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梁家河大學問,補鈣鑄魂的富礦

“胸有凌雲志,無高不可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在梁家河的七年中,無論條件多麼艱苦,習近平總書記始終

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8次申請入團、10次申請入黨,為了理想他“咬定青山”。回憶起梁家河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曾說道:“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梁家河大學問,已經成為了黨員幹部補鈣鑄魂的精神富礦

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都不改對黨和群眾的赤誠之心。而今要從梁家河汲取奮進的精神力量,黨員幹部就應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經常打掃思想灰塵,時時處處不忘進行

“黨性體檢”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青年習近平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源自群眾、成於實踐。而今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員幹部就應從梁家河大學問中汲取營養,修好大德、公德、私德這一人生必修課,清清白白做人、公道正派為官、乾乾淨淨做事,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真真正正地為群眾謀福祉、辦實事,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三秦人民。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要創造美好生活、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就必須努力奮鬥、苦幹實幹。青年習近平,就把對黨、對人民的堅定信念落實在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群眾急需要解決的

實事上。探究梁家河大學問,黨員幹部就應不斷把梁家河大學問的內核轉化為學習和工作動力,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情懷,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好追趕超越和“五個紮實”要求,讓全面小康在三秦大地不斷從夢想照進現實。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黨將迎來97歲的生日。97載風雨兼程,97年春華秋實,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新時代新徵程,向著未來進發,黨員幹部就應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信念、忠於信念、實踐信念的矢志不渝,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