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图文兴邦、呕心沥血被毛泽东称为万世师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懂的事情或者事物就会去请教别人。于是就称这个人为导师。什么人都称导师,教人唱歌、跳舞、创业和成功。所有人都称为导师,导师这个词多少恐怕已经受其污染了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的第一人!

他图文兴邦、呕心沥血被毛泽东称为万世师表

教育乃强国之基,立国之本!这是陶行知的名言,这句话我们小学就知道了。他的一生都在传扬平民教育,主张民主教育。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图文兴邦、呕心沥血被毛泽东称为万世师表

他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主修教育。

1917年一个成功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海外留学回来,他那个时候并没有享受着成功,而是重新定义何为成功!他要让自己和祖国重新建立关联,与此同时,他意识到当时中国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接受教育。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之所知,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转身而为人上之人,而他并没有这么做。他深知这个国家以农立国,当时人们十之八九生活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必须要从农村兴起。扬言要培养100万农村教师,他这么说于是就这么做,毅然辞去自己原在南京的大学教授职务,同时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一起去到南京北郊晓庄的一个小村落任教,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包括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们,那些富人家里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拉黄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只要有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

他图文兴邦、呕心沥血被毛泽东称为万世师表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他的葬礼上在南京举行,场面极其隆重无论是老幼妇孺还是皇亲国戚都有到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赓、邓颖超,彭德怀等诸多大将和元帅也到了现场。挽联上则有几幅的亲笔提名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圣人——董必武

而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颇高,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郭沫若

现如今全是发财的师傅,全是教人营生的导师!而陶行知他以他的生命质量重新撑起导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