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很多人讀《金剛經》會覺得生澀。我也是剛讀完,於是整理了這15個章句。送給大家。

1、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薩還有我相(自私心,執著自我)、人相(對待心,計較得失)、眾生相(分別心,雜念紛紜)、壽者相(慾望心,貪得壽命),他就不是菩薩了。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2、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要作為一位大菩薩應該要做到忘記佈施給誰,忘記佈施多少,以及不求名、不求利、不求褒獎;為什麼菩薩佈施要達到這種境界呢?因為這樣的佈施心量才能廣大,在廣大的佈施之下,他的福德才能增長,達到無限量之大。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東方的虛空,你想得到或測量出有多大嗎?”

須菩提回答說:“我沒辦法,世尊!”

佛陀又說:“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方、下方虛空,你能想像有多大嗎?”

須菩提又回答說:“我沒辦法,世尊!”

佛陀接著又說:“須菩提!菩薩若能不著相佈施,所得的福德就像虛空那樣的大,難以想像,難以測量。

須菩提!所以諸位大菩薩只要依照我的教法,不要著相佈施就是了!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3、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陀聽了之後說:“你說對了,世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也是一樣,都是不實在的,因為他們都會毀壞,都會變化,所以世人眼光所見的一切相,都是虛幻的假相,怎可執著虛幻的假相,來矇騙自己呢?所以世人如能不執著虛幻的假相,及不受一切外相的迷惑,這才是一位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才能如如自在,這樣的人即使未見有形有色有相之佛身,但已了悟佛身的真實,因為心中有佛,佛心相印,佛就在他的心中了。”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4、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所以不要執著一切萬法,也不要執著一切空法;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為你們說法的時候,常用竹筏來作比喻,世人編竹為筏,渡人過河,到了彼岸,竹筏就不用了。我所說的佛法,就像渡人的竹筏一樣,過了河就要放棄,何況不是佛法的理論,更不應該執著了!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5、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呢?這都是因為一切凡夫、賢人、聖人,在無為法的證悟方面有所差別,如聖人見山是山,不執著山,已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賢人見山不是山,因為怕起慾念私心,所以排除一切外相外緣;凡夫見山是山,執著山,因為凡夫是貪心不足的,常常為了身外之物而起爭執。所以凡夫、賢人、聖人差別就在於此,也就是無為與有為的差別。”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6、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是方便法門而已,只有現在我所說的法(金剛經)才是真實之法,但我說真實之法讓你們聽,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為什麼呢?因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對迷昧的眾生說的,在佛的世界裡就用不上了。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7、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一切的法道,都如夢幻泡影一般一觸即破,不可捉摸。又如晨露閃電一般轉瞬即逝,應該以此看待眾生。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8、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須菩提!你應當知道讀誦金剛經,照著經意去修持的人,將能成就最上等,也就是第一等級——至高無上稀有的究竟法,所以這本金剛經的所在地方,等於有佛在那裡,我們對修持讀誦金剛經的人,要像尊重佛弟子一樣。”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9、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陀再解釋說:“須菩提!但是那麼多的細小灰塵,也是假籍的名稱而已,因為這些細小灰塵也是由大石頭分裂而得,現在是細小灰塵,但是一旦掉落地上,在水的結合下,又要變成土塊,因此名稱只是物體的暫用而已;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樣,是假籍的名稱而已,因為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由細小灰塵的大結合——成為土塊,土塊的大結合——成為小山,小山的大結合——成為星球,星球的變化排列——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會隨著眾生的業報而產生變化,眾生心清淨,三千大千世界即清淨;眾生心汙穢,三千大千世界即汙穢。眾生心生執著,即有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心生解脫,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籍的名稱而已。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10、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 ‘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佈施。

所以說,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必須不可有任何執著,就是見到一切外相都不能動搖本心,能夠做到這點,然後再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才能與佛心真實相應!在與佛心相應之後,更應時時保持,讓它永不退失,如何才能達到此目標呢?就是不可執著豔麗的物品,也不可執著靡靡的音樂、香濃的味道、美味大餐、華麗服飾,以上這些物質享受都不可以執著,然後才能升起清淨之心,因此清淨之心必須在一切都不執著的情況下,才可能產生的。

如果心有所執著,你的念頭就會隨著外在的一切起煩惱,這樣清淨心就消失了,人反而不能安住了,所以我說菩薩的心中,不應有任何形形色色的執著,然後才能毫無掛礙,去做清淨的佈施。

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為了利益廣大眾生的緣故,就要像方才我所說的方法去佈施才對的。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11、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怎麼說呢?須菩提!因為菩薩這個名字,只是為了度化眾生而假設的名稱而已,所以我說,如果有人不執著我相(自私心)、不執著人相(對待心)、不執著眾生相(分別心)、不執著壽者相(慾望心),他可稱為一位菩薩了。

須菩提!倘若菩薩有這樣的想法,更對人說:‘我應當去莊嚴佛國淨土。’那麼他就不是菩薩了,因為他已經執著於假名稱、假形相了,而不知‘莊嚴’兩字,其實只是針對眾生而說的假藉名詞,佛國淨土本來清淨,哪裡還需要您來莊嚴呢!

須菩提!倘若菩薩對佛法能夠達到圓通了達的境界,他不會受到我相(煩惱的障礙),法相(智慧的障礙)的牽絆,那麼我才說他是真正的菩薩。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12、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為什麼這樣說呢?須菩提!我告訴你吧!眾生的心思都想著過去、現在、未來,但過去已成過去,就像人的壽命一樣,過去就不再回來了,現在又是不停的,如坐在行駛的汽車上,你說現在看到是橋頭,但當你說完,已經在橋中或橋尾了,甚至於橋已經過去了,所以現在也是抓不住的心思。未來呢?也是一樣,因為人的心思是隨著環境而變化的,沒有一定的,因此又怎能預期未來的想法呢?所以過去的心、現在的心、未來的心,都是不實在的,都是得不到的。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13、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未來眾生如果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要以無我(沒有自私心)、無人(沒有對待心)、無眾生(沒有分別心)、無壽者(沒有慾望心),如能照這樣去修持,那就是修一切的善法了,修一切善法就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14、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當須菩提講完時,世尊再說出四句偈語:“如果有人想見到佛陀的外表相貌,想聽到佛陀的說法聲音,因此每天焚香祭拜,祈求感應,這是迷昧之人的所作所為,而不知佛須在心中求,不是心外求,所以有以上行為的人,那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永遠也見不到自性如來。”

大乘經典《金剛經》中佛陀開示最重要的15禪語,受益匪淺

15、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所以如果有人說:“佛陀有什麼稀奇?他還不是跟我們普通人一樣,有個身體,需要兩腳走來、走去,有時候還需要坐下來休息,還需要躺下來睡覺。”有這樣想法的人,他就是未能瞭解我所說“如來”兩字的真正含義。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知道,我的肉體身只是方便度化眾生的工具而已,只因眾生迷昧於六道輪迴,只能看到有形假相,不能看出無形寶相,所以我才應化一個肉體身來度化眾生,但我的無形真身遍滿虛空,哪有去、哪有來;哪有坐、哪有臥,因此沒有所謂的來,也沒有所謂的去,這才可稱為“如來”,也就是我的另外一個名稱“如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