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客观公正评价一下明朝,这一次不吹不黑!

对于明朝的评价,当代史学界已不会有人再为推崇清朝的的功德而抹杀明朝的显著成就

。谢国桢先生在《对于研究明清史的一点体会》里曾粗略提及一些清朝统治阶级贬抑明朝的手段:压缩或削减明朝的武功和疆域;轻视明代的学术思想,认为是极为肤浅,徒尚空论,著作诸书是“小说害事”等。(谢国桢:明清史谈丛.pdf 第248页)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先生在三十多年前所抨击的这些问题,被多数明黑统统犯了个遍。

权威,客观公正评价一下明朝,这一次不吹不黑!

一、过去对于明朝主要有三大恶评

  1. 黑暗的时代:长期以来被明朝被视为中国政治史最黑暗的时代,例如君主专制,宦官滥权,特务横行,党争不断,苛捐重税,士人苦闷等。然而其中一些说法近年来有被修正之趋势。

  2. 没有特点的朝代:与秦汉隋唐宋这些汉人王朝相较,无论典章制度还是文治武功,明朝都显得黯淡。

  3. 停滞的社会:明朝处于长期停滞的中国传统社会晚期,本身却无克服停滞的能力。但关键问题是,中国传统社会是否处于长期停滞状态?明朝又是否停滞不前?此说已基本被推翻。

以上三点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修正。

权威,客观公正评价一下明朝,这一次不吹不黑!

二、近年共识:正面论述渐多

  1.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主体民族汉族建立的传统王朝,是传统社会发展的最成熟阶段,尤其是明太祖的开国规模与典章制度尤为后人颂扬。但也因为这些制度成为了“祖制”,不能因时代前进而变革,最终失去了活力,成为15世纪以后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 (豎排掃描版).pdf 我曾在本书中见过类似论断。)

  2. 明朝与清朝共同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其一,明朝时期真正把云贵纳入版图;其二,对西藏东北蒙古等一度实行了羁縻统治;其三,闽粤人口大量迁移南洋,开近世中国新基运。

  3. 彻底确立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体制。至于是好是坏,见仁见智。

  4. 不论是否赞成资本主义萌芽,都不再认为明朝社会与经济是停滞的。明代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国内贸易线路畅通,海外贸易兴盛,白银大量流入,租税朝纳银化方向发展,人身控制体制松解,社会流动性加大等。

  5. 明代文化在综合、普及与反传统方面均有创造性贡献。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镇发展,工商地位日益重要,识字阶层扩大,市民文学与实用科技大为发展,贴近百姓日用的王学大行其道等。

  6. 权威,客观公正评价一下明朝,这一次不吹不黑!

三、在评价上的分歧

  1. 针对资本主义萌芽论的新停滞论:建国后资本主义萌芽论曾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但却不被中国台湾以及海外学者所认可。改革开放后,大陆学术界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学说也有退潮。

  2. 明代后期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明代中国存在着质变迹象,一些学者以具体的实证研究阐明晚明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发展。海外学者的论断也存在类似说法,即晚明有近代思维的产生与发展,至于夭折原因,岛田虔次与沟口雄三等学者则认为是因为满清统治下的文化政策等,但此类解释仍待深一步探讨。

    明清王朝处于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很难简单比较,一概而论。就像清末北洋水师实力无疑胜于明末水师,但北洋水师败于日本之手,郑芝龙却横行海上,二者能不加区分的粗暴做比较吗?至于开上帝视角的评断更是毫无意义。明清作为我国最后两个传统王朝,皆处于我国近代化前夕,晚明曾主动对西方科技思想做过回应,清朝入关打乱了这一进程,直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到来。然而,假设一下,即便无满清入关,明朝得以延续(以明末巨变的背景来看,这一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仍由另一个汉人王朝来统治中国,中国进程又走向哪一端?很难下一个终极结论。明朝这一“多重性格”的时代和“多元结构”的社会,其历史地位与评价究竟如何,仍在探求中——清朝亦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