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平:降低疫情損失,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緊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精準有序紮實推動復工復產,實現人財物有序流動、產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我們有信心。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但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自疫情發生以來,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等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大,而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則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被點燃的“宅經濟”釋放了新的消費上漲空間,這也讓我們有信心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我們有能力。新動能助推新發展,新經濟鑄就新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經濟動能尤為強勁。比如,2月10日淘寶直播宣佈所有商家均可零門檻入駐開播,1天內就有1萬農民開播賣菜。《淘寶經濟暖報》顯示,整個2月超100萬人來開淘寶店,新開直播商家數環比勁增719%。聚合起強勁新動能,我們有能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我們有把握。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54億人。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2061億元。這也足以表明,發展新經濟我們大有可為。中國有14億人口,有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體,有一大批海外競爭力強的製造企業,2019年我國GDP總量已經超過99萬億元人民幣,這也決定了有充分的潛力和韌性應對各種挑戰。

有序復工復產,釋放中國發展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雲復工、雲開市、雲春遊……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疫情造成的影響正在被削弱。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復工復產正在有力有序地進行。截至目前,各省份重點項目復工率達到79%。其中,南方地區重點項目復工率已達到93%。伴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力有序推進,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正在充分釋放。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認為,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將實現快速反彈。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必須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複雜性,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保持定力、堅定信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拿出精準籌劃的政策舉措和穩紮穩打的實際行動,我們一定能夠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