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擔當”

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24日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習近平指出,中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入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同時,中國積極深化南南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入對接,為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希望各方積極尋求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良策,促進共同發展,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未來。放眼世界,“可持續發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點和最佳合作切入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協調推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三大任務,就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新願景。“可持續發展是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習近平主席也曾深刻地闡釋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正能量。

可持續發展,中國一直在行動。時間回溯至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了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旨在消除飢餓、促進男女平等、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其中消除貧困是首要目標。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地履行著可持續發展承諾。改革開放以來,除了使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外,中國還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重要鏡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也一直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比如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截至今年4月中方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合作文件。2013年至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更是超過了6萬億美元。可以說,“一帶一路”源自中國,其正在吸引著更多的國家參與進來,分享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連續多年達到約30%,穩居世界第一位。近年來,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中國還大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使全世界與中國一起發展進步。先前美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一份報告就顯示,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有所上升,表明中國作為消費市場、供應方和資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秉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中國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開放的力度將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會更深。儘管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緩,但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在開放中築牢自信,於自信中擴大開放,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更加繁榮美好的世界也將指日可待。(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