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預產期,寶寶爲啥遲遲不出來?這8種情況你要知道!

預產期到了,可是寶寶彷彿特別留戀媽媽的子宮,完全沒有要出來的徵兆。看著一點動靜也沒有的肚子,準媽媽開始不淡定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預產期即準媽媽預計生產的日期。當妊娠≥42孕周時分娩,被稱為過期妊娠。調查顯示,分娩日期比預產期晚的準媽媽佔到了40%,但延期通常在5天左右。所以,如果超過預產期寶寶還沒出來,準媽媽雖然需要謹慎對待,但不用太擔心,醫生會根據你的狀況,採取必要的干預,保證你和寶寶的健康。

Q

到了預產期,寶寶遲遲不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過了預產期還未分娩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情況有4種。頭盆不稱:胎兒較大,胎頭遲遲未入盆,宮頸未受到應有的刺激,使產程開始推遲,這是比較多見的原因。雌激素水平低:血中雌激素水平的高低與臨產有密切關係,血中雌激素水平過低,會引起過期妊娠。胎盤硫酸酯酶缺乏:無法將種活性較弱的脫氫表雄酮轉變成雌二醇及雌三醇,以致發生過期妊娠。遺傳:有少數女性的妊娠期較長,數胎均出現過期妊娠,可時常見同一個家族,說明這種傾向可能與遺傳有關。

Q

過了預產期,寶寶沒動靜,準媽媽需要去醫院待產嗎?

到了預產期,寶寶為啥遲遲不出來?這8種情況你要知道!

如果過了預產期,準媽媽沒有任何分娩的感覺,建議去醫院諮詢。醫生會安排一些檢查,檢測胎兒的狀況,根據你的情況,給出具體的方案。這是準媽媽預防過期妊娠的一種方法,不可呆在家中一味等待。

Q

過期妊娠時,醫生會對準媽媽進行哪些檢查?

到了預產期,寶寶為啥遲遲不出來?這8種情況你要知道!

對於過期妊娠的準媽媽,醫生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確保胎兒健康。

胎動計數:一般認為,12小時內胎動累計數不得少於10次,12小時內少於10次,或逐日下降超過50%而又不能恢復,說明胎盤功能不良,導致胎兒有缺氧存在。

胎兒監護儀檢測:檢測胎兒是否因為缺氧,而出現胎心晚期減速。

超聲監測:觀察胎動、胎兒肌張力、胎兒呼吸樣運動及羊水量等,以此判斷胎盤功能是否減退。

羊膜鏡檢查:觀察羊水顏色,瞭解胎兒是否因缺氧而有胎糞排出,若已破膜,可直接觀察到羊水流出及其性狀。

Q

超過預產期沒分娩,準媽媽是不是一定要用催產素?

一般說來,超過預產期,準媽媽和寶寶的狀況隨時都會發生變化,時間越長,對雙方的健康越不利。因此,到預產期還沒生,需要定期產前檢查,醫生在42周前,根據胎動、胎心監護、B超羊水量,決定是否需要用催產素。

Q

超過預產期後的分娩,是不是隻能選擇剖宮產?

一般來說,醫生會檢測胎兒的狀況,如果胎兒沒有出現胎盤老化、胎兒缺氧、巨大胎兒等情況,而準媽媽的狀態良好,仍然能夠順利自然分娩,只是比預產期晚幾天的話,不一定非要採取剖宮產。

Q

過了預產期才分娩的準媽媽,需要特別護理嗎?

到了預產期,寶寶為啥遲遲不出來?這8種情況你要知道!

當過期妊娠發生後,對準媽媽的護理非常重要。分娩前,家人應該協助醫生做好胎兒宮內安危監測及胎盤功能檢測;鼓勵準媽媽進食,鼓勵其積極休息,為分娩做好準備。家人應該多跟醫生溝通,耐心解釋給準媽媽,緩解她的焦慮情緒,幫助她以良好的心態接受醫生的建議。

Q

聽說爬樓、做蹲起,能讓寶寶早點出來,是真的嗎?

爬樓、做蹲起能促進分娩是不科學的,不建議準媽媽用這種方式。臨近分娩,準媽媽本身就承受很大的壓力,做劇烈運動或運動不當,可能會令準媽媽發生意外。如果準媽媽想做點什麼,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散散步。

Q

過期妊娠能夠預防嗎?做些什麼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由於過期妊娠發生的原因非常複雜,所以很難預防。但是準媽媽可以做一些事情,避免不良情況的發生。

記清楚月經來潮日期、週期,以方便醫生準確計算預產期,並且要重視定期到醫院做檢查。

合理安排好孕期的工作、休息時間,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切忌長期休息不動,但準媽媽有合併症者除外,如妊娠期高血壓等。

從自覺胎動開始要自我監測胎動,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即去醫院。

定期進行B超檢查,監測羊水變化,如出現羊水過少,要及時就診。

懷孕晚期,準媽媽應該經常到醫院檢查,可查血或B超,瞭解胎盤功能。如果胎盤功能正常,宮頸條件尚未成熟,可以嚴密觀察等待自然分娩。如果胎盤功能已老化,說明胎兒不能通過胎盤得到充分的氧氣和足夠的營養物質,如果繼續妊娠,可導致胎兒長期嚴重缺氧,此時應儘早中止妊娠。

到了預產期,寶寶為啥遲遲不出來?這8種情況你要知道!

關注芝麻育兒

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

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