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賈康談個稅改革》之一」個稅改革勢在必行

「經濟日報《賈康談個稅改革》之一」個稅改革勢在必行

近日個人所得稅改革問題,因財政部劉昆部長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作關於《中國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而再次為社會各方關注和熱議。雖然此次人大常委會會議並未對此修正案提請表決,但中國個稅在“稅收法定”軌道上正面臨即將推出的新一輪重大改革舉措,則是非常明顯的態勢。

稅收可分為間接稅和直接稅,個人所得稅是十分典型的直接稅,在現代社會中,其功能受到高度重視。所謂直接稅,屬於其稅收負擔不可以或很難轉嫁,誰交了就是誰承擔的稅種。與間接稅相比,這方面的特徵迥異:比如近年“營改增”改革中,宣傳上給出的基本概念是減輕企業負擔,但其實是企業在增值稅稅率降低以後,於競爭中他們還要比拼,看誰能更多地把這個稅負,轉到最終消費者那裡去。經濟學的分析表明,增值稅等流轉稅(即對流轉額徵的稅),其很大一部分稅負歸宿,不是落在企業那裡,而是落在了最終消費者頭上。個人所得稅等直接稅,則沒有這樣的問題,稅對誰徵,稅負就是由誰負擔了。

由此可知,個稅這樣的直接稅,在發揮籌集政府財政收入以使政府得以履行職能的同時,還勢必要更多地發揮定向調節居民收入差距、防抑“兩極分化”這種再分配功能作用。我國改革開放已近40年,居民收入水平在這一“富起來”的時代不斷上升,而收入差距也明顯擴大,進而發展到差距過大狀態(基尼係數已多年高居0.47左右的水平),反映著社會經濟生活中積累了不容忽視的收入差距矛盾,客觀上迫切需要個人所得稅等直接稅更好、更有效地充當“抽肥”的再分配手段,而後可經預算程序“補瘦”,以增進社會和諧,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化解收入懸殊引發的矛盾。

要達此意願,我們就必須正視和注重個稅在現行制度設計上的缺陷,通過“稅收法定”之路,來推進中國個人所得稅這一重要稅種的所需改革。概括地說,我國現行個稅在制度規定方面存在的問題,一言以蔽之,是難以體現公平稅負原則來發揮個稅應有功能。具體地說,一是這種將個人所得分為正面列舉11個徵稅項目、適用不同計稅辦法的分類計徵稅制,已不能適應現實生活的發展變化來涵蓋各種收入方式,並容易為避稅留下漏洞;二是稅率結構複雜,最有調節力度的是實行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的工薪收入,屬於勞動性收入,而對金融資產收入等非勞動性收入卻無超額累進調節機制,這與“應對勤勞所得課以輕稅,對非勤勞所得課以重稅”的原則相悖,成為對勞動性收入的歧視和對辛勤勞動的某種壓抑機制;三是基本減除費用(即“起徵點”)沒有隨物價變化的指數化調整機制,久已成為社會詬病的一大熱點;四是沒有對於同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支出項目(如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租金支出等)作專項扣除,明顯影響稅負與家庭實際負擔能力的適應性;五是徵管模式和體系不健全,除對於工薪收入的“單位代扣代繳”徵管效率最高之外,其他方面總體而言已顯著落後於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和稅收徵管的國際經驗。總之,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勢在必行。

稅收不是萬能的,但中國走向現代化,不建立現代稅制,不在直接稅方面形成具有現代化特徵的個人所得稅制,又是萬萬不能的。個稅改革多年來已被中央反覆強調,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又再次強調了“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這指明瞭在改革中使我國個人所得稅走向現代化的前進方向。

(本文主要內容發表於《經濟日報》2018年7月3日)


賈 康 介 紹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中國財政學會PPP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諮詢委員,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朱鎔基、溫家寶、胡錦濤和李克強等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專著、《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17年領銜出版《中國住房制度與房地產稅改革》、《新供給:創新發展,攻堅突破》、《構建現代治理基礎:中國財稅體制改革40年》等。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佈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數據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