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領導起義的動機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總有他的侷限性,大多數以失敗告終。起義領導層成功後就顧著享樂,互相懷疑,互相猜忌,互相殘殺。有些領導者領導起義的動機並不是一定是為百姓的謀福利的。看看唐朝末年的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黃巢領導起義的動機是什麼?說到底只是為自己,為滿足自己的權力慾和報復心而已。 黃巢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就是走私商,家境十分富足。因為這在古代只有官府才能販賣鹽,私人販賣是要被砍頭的。因為家裡有錢,所以黃巢很小就能學習四書五經,家裡有錢了但是在官場上卻沒有地位,所以家裡人也把希望寄託在黃巢身上,希望黃巢能在官場上某個一官半職。黃巢並不是那些窮得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階級。黃巢小時候就有詩才。黃巢五歲時侍奉祖父,父親為菊花連句,祖父思索未能答出下文,黃巢張口就答:‘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如此大膽,他的父親責怪他,他的祖父說:既然孫子你能寫詩,你可以再寫一首。黃巢又說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可見黃巢自幼就有當皇帝的夢想。黃巢長大後善於劍術,馬術和箭法也不錯,粗通筆墨,考中舉人。但考進士就遇到挫折,幾次應試進士科,但皆名落孫山,於是他滿懷憤恨地寫了一首《不第後賦菊》,果然充滿野心: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豪情滿布的詩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他把自己比喻成菊花,對自己不能考上進士深感不滿,懷恨在心。黃巢寫完這首詩後便離開了長安,後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以後他還要回來的。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全國各地連年發生水旱災,河南最為嚴重,田地失收。但自唐懿宗以來賦稅加收,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致使到處餓死人,老百姓無處申訴。於是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與尚君長等聚眾數千人,在長垣縣揭竿而起,攻州佔縣,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鄆州。聲勢大漲。王仙芝起義軍號稱草軍。併到處發佈傳單,斥責唐朝吏治腐敗、賦役繁重、賞罰不平等罪惡。手下有部將尚君長、柴存、畢師鐸、曹師雄、柳彥璋、等十餘人,大肆劫掠。機會來了,黃巢本來憋著的一肚子氣終於有路子發洩了,加上他生性就喜歡動亂,就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草軍聲勢日益浩大。四方苦於苛徵暴斂的百姓,及散居民間的龐勳舊部,爭先投奔義軍,攻鄆州,襲沂州。後來王仙芝想接受朝廷的招安,黃巢見自己得不到封賞,就大罵王仙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餘眾安所歸乎!這時群情激憤,責罵不已,怒不可遏的黃巢出拳擊打王仙芝。因遭到黃巢的責罵,義軍強烈反對,王仙芝才勉強拒絕降唐。衝突之後,王仙芝與黃巢分兵作戰,這嚴重削弱了義軍實力。後來王仙芝兵敗被殺,餘部投靠黃巢,黃巢得以獨統全軍十餘萬人,自稱黃王,號沖天大將軍,改稱元王霸。其餘義軍將領也一致推舉黃巢為“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統一指揮農民起義隊伍。手中握有強大軍事實力的黃巢,本應該順天意,應民心,救民於苦難之中。然而, 黃巢自始至終都是為自己的皇帝夢而奮鬥,哪有什麼愛護百姓的心思?誰擋殺誰,其他福不重要。他近乎瘋狂地將血淋淋的屠刀伸向了普通百姓,對中原大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黃巢獨自為戰,轉戰中原,進入福建後,所到之處,大肆屠殺,但凡俘虜自稱為儒者的都釋放掉而不過問。當草軍經過崇文館校書郎門前時即下令說:“這是讀書人家,滅掉火把,不要焚燒”,黃巢去尋找隱士周樸,找到後,問他:“能從我乎?”周樸回答道:“我尚不仕天子,安能從賊?”黃巢一怒之下一刀就斬殺了周樸,可見黃巢的用心多麼狠。不為我所用的就殺。公元879年三月,黃巢軍隊挺進嶺南南下廣州,攻陷廣州後,黃巢聲勢漸壯,於是自稱“率土大將軍”,在廣州城內屠殺中國百姓與各國商人12萬人,摧毀一切洋教堂,砍絕桑樹,不許養蠶織絲以貨外夷,把曾經是海外貿易中心的廣州幾乎一舉蕩平。然後又攻取桂州,佔領廣西,控制了整個嶺南地區,所到之處,濫殺無辜,生靈塗炭。 黃巢起義軍又再次北上,直赴長安,問罪朝廷。在向長安進發的戰鬥中, 黃巢數次犯下了嚴重的戰爭罪行。在攻打潼關時,唐軍憑藉堅固的城防拼死抵抗,並在兩軍陣前挖下幾道極深的塹壕,黃巢軍數次進攻,都被這幾道塹壕擋住。於是 黃巢一聲令下,將強拉入軍充作伕役的普通百姓趕到塹壕邊填土,黃巢嫌進度太慢,又下令將其中的一千多名無辜百姓趕入塹壕,再派人掘土填埋,活人加上泥土, 終於填平大 溝。黃巢大軍就踩著還在不停蠕動的地面一衝而過,向關樓投擲火炬,燒燬關樓,攻下了潼關。黃巢很快攻陷了唐帝國的核心——長安。那麼,黃巢給這座偉大的城市帶來了什麼呢?黃 巢於公元881年1月8日傍晚佔領長安,16日就稱帝,中間僅八天,而在這八天裡,義軍也沒有頒佈任何安民措施。這段時間裡,黃巢只是一心一意地為自 己的登基大典做準備。黃巢入主長安後,除分封妻妾、將相以外,沒有任何作為。新政權成立後,毫無新氣象可言,政府沒有發佈任何保境安民的公告,再加上黃巢的軍隊對老百姓大肆洗劫,長安很快就陷於混亂之中。在黃巢入城時,“民夾道聚觀”,由此可見,苦於李唐壓迫的老百姓還是比較歡迎義軍的。義軍將領向 士民們宣諭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剛開始的幾天,義軍看到貧窮的人,還往往施捨財物。通過戰爭中的搶掠軍隊已經變得極為富有了,這只不過是暫時的現象。原來,這些“為盜賊既久”的戰士只是在用搶來的財富戲耍著長安的居民,這只是久為人下又突然成為人上人的反常舉動。果然,幾天以後,原形畢露,就發生了諷刺性的一幕:黃巢的部下看到黃巢忙於登基,忙於封官,忙於找女人充實三宮六院,而自己遲遲得不到封賞,於是義軍將士如同明火執仗的強盜一般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長安百姓在驚愕之中,血流成 河。這些過去的受壓迫者尤其憎恨唐朝官吏,抓到的就殺,唐宰相豆盧、崔沆以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御史中丞趙、刑 部侍郎李、京兆尹李湯由於來不及跟從唐僖宗出逃,留在長安,躲藏在民間,被黃巢軍搜獲,全部被殺死。唐廣德公主也在其中,她說:“我是唐帝室之女,誓與於僕射同死!”抓住行刑隊的刀不放手,被黃巢軍一併殺死。黃巢軍又發掘盧攜的墳墓,將他的屍體放於街市砍殺。唐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雖然投降於黃巢,也被黃巢 處死。義軍還瘋狂搶掠豪族財產,並勒令富室之人不準穿鞋,一律赤足行走。黃巢還下令嚴懲李唐皇族成員,唐皇族留居長安者幾無遺類,全被殺光。難道這就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看到義軍的所作所為,有人在長安尚書省都堂官府大門上塗寫詩句,嘲弄黃巢軍,大將尚讓見後勃然大怒,將當時在尚書省的官員和守門的士兵,全部挖去眼睛,頭足倒懸掛於門前;又於長安城中大肆搜索能寫詩的人,抓到的全部殺死,凡認識字的人均罰作賤役,所殺總計有三千餘人。由於黃巢軍隊的這些暴行,在唐軍第一次反攻長安時,“坊市民喜,爭歡呼出迎官軍,或以瓦礫擊賊,或拾箭以供官軍。”黃巢很快退走。但唐軍進城後,也像盜賊一 樣趁火打劫,“入第舍,掠金帛、妓妾”,原來都不是好東西,老虎剛走餓狼又來。於是黃巢趁機反攻,第二次攻陷了長安。進城之後,黃巢對長安居民幫助官軍感到極為憤怒,於是縱兵進行屠殺,長安城血流成河,黃巢稱之為“洗城”。把長安的男丁全部殺死,女的被糟蹋殆盡。就在黃巢報復長安居民之時,唐軍再次反攻,將長安團團圍困。平民百姓為避戰亂都逃入深山,修築柵欄進行自衛, 以致農事全都荒毀,長安城中一斗米值三十錢。黃巢部下只好賣人給官軍以獲取糧食,有的官軍也收捕山寨貧民來賣錢,每人值數百緡錢,雙方進行交易時竟以肥瘦論價錢。最後,當唐軍第二次攻入長安,黃巢見事不可為,於是惱羞成怒的他在離開前為這個城市做了最後一件事,放火燒長安城,偌大的 長安城,一時火光滔天,支離破碎,只有殘垣斷壁還保留有昔日雄偉的影子。從此,長安再也不是帝國的都城了。這個盛名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政治中心的城市,在歷經了千萬殺戮後,再也沒有成為京都的可能。退出了長安的黃巢,上演了最後的瘋狂。黃 巢派驍將孟楷進攻陳州,哪知陳州刺史趙犨早有準備,乘孟楷不備之時,派精兵全力出擊。孟楷猝不及防,所率的一萬人馬竟然全軍覆沒,孟楷本人也被俘殺死。孟楷是黃巢的愛將,頗得黃巢歡心。黃巢聽說孟楷戰死後,怒火中燒,誓要報仇,立即集中所有的兵力,猛烈攻打陳州,圍困陳州,這一圍,就是三百餘日。在圍攻陳州的過程中,黃巢製造了人類歷史上最血腥、最獸性的一幕:由於缺糧,數百 巨碓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流水作業,日夜不輟,活生生的大批鄉民,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被納入巨舂,頃刻磨成肉糜。陳州四周的老百姓吃光了,為了擴大原料供應來源,黃巢“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成被其毒。”這種“敲骨吸髓”食人方式之野蠻、 殘酷、恐怖和駭人聽聞,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罕見。這時的黃巢暴露了魔鬼、畜牲的本性。像黃巢以人肉為軍糧的惡行,絕非一般意義的戰場上的較 量,而是滅絕人性的屠殺。若要滅亡,必先瘋狂。面對團團圍住自己的唐軍,已經瘋狂到極點的黃巢,離覆沒不遠了。公 元884年五月,突然連續下起大雨,平地水深三尺,河水暴漲,四處流溢,黃巢所築的營壘被洪水沖垮。黃巢見大勢已去,只好捨棄了圍困三百天的陳州。短短一個月中,黃巢的軍隊便被唐軍打垮了。六月十五日,朱溫和李克用追至山東瑕丘,黃巢與唐軍死戰,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由此可見這樣的農民起義只是流寇與痞子運動而已。歷來被推崇的這個黃巢就是其中的一位。這就是一心為自己謀福利的黃巢,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不惜幹盡喪心病狂的、駭人聽聞的事情。黃巢起義震撼了唐朝的統治,但黃巢的暴行也是失道寡助的所為。

黃巢領導起義的動機

黃巢領導起義的動機

黃巢領導起義的動機

黃巢領導起義的動機

黃巢領導起義的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