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理論,往往是以體系的形式呈現的。體系裡應該包括:公理層,原理層,策略層(PPCI),執行層。今天的稿,也是。

1, 十二字的公理層

發現規律-掌握方法-做出成績。

就像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公理層的東西就是看上去簡單而且沒什麼用。

這條是用來描述職業規劃的,可以適用於任何行業。用處主要是兩個,一是自己頭腦裡摸明白,自己處在哪個階段,該往什麼地方使勁。二,我舉個例子來講。

昨晚,半夜一點多,我一朋友打電話給我了,他知道這個點我還不會睡。

朋友是和我大學同專業的,物流工程,不過他是老老實實讀本專業的那種,不像我大學四年都在為了轉行而努力。他說,他明天要去面試一個崗,廠大錢多,面試的一個環節是一分鐘的即興演講,主題有兩個:自我介紹,未來三年職業規劃,二選一。他覺得自我介紹簡歷上都有,就選了職業規劃。

他問我,該怎麼辦。

我說,很明顯這種東西重要的是框架和邏輯,因為內容本身讓人記不住。框架無非三種,總分,分總,總分總。一分鐘那麼短,但求一語驚人,用總分。“對新人來說,進入任何一個行業,他的職業生涯,必然都是發現規律-掌握方法-做出成績的過程。未來三年,我……”用這個開頭,後面按順序隨便填充,只要講的不是太壞,包過。

剛才,我打給他,他說過了。整個組,就他一人用了這種手法,別的人都是直接按順序鋪陳,多半都沒有過。

我說,那挺好的。

2, 原理層

到了原理層,就偏向廣告多一些了,不是所有行業都能適用。

原理層,屬於公理層中,“發現規律”的部分。我能在兩個月裡寫出下述三條,不見得是我真懂了,而是奧美的老闆們這麼說了,我再按照老闆們說的去看過往歷史案例,幾番思考和驗證,說,這個原理對的。

同時,下述的三條,也會是第三部分“策略層”的執行依據。所謂環環相扣。

(1)每次推廣,只講一件事情。

來奧美接的第三個工作,就是採訪奧美社交的副總裁,古里奧。談話間,問及他做的最有成就感的案例是什麼?

他說,當時還是IM2.0時代,他做七喜一個重要的整合傳播項目:商標升級(中文變數字),去卡通化,瓶蓋下的中獎促銷。

彼時他們針對數字7,中獎率高,病毒視頻等不同的點出了大概15套創意。他向對方的品牌負責人一個個地介紹動態和概念。聽了兩三個,對方就沉下臉,反問:Coolio,你的每個廣告要講的信息是什麼?

“按照你們的需求,我們通過視覺展示了數字7,通過動態告訴大家中獎率很高,再通過行動性語言在最後吸引大家參與網站互動。”

你不覺得想表達的太多了嗎?Tony說。Coolio,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個狀況了,之前視頻腳本的提案就是如此,每個故事都想講的太多,堆砌了一堆所謂的創意和包袱,但是反而無法看明白。故事要簡單直接,一次就明白,但是有意思。數量不是重點,七支爛視頻不如一個好的。廣告創意也不必做這麼多,每個又講了這麼多信息。

你記著,以後不管你在哪裡,只要你在做廣告,就一定要記著,每次只說一件事。一個信息已經夠了,要把一個信息做的最好,最夠吸引人,足夠有影響力已經很難了,不要一次試圖表達那麼多。

最後,呈現的是如下這支視頻。曾經制作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胡戈,參與了這支視頻的製作。


回想一下,很多成功的廣告案例都遵循的這樣的規律。

往舊的講,有始終如一打送禮場景的腦白金。往新的講,這兩年廣告刷屏的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等等。

值得一提,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提供服務的是特勞特戰略定位諮詢公司,他們很擅長做這種事,讓自己的客戶(IBM、惠普、寶潔、西南航空、雀巢、蘋果、通用電氣、微軟、沃爾瑪等)始終如一地去打某一概念。

(2)圈層傳播是不斷擴大的

坦白說,這個不是從奧美學來的東西,是從互聯網。

我有一個比較好的習慣,是去網易雲課堂,聽一些付費的課程,關於產品,關於運營。最近聽的,是運營的《冷啟動與高增長》,內容乏善可陳,但重在講明白了一個互聯網產品從種子用戶開始,影響的圈層一步步擴大的過程。

典型的案例,就有小米,網易雲音樂。這些,因為已經非常廣為人知,所以不用講。

當下非常火的陰陽師。因為遊戲核心偏向日式文化,是一個略小眾的圈層。所以一開始,相關的負責人預期能排在app store的二三十名位置。但顯然,這個小眾的圈層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將他們稱為網絡文化寡頭,他們關注的東西將會刷屏式地覆蓋整個互聯網。於是,幾乎所有人都開始玩這個遊戲。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再有,是我寫在奧美紅坊公眾號上的一份稿,講黑人牙膏的一個案例,定位的人群是文藝青年,卻實現卻的是大規模的覆蓋。

所謂小眾狂歡,大眾圍觀。

鏈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ExMDkyOQ==&mid=2650936962&idx=1&sn=5f27f4ea74cd875a447cebd24c2d3f3d&chksm=8be6183cbc91912ac7d58f533371acb7db00474e795536995fb8afe5a3cd70b0b17f6be9b451&scene=4#wechat_redirect


(3)保持你家廣告的視覺一致性——不只是VI

很多人都知道VI(Visual Identity)系統的概念,所以這裡對VI就不做解釋了。我們說文本,說視頻。

入職第二週,我接到的一個需求是幫客戶撰寫四個短視頻腳本,視頻很短,15秒就好。

總監告訴我說,不懂就問,想好再寫,別急著下筆。

或是表現慾望作祟,我一氣呵成地寫好,提交上去,自覺文采出眾。

毫無意外,它被打下來修改。總監很生氣,說kafka,不聽話。

問題的原因,即是四個視頻不成體系,沒有統一的節奏,這樣就不能給觀看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舉例子,是最早時候的四段式廣告:搭建場景——解決方案——解釋原理——召喚行動。

比方說,孩子踢球弄髒了衣服,怎麼辦?

有奧妙全自動。

為什麼奧妙全自動有用,因為它裡面有balabala的因子。

奧妙全自動真好,快去買。

這就是一個套路的過程,那些年所有的快消品廣告都是這麼拍,以至於廣告從業者可以精準地說出,到第幾秒,就該出現什麼東西。

當然了,不是讓你去模仿四段式廣告。但這種寫法,就是成體系的。

再舉例,近幾年的互聯網科技圈,很喜歡做海報。篇幅所限,僅舉兩例:

A.滴滴,全力以赴的你,今天坐好一點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B.錘子——漂亮的不像實力派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像這種,都是可以成為一個系列,引發大量UGC(大眾生產內容)的。廣告文案所應做的,就是要開發出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套路。

3, 策略層——PPCI模型

(1)甲方乙方湊一塊,拿著市場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分析balabala,去做對未來的預測,得出下一季推廣的Big idea——比方說,騰訊今年做僱主品牌,我們就定一個Big idea就叫“讓世界看到你的影響力”。

(2)乙方抱著big idea,琢磨受眾接觸信息的渠道,使用習慣,開始想執行創意去傳達這Big idea。

(3)帶著執行方案去找甲方做提案,去籤合同,去算錢,去改稿撕逼。

(4)做執行,做彙報。

PPCI模型,是一個用來解決互聯網產品做圈層營銷時的工具模型,在上述流程中,它做的是(2)中的工作,可以幫你更好地讀懂一個策劃案。它誕生於一張草稿紙,在我想方案想得頭昏腦熱的時候。

和所有市場營銷理論工具一樣,PPCI是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分別是:Place(渠道,和4P中用法一致),Point(宣傳點),Cycle(週期),Idea(創意)。

我們以一款RPG遊戲為例,示範使用步驟如下:

注,因為保密協議的原因,下面的案例並非真實案例,不具備實操參考性。

(1)編輯Cycle一欄,寫下推廣需要分的週期,及每個週期預計覆蓋的人群類型。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這一頁並不完整,本應有大推、收官傳播等步驟的。但並不影響講述模型的使用方法)

它的特點是隨著時間推移,覆蓋的目標人群範圍會不斷擴大,市場投放力度也會對應地增加。

而具體什麼階段,面向什麼樣的用戶做推廣,需要依據產品特性來做決策,是不好一概而論的。

(2)根據Big idea和遊戲亮點,編輯Point一欄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3)窮舉法,羅列市面上相關產品宣推的可用渠道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4)連線遊戲

舉例,當我們決定在壓力測試期間,面向遊戲發燒玩家做推廣,那麼我們根據市場調研認為:對於現有的三個遊戲特色,發燒玩家對遊戲的畫面,製作宏大兩點最感興趣。

這時,我們就用紅色的線,將【壓力測試—發燒玩家】和【遊戲畫面好】連接起來,將【壓力測試—發燒玩家】和【遊戲是大製作】連接起來。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在壓力測試,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做到精準投放?我們就需要考慮,發燒玩家一般在哪裡活躍著。

我們會選擇傳統的遊戲渠道,如遊民星空,17173等網站。

這時,把【遊戲畫面好】,【遊戲是大製作】同【遊戲渠道深耕】連接起來,依然是用紅線。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以此類推,完成各條連線。只是每個不同週期,要用不同的顏色做區分。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5)創意推導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這裡,週期到創意實現之間的連線都會是直線,而且顏色和左邊連續一致。)

當你完成1-4步,那麼寫創意就會變得簡單一些,就像是做填空題。

面向預熱階段,面向普通玩家,通過線下活動,和移動端(微信微博)推廣,主打社交系統完備,應該出什麼樣的創意?

試試明星試玩。

還能做什麼?想想,都寫出來。

只是,想具體創意時,別忘了還是要圍繞著你的Big idea。

(6)調整優化,生成創意提案,補充報價。

這東西有用嗎?有。一方面,有這樣一套東西,在你拿到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推廣需求時,都能心裡多少有點譜。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再有,前陣子,一個朋友面試微眾銀行(騰訊的銀行,主要產品有微粒貸)的產品經理(互聯網方向),就問我該怎麼做微粒貸的推廣。我把這個模型丟給了她,讓她去做填充。後來,她告訴我,那面試官以前是做營銷的,面試期間聊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廣,她把利用PPCI模型做的分析都講了出來,面試官說:傳播這塊,你比我好。

4, 執行層

執行的重要性一點都不會比上面的策略差。

所謂策略一時爽,執行火葬場。

執行層面的技巧有很多,特別多。比如上面定理層,說四段式廣告那部分,已經是執行層的技巧了。

因為工種的緣故,我就說一下文案方面,執行層上可以用到的技巧。

大約是大四校招的緣故,身邊的朋友都在做面試。所以,這個也用面試當背景來講好了。

有個朋友,人特好,但是運氣不佳,總在每個大廠的終面掛掉。

他問我,是不是自己不擅長一對一交流的緣故,有沒有什麼辦法?

我說:

坦白說,一對一聊天,好像我比較擅長。但你我太熟了,所以我也挑不出來你有什麼問題。我就說一下,我是怎麼做的。

(1) 和對方構成互補。他有傾訴慾望,你就聽。他想聽,你就好好講。(廣告文案,不光說給用戶。用戶想生產內容時,你就讓他去UGC)

(2) 邏輯。這個不展開了,前文四千多字,都是在說邏輯。(廣告長文本撰寫)

(3) 幽默。幽默不是搞笑,在多數場合它都行之有效。達成它的方法有很多,說兩種基本款:第一,把內心最深層次的,不可言說的慾望說出來,達成一種“誇張”的效果。比如羅永浩在發佈會上出了問題,讓導播把那段掐掉,完了戲稱“要把在場一萬人滅口”。這個就是誇張。第二,是自黑。同樣是羅永浩,他的演講就是自黑的典範,非常有水平。一邊自黑,一邊會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人尊敬和喜歡的角色。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下面,講幾個廣告文案撰寫的基本款方向。就是說,你拿到任何一個文案需求,都能馬上反應過來,可以去嘗試撰寫的幾個方向,它能保障出來的效果至少不會太壞。

為什麼話題是一對一面試,我卻要說廣告文案撰寫的方向。這是因為廣告,就是品牌和你的對話。面試的過程裡,你就是品牌,對面坐著的就是消費者,你要說的,就是廣告。

(1) 共鳴。共鳴是基於洞察的。羅永浩很擅長做這個,在介紹訊飛語音輸入法時,他說“一上來就給人發語音的都去死一死好嗎?”所謂共鳴。因為他知道,多數人都覺得未經對方允許,就發語音過去是一種侵犯。除此,他們家的海報,也多是共鳴的風格。你可以去搜索看一看。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2) 對比。比如我們做酒類的廣告,我們可以說“生活不痛快,到酒桌上痛快。”當然了,也可以進一步修飾:“將所有的一言難盡,都一飲而盡。”(省廣,給紅星二鍋頭做的廣告語)

(3)

共謀。小霸王遊戲機,主打的是學習機。它和小孩子達成了一項陰謀,用來騙大人。所以,通過語術,把你和你的說話對象,劃歸為同一陣營,有共同的敵對目標,很好用。

(4) 場景描述。一個知名老梗: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揹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5) 誇張與幽默。錘子手機的爛番茄系列海報。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6) 比喻。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奧美給jeep2500寫的廣告文案。

(7)

懸念,還是錘子手機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互聯網產品圈層營銷的PPCI模型

——但這位問我如何一對一交流的朋友,目前還沒有更新的面試進展。祝他好運,把自己廣告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