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作為曹魏政權締造者的曹操,無疑是當時的一代雄主。縱觀曹操一生,破黃巾、討董卓、掃群雄、定北方,可謂威震華夏,一世之雄。而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功業,更多的是依賴其手下的能臣。

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著名評論家許劭對曹操有如下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事實上,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並非只是單純的謀士,而更像是政治家。只有在偉大的政治家中,才會誕生出頂級的治國能臣。根據《三國志》和《後漢書》等史料的記載,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除了曹操之外,只有以下三位:

第一位:荀彧

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字文若,外號“謀主”,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由此可見,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而一代雄主曹操,稱其為“吾之子房”。

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事實上,縱觀荀彧一生,其最大亮點便在戰略層面和治國層面。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正是荀彧,率先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構想;也同樣是荀彧,為曹操引薦了大量傑出的人才,為魏國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基於此,荀彧堪稱是曹操帳下的首號頂級治國能臣。

第二位:鍾繇

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字元常,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他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

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國建立,曹操以鍾繇任大理,又升為相國。之後,鍾繇又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他與華歆、王朗併為三公。

事實上,鍾繇憑藉著自身傑出的治國才能,在魏國建立後大放異彩。他為魏國典章制度的確立、統治秩序的鞏固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位:陳群

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字長文,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陳群出身名門,曹操入主徐州時,被闢為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曹丕駕崩後,陳群受詔輔政。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累封潁陰侯。

事實上,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智,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制定出了影響後世的九品中正制度,從而奠定了他成為一代治國能臣的堅實基礎。

曹操帳下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由上觀之,上述三人,個個都有著非凡的治國才能,個個都為曹魏政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他們無疑是曹魏政權當中最為傑出的治國能臣,也是三國曆史中極其傑出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