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為共同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未來。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加強各國之間的科技合作,既是人心所向也是發展所須。比如,拍出一張來自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照片就需要調動全球8臺射電望遠鏡。更何況“地球村”裡的人類還面臨著健康、能源、環境、互聯網安全等諸多共同挑戰,需要匯聚全球的創新智慧共同加以解決。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通過古絲綢之路,中國“四大發明”、養蠶技術等就遠播四海。以指南針為例,它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進行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已經與許多國家建立起了科技合作關係,並主動參與了一些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共建“一帶一路”,加強科技合作。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與相關國家開展科技合作,就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當前,中國也正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展開合作,在攜手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

搭建協作平臺,推進自主創新。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將促進國內外技術、資本、知識等創新要素有效對接。當前,中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必須面向科技前沿和產業未來佈局,不斷加強關鍵技術領域的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著力打造國際創新資源開放合作平臺,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推進自主創新。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就是加強全球科研協作的一個平臺。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讓科技發展惠及更多人民。當前,經濟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困難,不斷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已成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我們希望,藉助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個平臺,與會代表能夠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共同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我們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夠最大限度地用好全球創新資源,通過全方位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提高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規則制定能力,在實現自身發展同時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