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页岩气田:创新驱动彰显“重庆奇迹”

涪陵页岩气田:创新驱动彰显“重庆奇迹”

页岩气压裂现场

近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对外公布,我国目前最大、全球第二的涪陵页岩气田今年1~7月累计产气30.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1.47%;销售气量29.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1.46%。这表明,在没有现成技术条件下,依靠不断的自主创新,涪陵页岩气田实现了高效优质开发目标。

对页岩气的商业开发,由于我国没有现成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配套装备以及投运管理和施工经验可供借鉴,国外曾专家长期不看好。在涪陵页岩气田,工程技术人员们用一个又一个自主创新成果回应了置疑。

自主研发核心装备桥塞 每口井节约200万元

桥塞是页岩气田开发的核心装备,它既要能够承受住地下的高温高压,又要容易被钻头钻通,以便气体汇集,研发制造难度极大,此前一直被国外技术垄断,每只费用高达近20万。

涪陵页岩气公司总经理胡德高说,他们通过自主攻关使该装备实现了国产化,现在每只桥塞的成本只有2万多人民币,气田每一口井光桥塞的费用就节约了近200万元。并且生产的桥塞还部分出口,今年就出口了6000多只。自主创新成为推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进程的核心动能,气田目前采用的钻具因为安装了自主研制的金钢石钻头,已经成为在平均5000米的地下寻找页岩气的“千里眼”,费用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50%。

做好成本效益的“加减法” 气田实现高效优质开发

胡德高说,要控制页岩气开发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准主力气层。为此,涪陵页岩气公司努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人员在地质导向分析和跟踪模型的基础上,将主力气层再细分为多个小层,控制钻头进入气藏最富集的区域,以达到最佳产气效果。

为探索页岩气井生产规律,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人员根据气井投产时间、储层物性、压裂参数、产能等情况,选取了29口气井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初步摸清了页岩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为每口气井找到最佳配产方案。通过这一手段,大大提升了气井的后续潜力。气田一口井原计划可产气1.2亿立方米,现配产后评估可产气1.7亿立方米;经评估,气田一些气井有稳产20至30年的能力,个别气井甚至能持续产气50年。

创新驱动彰显“重庆奇迹” 明年建成100亿级大气田

胡德高介绍,依靠自主创新,涪陵页岩气田以“重庆速度”、“重庆创造”书写了“重庆奇迹”。从开钻到试产,到实现商业开发,再到形成50亿立方米产能,美国分别用了2年、5年、10年,而涪陵页岩气田仅仅用了9个月、2年和不到3年的时间。

3年来,涪陵页岩气田建立了116项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标准和规范,获得国家专利39项,关键技术和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单井开采成本从最初的8000万元左右降低到目前的5000万元左右。

目前涪陵页岩气田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2017年将建成年产能100亿立方的页岩气田,相当于建成一个千万吨级的大型油田。(记者 魏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