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 信託有AI:以併購贏家平台服務實體企業投融資

6月28日、29日,平安信託攜手《新財富》雜誌攜手舉辦的“2018年中國上市公司併購年會暨新財富第十四屆金牌董秘頒獎典禮”在江蘇揚州成功舉行。包括上市公司高管、信託、PE、銀行資管精英及頂級專家智庫在內的500餘位嘉賓出席。平安信託副總經理龐洪梅在年會上表示,近年來,平安信託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加大適應供給側改革需求的有效供給,縮短金融中介鏈條,通過投貸聯動、股權投資、併購基金、定向增發、國企混改等多種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助力民營經濟、中小創新型企業發展,為上市公司提供投融資服務。

龐洪梅介紹,通過併購重組、國企混改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供給質量,是支持實體經濟重要方式。平安信託於2016年推出業內首個定位於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業務的機構合作平臺“併購贏家”,通過定向增發、併購基金等多樣的業務模式以及靈活的交易結構設計,實現資產與資金的無縫對接。依託平安集團豐富的資源儲備與雄厚的資金實力,“併購贏家”與十餘家上市公司開展深度合作,目前平臺管理累計規模超過555億元,涵蓋了新能源、製造業、建築建材、環保、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優秀上市企業。

龐洪梅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平安信託服務上市公司投融資需求的具體案例。東旭集團主營業務為玻璃基板、太陽能和環保建材,2016年,集團收購“寶安地產”並將其更名為“東旭藍天”,欲將它從一家傳統地產公司打造為新能源發電領域的翹楚。經過實地調研,“併購贏家”平臺為東旭藍天成功設計了“投貸聯動”的金融服務方案:一方面通過設立新能源併購貸款基金,幫助企業進行新能源電站的收購;另一方面,參與其定向增發,以直接融資的方式,為企業的轉型提供進一步的資金支持。靈活的交易結構設計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有效盤活了企業資金流,降低了經營成本;不到一年時間,東旭藍天迅速做大資產規模,通過併購光伏電站,實現了東旭集團的產業鏈一體化。

此外,平安信託近年還參與傳統大型國有企業中國中冶定向增發,助力中國中冶調整業務結構,通過資源整合、技術進步、營銷模式的優化,釋放優勢產能;參與了國有企業中集車輛混改,兩次合計投資超19億元,助力中集車輛優化治理結構、參與國際併購,鞏固行業全球老大地位。“我們希望通過特色化、專業化、定製化的金融服務,將信託制度優勢轉化為綜合金融服務的能力,降低企業槓桿率,培育經濟新引擎,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同時紮根在國家經濟發展各區域,持續地為中國區域經濟的協調性發展賦能”,龐洪梅表示。

2018年是綠色產業發展的關鍵之年,此次年會就“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戰略趨勢”等話題進行圓桌論壇討論。龐洪梅介紹,股權投資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平安信託通過PE、VC等方式支持包括節能環保、高端製造、醫療健康在內的國家重點產業發展。其中,2017年1月,平安作為戰略投資者曾向寧德時代投資5億元,助力寧德時代構建多元化的股東架構,增強研發實力和擴大產能,成為國內動力電池龍頭。

龐洪梅還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平安信託在支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的舉措。

為進一步配合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求, 2015年,平安信託推行區域事業部制,佈局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多個重點市場,主攻地區投融資業務,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目前,平安信託已打造了完善的區域經濟發展生態圈,搭建起上市公司投融資平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平臺、國際產業合作平臺、企業流動性方案解決平臺和區域特色城市服務平臺等五大平臺。數據顯示,2017年,平安信託投向實體經濟規模超過4000億元;並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沿線佈局多個重大項目,助力當地經濟發展。過去5年,平安信託累計投入實體經濟資金規模超過1.5萬億。龐洪梅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金融行業應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圍繞實體經濟開展創新,更加主動地服務實體經濟。平安信託將持續依託集團綜合金融及科技優勢,積極落實資管新規精神,為實體經濟發展,尤其是民營經濟及中小創新企業發展,提供有效資金支持與全方位的投融資服務,讓資本順暢低損耗地投入實體經濟中,實現金融與實體的共生共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