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粉飾」的年報仍然「辣眼」,江淮被SUV拖入泥潭

近日,江淮汽車發佈了一份令人尷尬的年報,該年報顯示,江淮汽車2017年營業收入為491.46億元,同比下滑6.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2億元,同比下滑62.83%。


該年報還顯示,江淮汽車2017年銷量僅為22.3萬輛,同比下降39.2%。而在2017年初,江淮汽車宣佈的年度銷量目標為40萬輛。也就是說,去年江淮汽車完成的總銷量,與銷量目標相比,幾乎“腰斬”。

營業收入、淨利潤和總銷量均大幅下滑,讓江淮的這份年報看起來相當“辣眼”。事實上,這已經是經過“粉飾”過的。

因為,這份財報的淨利潤統計中,包含了政府補助的6.02億元。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江淮汽車實際虧損達9314萬元,淨利潤同比下降111%——這也是江淮汽車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虧損。

經過“粉飾”的年報仍然“辣眼”,江淮被SUV拖入泥潭

事實上,2016年江淮汽車的銷量還同比增長9.43%,並躋身自主品牌銷量前十。隨後的2017年,江淮竟然出現如此大的下滑,究竟是怎麼了?

SUV,無疑是問題的關鍵詞之一。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當初,SUV市場的大潮,讓江淮“借力”走出了困境,並且迎來了自己的一波“小陽春”。從江淮瑞風S5、S3到S2、S7,江淮SUV產品的投放週期越來越短,SUV車型的集中上市,也讓江淮在近年來的SUV大潮中受益匪淺。

經過“粉飾”的年報仍然“辣眼”,江淮被SUV拖入泥潭

高潮出現在2016年。數據顯示,2016年,江淮乘用車全年累計銷售36.7萬輛,其中SUV的銷量為27.55萬輛,銷量佔比超過75%,其中江淮瑞風S3的銷量就達到19.79萬輛。

然而,當時看來“一片大好”的形勢,在去年突然急轉直下。數據顯示,2017年江淮SUV車型銷量僅為12.13 萬輛,同比下降56%。瑞風S3、瑞風S2這兩款江淮最倚重的車型,在2017年的銷量分別為5.44萬輛和2.5萬輛,同比分別下跌72.5%和46.7%。可以說,SUV車型的斷崖式下滑,是江淮去年遭遇“滑鐵盧”的重要原因。

有人把江淮SUV的潰敗,歸結為市場大環境的下滑。事實上,儘管去年SUV市場的增幅有所放緩,但相比前年,SUV市場的總銷量仍然上升15.3%——在市場總盤以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下,以“市場大環境”為銷量下滑的託詞,明顯站不住腳。

實際上,去年江淮在SUV市場的潰敗,主要是因為產品的比較優勢消失了。面對SUV的大潮,國內各主要自主品牌均把SUV市場作為主攻方向,並且陸續有重磅車型推出。

尤其是吉利博越、榮威RX5、傳祺GS4以及長城哈弗H6等車型的走強,讓市場看到了自主品牌高品質SUV的潛質。而江淮的SUV產品,無論是技術、設計還是品質上,與這些對手相比,都不佔優勢。

品控問題的延續,進一步影響了口碑,導致江淮車型的終端售價一再走低,並且銷量集中於低端車款。然而,江淮的應對策略,卻是在去年“逆勢”推出更為高端的S7。而“生不逢時”的S7,也成為去年江淮SUV大滑坡的註腳。

經過“粉飾”的年報仍然“辣眼”,江淮被SUV拖入泥潭

事實上,面對慘淡的成績,江淮方面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消息曝出,包括董事長安進在內的江淮汽車董事以及營銷團隊,在去年薪酬集體減半的基礎上,今年甚至會繼續降薪。

在上個月,面對外界的質疑,江淮汽車也回應稱,質量是生存發展之本,未來公司仍將繼續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

但是,實際情況是,江淮在產品的品質把控、技術和研發各方面不單與上汽、廣汽這樣的大國企無法相提並論,甚至與吉利、長城這樣的後起之秀都有很大差距。

多年來在SUV市場的征戰,並沒有讓江淮積累多少市場口碑,反而讓“低質低價”的市場印象進一步加深。而這,無法在短期內做出明顯的改變。

經過“粉飾”的年報仍然“辣眼”,江淮被SUV拖入泥潭

有分析稱,在傳統燃油車失利的情況下,江淮極有可能會把新能源作為“救命稻草”。然而,在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影響下,江淮在新能源領域前景,並不明朗。而且,就從新能源車的電池、電控和電機三個核心領域來看,江淮與比亞迪、上汽等對手相比,並不佔優勢。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由於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沒能達到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最低要求,江淮汽車包括iEV7在內的多款車型將從今年6月12日起無法獲得國家補貼。如果屆時情況無法扭轉的話,那麼對江淮來說,又是一記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