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鋪就通向美麗中國的制度大道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11月16日至17日,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在湖北省十堰市召開。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這就需要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儘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契合發展需要,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以“生態文明和諧共生——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將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貫徹落實。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願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

生態興文明興,生態衰文明衰。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已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治理力度持續加大,生態保護穩步推進,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長江生態環境加快修復、塞罕壩的林海鬱郁蒼蒼……廣袤的神州大地,正譜寫著一曲曲保護生態、綠色發展的優美樂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交出靚麗答卷,但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與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把生態文明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全面把握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主要任務,切實增強嚴格抓好生態文明制度貫徹執行的意識。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加強生態環保,建設美麗家園,是近14億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十堰年會及其高峰論壇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討、總結經驗、提高認識、推進工作。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鋪就通向美麗中國的制度大道,更藍的天、更綠的山、更清的水、更優美的環境,將越來越從夢想照進現實。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