變”中,他們充當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急先鋒,親手埋葬了蘇共和蘇聯的社會主義事業。這,就是蘇聯解體前提所在、土壤所在;但是,一個人病了,當對症下藥、適當治療,方可治癒。而戈爾巴喬夫則採取“猛藥攻心”的方式,對社會主義蘇聯採用完全背離馬克思主義根本原則的方式治理,最後導致病入膏肓的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首先,路線錯誤,動搖了蘇聯的根基,乃是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
  • 中國有個典故,即“南轅北轍”,意思就是,方向搞反了,那就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戈爾巴喬夫以改革家身份上臺,但他給治理蘇聯開出的處方就是“南轅北轍”:戈爾巴喬夫上臺後,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趨同”,對蘇聯的政治體制進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改革,實際上完全採用西方的一套,搞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削弱和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和執政權力。這種路線,表明戈爾巴喬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機會主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要害所在,也是葉利欽民主派得以崛起、蘇聯解體、蘇共潰亡的主要原因所在。1991年6月25日,戈爾巴喬夫主持召開“非國有化”和“私有化”會議。他說,蘇聯正邁開徹底改革的步伐,不改革所有制關係就不可能改變無效的生成機制。7月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私有化法》,要求次年底應有一半工業企業脫離國家控制。私有化這時已經成為官方政策,而戈爾巴喬夫仍然在舉著“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旗幟……馬克思主義政黨,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作指引,敗亡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其次,戈爾巴喬夫的“妥協”,讓反動派領袖葉利欽得以羽翼豐滿,為葉利欽兵不血刃式的政變創造機會。
  • 葉利欽是戈爾巴喬夫一手提拔的,但葉利欽是隱藏在蘇共內極端仇視蘇共的野心家、陰謀家。在其羽翼豐滿後,明目張膽要搞垮蘇共,實施他全盤西化的資本主義的理想,其時,戈爾巴喬夫不但不予以遏制,反而與之協同。1990年5月,輕而易舉地實現競選俄聯邦蘇維埃主席的野心。儘管戈爾巴喬夫已察覺其反社會主義的企圖,但他並沒有遏制,而只輕描淡寫地說葉利欽在講話中從沒提“社會主義”這個詞;葉利欽辯解說:“單有社會主義這個詞是不夠的,我所希望的是人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似乎表示他並不反對社會主義,而且,關心人民生活更為實在,引人同情。1991年2月,戈爾巴喬夫曾點名葉利欽和波波夫,說他們“否定社會主義思想、主張社會資本主義化”,是“典型的右翼反對派”;但戈爾巴喬夫並不是依靠蘇共黨組織、黨員骨幹與他們開展鬥爭,而是“邀請他們合作”,希望“不要兩軍對壘”;戈爾巴喬夫的妥協,幫助促成葉利欽民主派的崛起和奪權。這正是標準的“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 第三,戈爾巴喬夫的“軟弱”,葬送了蘇聯社會主義事業。
  • 1991年蘇聯舉行公投,76%人支持保持蘇聯政體。軍隊為維護蘇聯統一發生“8.19”政變,身為莫斯科領導人葉利欽親自站在坦克上,指責軍隊並稱其為“叛亂”,並保證蘇聯政體統一;此時戈爾巴喬夫正在外高加索風景秀麗地方度假。葉利欽開始迅速掌權:1991年12月,畫風突變,在戈爾巴喬夫不知情情況下,葉利欽夥同白俄羅斯、烏克蘭等三國達成協議,並率先宣佈“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獨立;就這樣,俄羅斯誕生,蘇聯正式解體。即使如此,戈爾巴喬夫仍然是蘇聯最高領導人,手中握有幾百萬軍隊的指揮權,只要他一聲令下,蘇共領導下的軍隊會絕對維護蘇聯社會主義政體,葉利欽就會“粉身碎骨”;然而,戈爾巴喬夫太軟弱了,還在為他的民主方式解決,不想“兩軍對壘”……軟弱無能、貽害無窮。他根本不懂得“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
  • 第四,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顏色革命”式的“和平演變”,戈爾巴喬夫沒有半點警惕性,也毫無任何應對方略。
  • 戈爾巴喬夫在美國總統里根忽悠下,寫了本書。大意是:“地球是人類共同家園,就像汪洋裡一葉孤舟,孤單飄零,自然災害,外星人襲擾,地球都是一家人,人類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應對地球危機”。戈爾巴喬夫想想也對,為地球著想是大國責任。接著美國忽悠了個虛無縹緲“星球大戰計劃”,面對宇宙軍備競賽,耗資巨大。徹底癱瘓蘇聯經濟。國內矛盾急劇惡化,“顏色革命”開始發揮威力。反對派領袖“葉利欽”就勢誕生。葉利欽,1985年,在戈爾巴喬夫提攜下,進入蘇共中央,開始進入權利中心……之後,葉利欽羽翼豐滿,解散蘇共,瓦解蘇聯。
  • 最後,“政治路線既定之後,幹部是最關鍵的因素”,戈爾巴喬夫錯用葉利欽,引火燒身、貽害無窮。
  • 葉利欽,1985年,在戈爾巴喬夫提攜下,進入蘇共中央,開始進入權利中心……葉利欽羽翼豐滿後,逐步完成了他解散蘇共、解體蘇聯、在俄羅斯實現他資本主義的政治抱負……戈爾巴喬夫,總結人生三大失誤有一點——“當年不該提拔葉利欽”;即使2007年葉利欽去世,戈爾巴喬夫都沒有原諒葉利欽。


  • 1991年“8·19”事件宣告戈爾巴喬夫徹底失去了對於局勢的掌控。8月23日,葉利欽橫眉怒目,手指著講稿,迫使戈爾巴喬夫宣讀政令,宣佈將蘇聯在俄羅斯的全部產業轉交給俄羅斯。

  • 總而言之,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是始作俑者,葉利欽則蘇聯解體的實際操作者。他們對蘇聯解體不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千秋功過,歷史自有定論!
  • 正如曾任蘇共高層領袖(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雷日科夫所痛心指出:“正是那些力量,正是我們國家的那些具體的人,他們懷著對社會主義的仇恨,出於自己的民族主義觀點和算計,更主要的是出於個人對利益的貪婪,促成了這樣一次歷史的大倒退,犯下了滔天罪行,毀滅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毀滅了它的社會制度,使絕大多數百姓陷入了極度貧困的境地”( [俄]雷日科夫:《大國悲劇》)。
  • “青山遮不住,逝者如斯夫”!


閒雲島


怎麼說呢?只能說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吧!

在1991年年12月25日,當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並將國家權力和核武器密碼箱移交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蘇聯國旗從克里姆宮上緩緩降下時,那個曾經威震全世界並讓整個西歐顫抖,與美國對抗了近半個世紀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宣告解體了。



在此後國內外的媒體對前蘇聯解體的解讀中,幾乎都將前蘇聯解體的責任歸咎在了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身上。

認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以及公開性民主化、構建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等理論觀點的提出,擾亂了前蘇聯原有的主流意識形態,瓦解了蘇共黨隊伍,在此理論指導下,提出的急於求成的改革,最終導致了前蘇聯的解體。

尤其是戈爾巴喬夫在80年代末,在“辛納屈”主義主導下,拒絕干涉東歐劇變和兩德統一,並於1990年放棄蘇共領導體制允許多黨制,1991年上半年從波羅的海國家撤軍等政策,被認為是前蘇聯黨政體制瓦解過程中的關鍵決策失誤。



那麼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為什麼急於對前蘇聯進行改革?為什麼提出如此重大的改革措施呢?

其實在戈爾巴喬夫1985年3月11日接替去世的“契爾年科”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之前,前蘇聯社會,就已經處於嚴重的社會經濟,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機之中了;

在戈爾巴喬夫執政之前,前蘇聯的高層老人政治就已經成為蘇聯最嚴重的危機之一,在勃列日涅夫執政的18年間,直到其老死在任上,以及他的後兩任繼任者,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前蘇聯高層全部都是老人執政,當時蘇共政治局委員的平均年齡是70歲,60歲以下者唯有戈爾巴喬夫一人,在這種情況下,前蘇聯領導層的老化僵硬的政治情況必須進行改革。

而前蘇聯在經濟層面也是如此,在戈爾巴喬夫之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前蘇聯高層大量提拔親信,蘇聯政壇形成了一波以列日涅夫為核心的特權階層。

其貪汙盜竊和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現象非常普遍,前蘇聯社會之間也是行賄成風,生產效率低下,在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後期,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靜止期。

根據俄羅斯專家的估計,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特權階層,已經發展到50萬-70萬人,加上他們的親屬共有300萬人之巨,約佔前蘇聯全國人口的1.5%,蘇聯的特權階層早已將大量國家財富佔為己有,貪汙腐敗的盛行不僅給前蘇聯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給蘇共黨風以及社會風氣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此時蘇聯已經積重難返,同時長期與美國的爭霸,也讓經濟力量相對薄弱的前蘇聯負擔沉重。

政府威信的下降,讓越來越多的民眾階層以及相當一部分精英階層對政府表示不滿,正因如此,在20年前蘇聯開始改革時,其實是被前蘇聯社會上很多人視為期盼已久的事情的。


按當時戈爾巴喬夫的原話來說:“這一切頗具象徵意義,那個體制本身瀕臨死亡,那個凝滯的老人血液,已經不再具有生命力,我瞭解賦予我的是什麼樣的責任重擔,這對我乃是最大的精神負擔,實際上在我被推舉到蘇共中央總書記的位置上時,就已經註定我別無選擇,因為整個國家正期待改革的到來。”

於是在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後,他對前蘇聯進行了一系列非常激烈的改革,但可惜的是,他所實施的這些改革,缺少宏觀決策和相應的配套設施,加上戈爾巴喬夫仍沒有放棄蘇聯的傳統做法,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致使經濟不斷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持續下降。

同時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還引發了蘇聯特權階層強烈的不滿和社會動盪,而在經濟改革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下,戈爾巴喬夫又錯誤的把改革的重點轉向了政治領域,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消弱和放棄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在這時反對派趁勢崛起,前蘇聯社會動盪日益加劇,而蘇共在失去領導地位後,蘇聯的解體就成為了必然。



這在1991年3月27日,前蘇聯進行是否繼續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投中時提現的尤為明顯,儘管有76.4%的蘇聯公民贊同保留聯盟,但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以及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公共抵制公投。

戈爾巴喬夫對政治的過激改革,讓葉利欽等支持分裂的蘇聯高官在政治鬥爭中獲得了優勢,此時蘇聯的解體與否,已經不取決與前蘇聯的人民,而在於蘇聯權力階層中的分裂勢力的手中了。


我們目前一提起前蘇聯的解體,總是願意把一切責任都歸咎於“戈爾巴喬夫”,但是在當時來說,“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他的激進是錯誤的,對前蘇聯過於民主的改革,讓蘇共在與反對派分裂勢力的對抗中處於了劣勢,最終讓一個原本強盛的國家消失了。


而前蘇聯人民也沒有盼來他們渴望的美好日子,前蘇聯解體後,其國家工業總產值直接消失了一半,直到新千年俄羅斯都沒恢復到前蘇聯的工業水平,在前蘇聯解體後的頭幾年中,俄羅斯民眾迎來的是更加嚴重的經濟倒退,人民生活都成問題。

每念至此,“天真”總有一種特殊的想法,當人民沒有一個強盛的國家,沒有一個安定、穩固的社會環境時,我們得到的遠比我們失去的更多。

最後謝謝大家都閱讀,祝您端午節快樂。


天真小科普


從長遠的發展來看,由於蘇聯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軍隊發展之中,並導致民營企業陷入長期技術落後和勞動生產率低下的問題,不管戈爾巴喬夫如何嘗試改變蘇聯的發展,整體經濟和科技上的差距卻是已經無法逆轉,在與資本主義的和平競爭中,這種以軍隊為主的發展形式是不可能在對峙中獲得勝利的,蘇聯的解體就是最好的證明。

圖為蘇聯核武器

核武器是蘇聯曾經制衡西方國家的主要手段,但相互毀滅原則的存在卻使得蘇聯不敢直接與美國和北約之間發生核戰爭。斯大林在世的時候,朱可夫為首的主戰派曾不止一次的表示要用核武器直接轟開北約在德國的防線,這一計劃也得到了斯大林的認可。只不過上個世紀50年代蘇聯的核打擊能力相對美國實在落後太多,而且這種咄咄逼人的布爾什維克精神也隨著斯大林的逝世和朱可夫的大權旁落而最終在赫魯曉夫時代消失。

圖為古巴導彈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是對赫魯曉夫敢於面對戰爭的姿態第一次提出了考驗,事實證明赫魯曉夫及其後續的領導人並不敢於直接面對與北約之間的戰爭,這一情況直接的導致了整個冷戰期間美蘇之間都在進行著規模龐大的軍備競賽和代理人戰爭。而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會導致蘇聯在與美國之間的競爭中慢性死亡。

圖為好戰的斯大林

蘇聯解體的原因終歸還是因為蘇聯懼怕和美國發生戰爭,在80年代蘇聯盛行的止戈為梨和武器是國家進步的剎車等宣傳話語中就可以發現,蘇聯在與美國的競爭之中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並不得不放棄與美國之間的部分軍備競賽,來轉移資金彌補經濟實力的差距。而當這種轉移比例最終失衡並導致社會發生混亂的時候,國家的解體就在所難免,武器是維護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前提是國家經濟必須能支撐起現有武裝部隊的基礎才能保證武器是維護國家經濟發展而不是拖延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軍事新觀察


一個人如果沒有主觀意願,又如何拯救呢?他要拯救也得是他願意拯救啊!



地圖頭曾經也年輕過。

蘇聯解體有很多客觀原因,甚至是歷史原因,但是主觀上看,蘇聯人民和國家是不願意走向解體的,這是違背大眾意願的。蘇聯解體實際就是一個政治小圈子裡的事件,結果讓整個國家搭上了前途命運。



他和普在一起。

蘇聯當年經濟雖然有困難,但是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說,還可以依靠經互會繼續獲得大量的發展資源,比如人力物力財力。蘇聯即便經濟再難,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工業國,蘇聯統計口徑下的工農業總產值一度達到美國百分之80。



坐在葉總旁邊。

蘇聯軍力強大,經濟有困難但是也比較平穩,整個國家完全沒有進入積重難返的狀態。只不過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地圖頭上臺前蘇聯幾年時間就更換了多任領導人,蘇聯領導層似乎進入一個老邁不中用的階段,也引發了一些不安。然而這一切最後被人利用,發酵成蘇聯解體這樣的結果,地圖頭彼時沒有采取果斷措施,導致解體。事後他還開開心心的拿了諾貝爾和平獎呢。


海事先鋒


戈爾巴喬夫為什麼沒能拯救蘇聯,原因很簡單,蘇聯正是戈爾巴喬夫一手搞垮的,他怎可能去拯救蘇聯?

1985年上臺的戈爾巴喬夫,面臨的形勢,今天的很多媒體都大肆渲染、似乎蘇聯已內外交困到隨時會垮臺的地步,而真實情形如何呢?

當時的蘇聯軍事實力正值巔峰,與美國、中國等大國的關係也有所緩和,來自外部的威脅幾乎不存在;至於聯盟內部,經濟不振的問題的確有,但如果腳踏實地、認真整頓,完全有能力一改七十年代的頹勢,取得新的發展。

但是戈爾巴喬夫此人,身居高位,究竟打算做一些什麼呢,解密資料顯示,此人早在中學時期就對蘇聯的體制不滿,日記裡曾寫下“有朝一日,將親手終結蘇聯的制度”,沒想到竟一語成箴。

在地圖頭的領導下,強大的蘇聯僅用了六年時間就轟然解體,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蘇聯的解體,甚至完全出乎西方的意料,美國中央情報局坦承“未發現蘇聯崩潰的跡象,這一切都發生在瞬息間”,可以說當時的國際社會,對蘇聯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沒有一個認真的研究機構、專家學者會認為蘇聯會解體,一手導演這樁悲劇的傢伙不是別人,正是戈爾巴喬夫自己。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國民經濟一落千丈、民眾生活困難重重,時至今日許多人仍懷念蘇聯,對戈爾巴喬夫則恨之入骨。

蘇聯的制度優劣,這裡不評論,但不論到什麼時代,戈爾巴喬夫這種背叛者都沒有好下場,前段時間傳出此人重病住院的消息,網絡上還有人鼓勵插滿管子的戈爾巴喬夫“與病魔作鬥爭,早日戰勝病魔”,對此筆者冷笑一聲,還作鬥爭,蘇聯插滿管子的時候他幹嘛去了,他怎麼不鬥爭?

最後筆者只有一句話,願病魔早日戰勝戈爾巴喬夫!

——

炎黃軍武只發原創,請走過路過的朋友點贊、關注一下,謝謝~


炎黃軍武


戈爾巴喬夫無疑是一個改革家,但是面對蘇聯的改變,順序整錯了。一個國家政權首先穩定,然後才能進行逐步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等等方面,但是他首先整了一個‘新思維’,好找全部民主改革,讓全民投票選舉官員。這還不亂了套;再者這些官員一看你戈巴契夫也沒必要去支持了,我們都被選下去了,誰還支持你啊。所以最後戈巴契夫只能剩個空殼在上面,權力被架空了。

經濟成功了,威望才上升,逐步改革官僚體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再說蘇聯當時是100多的民族的國家,民族矛盾突出化,新思維讓各民族回顧自身歷史和輝煌,這不是人為製造敵對情緒嗎?因為當時蘇聯的民族是分等級的。

所以這樣一搞,政治體制瓦解、人民敵對情緒高漲,政權也就不會穩定了。


財富人生666666


戈爾巴喬夫嘛,我覺得他跟漢獻帝在某方面倒是有些相似。而葉利欽在某方面則跟曹丕有些類似。比如,戈爾巴喬夫是為蘇聯送終的最後一位蘇聯君主。而葉利欽逼迫蘇聯解體,使得原本土地最為廣闊的十幾個聯邦組成的蘇聯分裂成了若干個國家。再看曹丕。如果他不逼迫漢獻帝讓位的話,那麼,漢朝雖然是名存實亡,但終歸還是漢朝。只要是漢朝。那麼劉備孫權雖然已然是國家君主。但他們至少在名義上都還是含先帝的臣子。(聽不聽話單說)曹丕一登基,大漢立即分裂成魏蜀吳三個國家。大家想想,我說的對嗎?


風雨中的梅雲


戈爾巴喬夫空有一腔熱血,可惜卻無力迴天。自1917年列寧帶領十月革命後,蘇聯這個名字幾乎佔據整個二十世紀的熱搜。斯大林模式開啟後,蘇聯更是猶如脫韁的野馬,縱橫天下。

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於社會主義的一切前途都是走在摸索的路上,難免少不了磕磕跘跘。斯大林模式給蘇聯半個世紀的輝煌,最後也作了蘇聯陵墓上的裹屍布。

戈爾巴喬夫更多的應該是一個歷史的背鍋人,蘇聯的本質已經腐朽了,緊靠小修小補是無足輕重的。最後他是在無力了,只好放手,讓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




盛世打雜


戈爾巴喬夫是一個溫和派人物是懦夫。當一名出色的領袖要有堅強的意志和鐵血手腕,老戈沒有這個魄力,如果他把葉立欽逮捕並關押反對派領導在當吋是可以拯救蘇聯的。如果他有普京的性格的話就好了,最看不慣葉立欽指著他時一副受驚的小媳婦模樣!


用戶95432006791


一個國家,連自己的魂就丟掉了,怎麼救國。要保全自己獨有的東西才行。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就那麼好?全盤西化就能解決俄羅斯國內一切問題?事實證明根本不是那回事。一切靠自己,世上沒有救世主,更沒有神仙皇帝。中國也是靠自己,四十年改革開放,步入世界中央!為共產黨點贊,為中國人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