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黄金时代终结!将进入“白银时代”吗?(一)

中国银行业黄金时代终结!将进入“白银时代”吗?(一)

董希淼 杨芮

4月27日晚间,浦发银行和贵阳银行分别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至此我国41家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发布完毕。上市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2017年上市银行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和特点?2018年我国银行业将走向何方?

我们研究发现,2017年我国上市银行整体表现出盈利增速回升、资产质量企稳、业绩分化加剧等特征,2018年银行业业绩有望继续改善,转型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总的来说,我国银行业正在由过去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白银时代”。

一、我国上市银行过去一年业绩的主要特点

2017年,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我国上市银行顺应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持续调整优化业务结构,严格防控经营风险,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从规模方面看,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增速放缓,结构优化。

截至2017年末,26家A股上市银行(含A+H股上市银行,下同)资产规模为148.45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58.81%;同比增速为6.29%,较2016年下降7.12%。H股上市银行(不含A+H股上市,下同)2017年末资产规模为18.26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7.23%;同比增幅为10.35%,较上年下降5.53%。A股上市银行负债余额为137.28万亿,占银行业总负债的61.17%;增速为5.93%,较上年下降7.56%。H股上市银行2017年末的负债余额为17.2万亿,占银行业总负债的7.39%;同比增长10.9%,较上年下降7.77%。

中国银行业黄金时代终结!将进入“白银时代”吗?(一)

同时,资产和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如A股上市银行,2017年贷款余额为75.42万亿元,占总资产50.8%,较上年提高2.04%;存款余额为98.62万亿,占总负债71.84%,占比较上年提高0.13%。

第二,从效益方面看,盈利能力稳步增强,收入结构有待改善。A股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双双回升,H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2017年,A股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共计3.88万亿,同比增幅2.65%,较上年提高1.85%。H股上市银行营业收入达3641亿元,同比增长12.76%,较上年提高6.23%。其中,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达1.41万亿,增速为4.46%,较上年提高1.8%。H股上市银行净利润为1262亿,增速为12.88%,较上年下降4.86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上看,部分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下降。2017年A股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加权平均值为28.75%,较上年提高1.56%;而H股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加权平均值为15.57%,较上年下降2.78%。

第三,从资产质量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企稳的迹象明显,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其中,2017年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00亿;不良贷款率为1.54%,较上年下降0.08%,延续“一升一降”趋势;H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35.21亿元,较上年增长90.45亿;不良贷款率为1.4%,较上年提高0.02%,资产质量较为稳定。从抵御风险的能力上看,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显著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更胜一筹。2017年,A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值为219.3%,较2016年末提升了20.76%;H股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值为233.68%,较2016年末下降6.03%,但明显高于监管要求。

中国银行业黄金时代终结!将进入“白银时代”吗?(一)

二、2017年上市银行发展趋势

2017 年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与之相适应,我国上市银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体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资产质量逐步企稳,净息差小幅回升。而受监管趋严等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在调结构、控规模,净利润增速回升,不良贷款率下降,存款增速大幅下降,净息差和净利差下降。多数城商行和农商行保持较高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但业绩表现分化,收入结构有待优化,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

具体而言,有这么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第一,主要业绩指标明显好转,但营业收入分化加剧,盈利效能有所下滑。2017年上市银行主要业绩指标呈现“三好”特点,即:好于同期、好于预期、好于计划,尤其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普遍回升的态势。其中,部分中小银行表现尤其突出,如当年上市的甘肃银行和成都银行,净利润增速均在50%以上。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速率先重回两位数,达13.24%。该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其良好的业绩主要源于:一是资产质量企稳,减少了不良资产对净利润的侵蚀,二是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主要是投资与同业资产的收益率提升较多),导致净利息收入增加;三是零售业务非利息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与此同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结构分化加剧,大型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普遍上升。

从盈利效能上看,2017年A股和H股上市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普遍呈现下降态势。A股上市银行平均ROE为12.56%,较上年下降0.95%;H股上市银行2017年ROE均值为13.89%,较上年下降了1.80%。

第二,零售业务成为多数银行转型战略的重点2017年以来,受金融业降杠杆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业发展逐步回归本源,上市银行纷纷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在公司业务收益下行、同业业务政策收紧等情况下,零售业务具有轻资本、低风险等特征,成为2017年上市银行新的业务发力点和增长点,零售业务收入贡献度普遍提升。其中,招商银行继续保持“零售之王”的领先优势,零售业务贡献了集团近一半的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占比提升显著;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较上年的提升幅度均超过10%。

尤其是平安银行,依托综合金融和科技创新优势,举全行之力支持零售业务发展,2017 年零售业务实现“两个68%”:净利润同比增长 超68%(68.32%),在全行净利润占比近68%( 67.62%)。该行零售业务爆发主要在于信用卡业务大幅增长,以及消费金融贷款、汽车金融贷款增长拉动零售贷款占比提升。但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仅小幅增长,且拨备覆盖率下降,其零售转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值得继续关注。

中国银行业黄金时代终结!将进入“白银时代”吗?(一)

第三,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低成本负债优势显现。在上市银行2017年净息差和净利差较上年平均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除交通银行外的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的净息差和净利差均有所回升。尤其是邮储银行,2017年净利差高达2.46%,在较高的基数上仍然比上年提高了12个基点。得益于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差和存贷比的提升,2017年邮储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60%、19.94%,在同等规模的上市银行中表现亮眼。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业严监管和降杠杆提高了金融市场负债成本,利率中枢水平有所上移,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资产收益率。资产端方面,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偏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负债端方面,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机构网点较多,零售业务基础较好,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低成本存款稳定增长且占比较高,资产和负债两端共同作用推升了净息差和净利差水平。未来,如果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银行业更加重视“存款立行”, 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这种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

(注:我国在A股和H股的上市银行数量已达41家。其中,A+H股同时上市的银行有9家,为5家大型商业银行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仅在A股上市的银行有17家,主要为股份行和城商行;仅在H股上市的银行有15家,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商银行以及甘肃银行等10家城商行和3家农商行。)

中国银行业黄金时代终结!将进入“白银时代”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