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冲峰的战士为什么不怕被后面的机枪打中?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大多数抗日电视剧都有这样的剧情,一场战役中,当司号员吹起冲锋号,这时战士们就会拿着刺刀,大刀片冲向敌人阵地,与敌人进行白刃战。与此同时,后方机枪手们用手中的重机枪、轻机枪掩护冲锋的战士进攻。

抗日战争中,冲峰的战士为什么不怕被后面的机枪打中?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前方冲锋的战士并不怕被己方的机枪打中,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子弹还能认清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

真实战场上,战士们冲锋时的动作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挺直腰杆,而是弯着腰或者匍匐前进,并且战士们之间会有二三十米的间距,这样可以使敌方打过来的炮弹的杀伤力最大限度地降低。

抗日战争中,冲峰的战士为什么不怕被后面的机枪打中?

而作为支援、掩护以及进攻的重火力武器的轻重机枪,其处于自动射击状态时,射击精度就会大幅降低,因此,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既要掩护前方冲锋的战士不被误伤,又要高效的击退敌军,机枪手会将机枪安放在地势较高的区域或者在战友冲锋的左右两侧高地。

抗日战争中,冲峰的战士为什么不怕被后面的机枪打中?

机枪安放在高地时,机枪会和冲锋的战士形成一个角度,发射出的子弹就会从高于战友的上空飞向敌军,而这种打法也有一个名字——超越射击,另外,当机枪架设在阵地两侧高地,战士们冲锋时,两边可形成一个火力较大的区域,战士在冲锋之前会与机枪手沟通好,然后在机枪不扫射的范围内冲锋。既然冲锋的范围没有机枪扫射,自然就不怕被误伤击中。

所以,答案当然不是子弹能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