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茎部干枯,呈黄褐色,具体什么原因?

花生茎基部干枯,到底怎么回事呢?

花生正处于开花期,心叶发黄,茎基部呈褐色,第一对侧枝着生处也呈褐色,根系少,切开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

初步诊断,图中的花生应是得了茎腐病,其中第三张图中的症状较为典型,花生茎基部已呈褐色干枯状。近期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过大,甚至局部地段的植株因积水受渍,导致花生茎腐病发生加重,根系吸收及传输功能均受到影响,引起幼苗心叶黄化。该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显症,6月下旬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主要危害花生茎部,造成植株中上部茎叶枯死。

据了解,花生茎腐病发生适宜温度为23~25℃,主要靠田间雨水径流传播,其次是大风传播。苗期雨水多、湿度大,大雨后骤晴发病重。花生生长期遇雨应及时排水降渍,确保雨止田干,田干后浅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适当施肥,可施稀粪水或每亩用尿素3~5公斤,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该病发生后很难防治,播种期用药拌种可以减轻发病。播前剔除变色、霉烂的种子并晒种,用适乐时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水0.1公斤均匀拌种5~8公斤,晾干后播种;或者用50%多菌灵100毫升加水拌种20公斤。花生齐苗后加强检查,发现病株后立即用药防治。花生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0%噁霉灵水剂800~1000倍液,或56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喷淋茎基部,连喷2次,能有效控制开花下针期发病。

对已发病的花生植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发病初期可每亩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加“惠满丰”100克或其他多元微肥,加水60~75公斤对准植株基部均匀喷雾。每7天一次,连喷2次,可以兼治花生根腐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花生价格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