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激發數字經濟潛力,穩就業對衝疫情影響

就業是民生之本,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出現大規模裁員。“穩就業”,數字經濟大有可為。3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

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嚴峻。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受疫情影響,部分生產經營活動按下“暫停鍵”,1至2月多項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反映在就業方面,就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導致用工需求有所減少,就業人數隨之下降。

“疫”中有機,數字經濟催生新崗位。近年來,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日趨融合,使得新模式與新業態層出不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網上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就呈活躍狀態,催生出新的就業崗位、就業方式。比如,盒馬鮮生就催熱了“共享員工”模式,解決了一大批待業員工的臨時性就業問題。

穩就業,數字經濟大有可為。隨著互聯網不斷普及,“互聯網+”已經越來越與各行各業融合。數字經濟領域的工作崗位吸納了大量就業,其延伸和關聯領域的產業與行業也同樣成為吸納就業的“海綿”。數據顯示,2018年阿里平臺創造就業4082萬。同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91億個,佔總就業人數24.6%。這也足以表明,在穩就業方面,數字經濟大有可為,也將大有作為。

對沖疫情影響,激發數字經濟“穩就業”潛力。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當前,5G通信網絡建設、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正在成為各地佈局未來的重頭戲。結合數字經濟發展實際,各方也都在出臺相應措施。隨著政策的出臺,數字經濟在“穩就業”方面的潛力必將進一步釋放。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當前,從消費端到供給端、從生活場景到辦公場景,數字化正在助力人民群眾工作生活邁向“雲時代”。進一步發展數字經濟,既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依託,也將催生新業態、重塑創新鏈、重構產業鏈。可以肯定,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推進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將為“穩就業”貢獻更為強勁的動力。(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