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家辱,十字路口他一念之间,足可改变历史

谈到吴三桂,大家一定会想起那句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以及与之相关的典故。“冲冠一怒”不仅“冲掉”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功劳,也让他“冲”入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汉奸群里,几乎可与秦侩、汪精卫相提并论了!此事成为吴三桂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最大的污点、最大的丑事、最大的耻辱。几百年来,吴三桂一直为大家所唾弃、不齿的对象,史学家对其口诛笔伐,连金庸在《鹿鼎记》里也狠狠地“贬”了他一通,把他描绘成卑鄙、下流、无耻的卖国贼。可有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考虑过他的境遇?

国破家辱,十字路口他一念之间,足可改变历史

吴三桂剧照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这一怒主要是为“红颜”,为了那个倾国倾城、艳绝天下,名列历史上四大名妓及秦淮八艳的陈圆圆。她是吴三桂的老婆,而且不是普通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无名小妾,而是最受宠爱的“小心肝”。她稍微有点头疼脑热的,吴三桂都心疼的不得了。好你个刘宗敏真是不会客气啊,居然直接抢回去当“压寨夫人”,这让吴三桂如何受得了?退一步说,即使陈圆圆只是一个普通侍妾,被刘宗敏那样大摇大摆从家里虏走,吴三桂也会火冒三丈。一个男人无论再风光、再厉害,若是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居然被人从家里虏走,堂堂七尺之躯(吴三桂据说身高九尺),怎么可能罢休?纵然是当今社会,对于男人来说这都是奇耻大辱,更不要说在古代,“夺妻之恨”可是足以与“杀父之仇”相提并论的,一旦结下这种梁子只有不死不休,绝对没有缓和余地。何况乎,吴三桂还是有头有脸、有身份地位的重要人物,发生这种事情让他的脸往哪里放。因此他是不可能不“怒”了。所以,认为吴三桂是故意借陈圆圆被虏走投靠满清,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国破家辱,十字路口他一念之间,足可改变历史

刘宗敏剧照

很多人认为吴三桂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投降。那么我们来看看是否有道理?首先,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都出任过辽东总兵,他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什么荣华富贵没有享受过。况且他自己也是颇受重用的高级将领,有必要投降当汉奸麽?其次,吴三桂带兵与清军对峙了那么久,清军多次试图诱降这个猛将,可是吴三桂从来没有表现出投降的举动。即使其舅舅祖大寿投降后写信劝降他,也被他断然拒绝了。即使后来北京城被大顺军攻破,崇祯皇帝上吊身亡,大明已经真正意义上灭亡了,作为亡国将领的吴三桂仍然没有投降满清,反而一度考虑过投降大顺政权。

那么,反过来说,吴三桂投降闯军就可以安身了?我看未必。别的不提,首先刘宗敏虏走陈圆圆这件事就没法解决。要么吴三桂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低调接回陈圆圆;要么刘宗敏主动低头认错,主动放了陈圆圆。前者吴三桂做不到,后者刘宗敏做不到。而且,可能陈圆圆已经并不是刘宗敏自己享用,而是进献给李自成,那此事就更是无解!吴家也是被大顺军查抄,连其父都被绑起来,这口气吴三桂也不可能轻易咽下去。好家伙,这下“夺妻之恨”“抄家之仇”都有了,还如何和解?此外,大顺军也是逼死崇祯皇帝灭亡大明朝的罪魁祸首,吴三桂从心里也不可能轻易接受。其父吴襄写了劝降书,他义正言辞驳斥“你该与贼拼命,至少也该自杀殉国,奈何投敌”。可见在吴三桂心里对大顺政权的仇视并不比满清少多少,甚至可能更多。即使不计前嫌勉强安身下来,谁敢保证以后不会被李自成当作异己清理?和李自成一起打天下的李岩尚且死于猜忌,作为半路降将的吴三桂结局能好到哪里去?

在吴三桂看来,无论从哪点看大顺军就是不折不扣的流寇,所谓“农民起义军”不过是给其脸上贴金而已。从起义的第一天起,大顺军就一路烧杀抢夺,手段之残忍,所作所为与后来满清入关之后的暴行相差多少呢?况且满清只是异族人,而大顺军纯粹是对自己同胞下手,究其性质更为恶劣!攻进北京城后没有积极进取,而是安于现状,到处搜刮财产,大肆封王封侯,与后世的太平天国并没有什么两样。明知道吴三桂身份很关键,却抄没其家产霸占其小妾,这是一个合格的政权所作所为?李自成目光短浅、格局太小,只会是另一个黄巢、洪秀全,而永远成不了另一个刘邦、朱元璋!相比之下,满清励精图治,无论是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多尔衮都是一时之豪杰。虽然屡屡被阻于山海关外,但是从没有停止过对中原的觊觎。说得难听,即使吴三桂投靠大顺又能怎样?无非是推迟满清入关的时间而已。

国破家辱,十字路口他一念之间,足可改变历史

山海关之战

有些人说吴三桂手握重兵,完全可以割地称王,不投降任何一方。他驻守山海关,前有清军虎视眈眈,后有大顺军不断进逼,有自立的可能麽?不要说割地称王,他即使想保持中立当个局外人也绝不可能!他必须在满清与大顺之间二选一,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无奈。

至于还有个别人说吴三桂应该支持南明政权。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之下,他如何才能到南方去?南明君无明君,臣无贤臣,将无良将。外敌环绕,内部却纠纷不断。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南明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东晋或南宋。吴三桂即使有机会去了也是白搭。况且,袁崇焕被残杀、卢象升履被贬职、孙承宗心灰意冷、孙传庭被逼死……目睹各种杯具、餐具的吴三桂对这个大明还有多少感情?多少期待?多少留恋?

当然,吴三桂不是范文程、洪承畴,他并没有死心塌地向着满清。这点即使大骂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否则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叛乱。

本文为本号特约撰稿人【乱剑狂刀:一个观点激进的网络流浪者,混迹于武侠和历史论坛,帖子少废话多。喜欢旅游,喜欢看书,喜欢睡觉,喜欢集邮……除了考试外什么都喜欢尝试。希望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完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