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劉邦的一個人,不要封賞只求活下來,比韓信強得多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出了名善用人才,但是在漢朝建立之後,劉邦開始大肆殺害當時追隨他的有能之人,這也是劉邦一生中讓後代質疑的重要黑點,在漢朝成立之初劉邦封賞的7個諸侯王最後全部死於劉邦手下,“飛鳥盡,良 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形容來劉邦非常真實。

最瞭解劉邦的一個人,不要封賞只求活下來,比韓信強得多

但是在跟隨劉邦的這些能人異士之中,有一人卻深知劉邦為人,劉邦大字不識幾個本是市儈小人心胸狹隘,只是有一個稍有能力的岳父,在稱帝之後肯定會對功高蓋主之人進行屠戮,為後代拱衛江山。這人就是張良。

最瞭解劉邦的一個人,不要封賞只求活下來,比韓信強得多

張良在劉邦陣營中充當角色就如同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為劉邦出謀畫策,幫助劉邦巧取項羽奪天下。張良本是韓國的丞相之子,家族三代為韓國丞相,所以在秦國滅掉韓國之後,張良一直想著復辟韓國,找秦國報仇,在秦末張良舉組織一小部分軍隊造反,隨後與劉邦相遇兩人不謀而合共同抗秦,再到之後項羽楚軍一家獨大,張良再次與劉邦合作這次張良歸為劉邦手下輔佐劉邦。

最瞭解劉邦的一個人,不要封賞只求活下來,比韓信強得多

從一點就可以看出張良在政治上比韓信聰明得多,在漢朝初期劉邦封賞各有功之士,劉邦封賞張良為候“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但是張良卻拒絕了,稱自己當時只是為了報秦朝滅國之仇,現在大仇已報自己沒有所需了,而且稱自己體弱多病只是向劉邦要了,當時最初與劉邦相遇的地方的大片耕地。反觀韓信則是向劉邦要兵要封賞,可見張良要比韓信在政治上的覺悟高很多,更非常瞭解劉邦的為人。

最瞭解劉邦的一個人,不要封賞只求活下來,比韓信強得多

由於呂皇后野心越來越大,再加上劉邦寵愛戚夫人,劉邦就有了廢掉呂皇后兒子的太子,立戚夫人之子為太子的舉措,呂皇后求助張良,因為呂皇后深知張良是最瞭解劉邦的人,所以向他求助,張良就向呂皇后推薦了“商山四皓”四位老人輔佐太子,將太子之位順利保下。因為張良深知劉邦善用是非常尊重人才的人,“商山四皓”四位老人當時劉邦多次求助他們出山輔佐自己但是都沒有成功,如果現在這四位老人輔佐太子,他必定會非常賞識太子。在劉邦死後呂皇后也非常尊敬張良,張良在漢高後二年因病去世,被呂皇后封為文成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