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

《我不是藥神》: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

健康等於1,只有擁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創造財富,去享受生活,而這些都是1後面的那些0。

只要有1在,後面就有加上無限個零的可能,就像財富在不斷增值一樣。而如果這個1沒有了,所有的一切就都歸零了,什麼都沒有了。

《我不是藥神》: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

這幾天,由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監製,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等人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Dying to Survive)火了!

點映過億,口碑炸裂,豆瓣評分9.0,淘票票評分9.5,貓眼評分9.7分!

有人說,《我不是藥神》的過審上映,是中國電影的萬幸!它將“病人的求生意志、藥販子的道德選擇、警察的法情困境以及醫藥公司的商業追求”等一個個現實而尖銳的人性矛盾扒得“一絲不掛”。

01

我不是藥神,可我每天都在拯救生命

韓寒前兩天發佈了一條長影評,他分析的觀點我格外贊同:

《我不是藥神》: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

前天,人民日報也對其做了專版的薦讀,引發了大家對影片深刻寫實意義的思考。

這部影片為什麼會得到這麼多人的盛讚和熱捧呢?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一部反映現實、反思現實的現實主義的作品,當然會受到極大的關注。

背景故事發生在2003年的上海,相比於現如今的光鮮亮麗,我們看到的畫面:

髒亂差的環境、洗不乾淨的頭髮、皺巴巴的衣服......那是艱難生活的樣子——不加任何濾鏡。

《我不是藥神》: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

程勇(徐崢飾)——迷茫困頓的男性保健品販賣商,生意慘淡的他鋌而走險,在高藥價的逼迫下,走上了海外代購國外仿製藥的道路。

他最開始去印度走私仿製藥,不為救人,只為賺錢。

而當他真真切切地接觸並且瞭解到白血病人這個群體後,他有了驚人的成長和蛻變,他要竭盡全力地區救助每一個病人,即便是會有牢獄之災。

自此他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成了病人眼中的“藥神”...

02

有病沒藥是天災,有藥沒錢是人禍

曾經有一位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

自己的一個好朋友的父親曾經與癌症抗爭九年,這過程中有數次接觸進口藥,昂貴的費用、渠道的困難打擊著朋友和他的家人。當我們去醫院探望他父親時,看到還有很多患者,絕望地躺在床上,直勾勾地看著天花板,這些人真的負擔不起昂貴的藥費。

《我不是藥神》: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朋友跑到他父親的床前問:效果好不好?感覺你精神好多了呀!

那種感情真的很複雜!那麼拼命地想活,但卻被天價的費用壓榨掉了最後的希望!所以後來當聽說別人從印度那邊購買廉價抗癌藥物時,我總是想起一句話:“當社會把你逼到走投無路時,不要忘記你身後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犯罪,記住這並不可恥。”

那是一群陷入絕望,而又急於求生的人。真藥買不起,只能從販子手中買假藥。(故事來源:歷史啟慧)

因此也愈加凸顯了整部影片的兩大主題是:藥和窮。

就像張愛玲筆下常用“疾病”去渲染角色的悲慘,生病本身就帶著消極和悲傷的情感,不管是身體上的疾病還是心理上的疾病,在一定基礎上導致了“身窮”和“心窮”。

《半生緣》中說:

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於是,為人子,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母,人到中年,不敢病,不敢放棄...

03

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大的成就

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提出過這樣一個共識:

健康等於1,只有擁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創造財富,去享受生活,而這些都是1後面的那些0。

只要有1在,後面就有加上無限個零的可能,就像財富在不斷增值一樣。而如果這個1沒有了,所有的一切就都歸零了,什麼都沒有了。

只有擁有了健康,我們才能夠去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創造未來。

《我不是藥神》:身體好,才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

紀德在其小說《背德者》裡寫道:

人們最動人心絃的作品,總是痛苦的產物。

幸福有什麼可講的呢?除了經營以及後來又毀掉幸福的情況,的確不值得一講。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得到的東西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趁著年輕,趁著一切還來得及,照顧好身體,才是這輩子最大的成就!

如果可以,不妨學學村上春樹的養生方式:早睡、早起、跑步、閱讀...從現在開始,為了自己、為了家人,好好“養生”起來吧!

特別推薦——

途書APP“暑期大福利”:

10w+冊館藏書籍免費借閱、

免費快遞到家!

這個假期,與書為伴

讓途書承包你的整個夏天!

下載途書APP,

立即免費借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